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网友来稿:关于留学生问题的几点看法 /

网友来稿:关于留学生问题的几点看法

编者按:最近本网刊登了不少有关来加拿大的留学生的报道,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现特将几份网友的评论文章刊登如下(注:我们已采纳网友iceman2000的意见,把首页51新闻专辑的标题小留学生,改成了留学生)。但必须说明的是,本网站作为独立媒体是不带任何倾向性的,无论是本网以往刊登的相关报道,还是网友个人的意见,都只是作者或网友本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立场。欢迎其他网友来稿讨论。

网友纽特:不要把个别当全面

我不是留学生, 但是在加拿大的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 我觉得现在有些文章片面强调留学生的奢侈,攀比或者对感情的放纵, 是不负责任的. 尤其是前一段时间转贴的关于留学生在新西兰及澳大利亚买奔驰, 宝马车互相攀比,甚至一个人买几辆宝马停着不开, 就为了把别的学生比下去的"阔少爷作风". 非常的不可信, 我觉得这些作者如果不是嫉妒, 至少是没有见过有钱人是怎样生活的.甚至于可以说非常的狭隘. 没错, 大部分的留学生是从经济较好的家庭走出来的. 但是, 有钱并不等于没有智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利益的熏陶, 不管是正当的商贸, 还是非常的其他赢利, 他们的父辈不管怎样说目前在经济上都属于成功的. (除非有其它特殊任务的原因或者证据, 那么它就不具有代表性). 也许他们会穿名牌, 开好车. 也许他们会天天不煮饭去餐馆. 但是他们并不清闲. 别把他们看的像白痴似的什么也不会, 他们要攀比的东西多着哪,他们家有一大把的家业需要他去接手呐. 那么多的东西需要他去学,你再怎么着急也不如他和他们家人. 你觉得天天买菜做饭辛苦劳累,一个星期去一趟餐馆该多幸福哇; 他可是觉得每天吃酒店油大色素多, 如果半个月能在家偷的半日闲煮个素面那也是乐呀. 我见到的大部分留学生, 知识面广泛, 心理素质好, 应对逆境的能力特别强,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 在多伦多读大学, 春节前出了车祸, 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出院后拄着拐杖去学校, 不错,他是天天在学校买着吃, 有时候还出钱让别的同学帮忙买回来, 但他一边补拉下的课程, 一边打官司索赔直到成功. 决不因自己是留学生而气馁. 他告诉我, 不是为了要多少赔款, 而是要锻炼自己的意志. 他说: 我将来要陪爸爸做生意, 什么事情都怕, 怎么行? 到现在, 他父母也不知道他出车祸的事儿. 他说免得爸妈担心. 我看很多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过如次. 所以说, 不可把事情讲得太过分, 大部分的留学生是知道怎样安排生活和学习的, 尽管他们在异国他乡会有彷徨, 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惊慌, 但他们最终会闯过来. 正如你,我,他. 我们都有年轻的时候, 我们都有第一次离家的的感受, 尽管那时候我们贫穷, 我们也会在开心的时候奢侈的潇洒一回, 对孩子们宽容一点儿, 就如宽容我们年青的时候一样, 你就会觉得他们其实也很正常, 很可爱哟.

把有色眼镜取下来, 现在可是冬天啊!

网友iceman2000: 建议首页51新闻专辑的标题小留学生,改成留学生,或者国际学生

建议51网站的新闻编辑把新闻专辑里的 小留学生 这个标题改成留学生或者国际学生,看看里面的新闻有的都结婚了,有的很大了,还归于小留学生,专题??好像我记得不知道是哪家华人报纸高喊小留学生有多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犯罪,是多么的垃圾,说现在国内盛产洋垃圾,然后就是开始在互联网上传播,然后国内的一些大网站也跟着一起起哄,这是明显的中国人嫉富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就象小姐这个称呼,本来是一种尊称,可是在国内已经可以定义为妓女的代称了!建议把小字去掉,留学生就是留学生,我不知道那些一开始在报纸上互联网上的那些高呼小留学生的是洋垃圾的人是什么用心,但是我想告诉你们,你们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走出来的,你们在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上个世纪来的中国留学生一个比一个穷,来国外留学拿的是国家贷款,勤学俭工,但是现在21世纪的中国经济却是空前的发展了,我们这些的孩子的父母可以说是国内的精英,既然有条件,为什么我们不把条件能的好一点,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呢,于是这些老移民,尤其是一些办报纸办网站的从国内的来的老编辑,看不到眼里了,你看看我们当初是怎么勤工检学的,现在就知道乱花钱,又是买好车,又是住好房,老子看着就是不顺眼,抓住你的小鞭子,好好的批你们一顿!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洋人的报纸对我们有什么评论,这就是价值观不一样,亏你们还是来加拿大多年了,难道你们不知道,在加拿大用金钱铺路达到的目标,和用汗水达到的目标,价值是一样的吗?我希望51网站的编辑把首页的新闻专辑里的“小留学生”小字去掉!因为这四个字已经被某些移民编辑污染了!在这声明,我只是针对某些险恶嫉妒高喊我们是洋垃圾的所谓的移民报刊或者网络的编辑们!希望51网站的页面编辑注意到我的问题,支持我们一下!

网友Ester C:

忍不住想说俩句. 来多伦多很久了,算是"小留学生"的先锋吧. 认识很多的留学生, 来自各种家庭. 没有发现与那文章里的例子有类似的. 是有很多人打工, 也有开名车去做餐馆的, 不为了钱, 只为锻炼一下, 证明自己也能吃苦. 我觉得这样很好. 那文章里的例子太偏激, 不知作者是什么意思.

也认识很多移民朋友, 都很有素质, 人很好.

大家在外都不容易, 何必互相攻击.

最近看了很多攻击小留学生的文章, 唉......何必呢. 好的还是多数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