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40℃成“标配” 地球“发烧”了我们怎么办? /

40℃成“标配” 地球“发烧”了我们怎么办?

今年夏天的高温不得不说有点“离谱”了!

40℃成“标配”,破纪录成日常,昼“蒸”夜“煮”成习惯。多个城市高温连续打卡,“超长待机”40多天,杭州也以30天连续高温登上“耐力榜”冠军。

据统计,今夏是我国自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经历的最强高温过程,没有之一。

而放眼全球,被架在火炉上炙烤的,又岂止是我们,整个世界都被热浪席卷着:

6月份,40℃的高温已经覆盖整个欧洲和美洲。在印度(专题)和巴基斯坦,今年最高气温达到50℃,比往年同期至少高出了15℃。

去年美国就迎来了127年来最热的一年,而今年的气温已经多次打破纪录。

这还不算什么,你没看错,在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地方,气温已经突破了70℃,火车铁轨被烤弯、机场跑道被融化,连街道上的红绿灯也像雪糕一样在“消融”。

气候危机的“灰犀牛”,正向人类狂奔而来。

高温之所以需要警示,绝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怕热,而是它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

地球温度每上升一摄氏度,一方面意味着更多的水分被蒸发,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在法国,2/3以上地方用水受限制,基本依靠卡车运送饮用水;另一方面,局部降水量大幅增多,从而增加了超级风暴和强降雨天气的频次,仅5月,发生在美国的暴风雨、洪水等极端天气就直接影响超1亿人的生产生活。

同时,热浪导致的毁灭性野火也在全球各地“频频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高温已在多个国家“发起”了160余起重大火灾,导致上千人遇难。

在北极地区,冰川融化速度之快前所未见,就连格陵兰岛最北面,被认为北极最后一块冰区的冰川也已经融化了一大部分,直接导致北极熊们找不到赖以生存的冰川,使得这些擅长游泳的动物也因无处栖息“溺水而亡”。

高温干旱同样还影响着经济发展。比如,莱茵河和多瑙河就因为干旱,水位急速下降,导致满载船只无法通行,直接阻碍了柴油和煤炭等大宗货物的流通,引发整个欧洲的“用电荒”。

与此同时,粮食危机加剧也迎面袭来。据欧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一半欧盟领土面临严重干旱和农作物减产的风险。此外,高温导致的热射病等还直接威胁着人类生命,“热死人”不再是一句玩笑话。

热浪当中,我们不禁要追问:地球到底怎么了?

有观点认为,印度和美国的高温天气与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偏强密切相关,而欧洲和我国的高温主要与中纬度高压脊的加强有关。也有人认为,此次的全球极端高温天气与年初南太平洋的汤加火山爆发有关。

而可以确定的是,全球热浪变得越来越普遍,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是不断累积而成的。从长期看,这更是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的结果。

地球“发烧”了,我们怎么办?

世界知名科学期刊《自然》曾发表论文指出,地球有15个气候临界点,一旦这些临界点都被突破,地球的生态将陷入不可逆转状态。目前9个临界点已经或正在被突破,包括北极海冰不断减少、格陵兰冰盖融化速度加快,等等。

世界气象组织警示称,人类需要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危机面前,中国已拉响了气候风险的警报。气候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在我国安全体系建设中,气候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一旦气候灾害、病虫灾害影响到农业生产,可能就会保不住老百姓的口粮,摔了中国人民自己的饭碗。

中国地理空间高低起伏,气候变化极容易衍生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如前两天发生的青海大通县山洪灾害已造成26人遇难,截至目前仍有5人失联。

此外,气候变化对交通运输、能源开发、旅游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等重要行业都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稍不留意,一根火柴就可能点燃整片森林。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风云变幻中,气候问题是亟需我们化解的重大危机、扭转的关键变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专题)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并就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这些年来,我们精心呵护的绿水青山和碧海蓝天见证了中国在应对生态危机中作出的努力,这条路子我们肯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等思想中,就蕴含丰富的自然生态观念。中国人自古就相信,把大自然视为有血有肉的生命,她自然也就没了“脾气”,反过来珍惜、爱护人类。

当然,这绝不是中国一家之事。

习近平主席先后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并从系统论、中国哲学思想的高度提出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中国理念。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1935年,毛泽东同志的《念奴娇·昆仑》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华、放眼世界、胸怀全人类的博大胸襟。

毫不夸张地说,气候变化早已成为一场迫在眉睫的现实危机,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也在提醒人类必须携手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就国际社会来说,要“握指成拳”,坚持多边共识,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作为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不断凝聚全球气候治理合力,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共同探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引领者。

而反观美国,应对气候变化深陷党争困局,屡屡在气候治理议题上“开倒车”,一再给全球气候治理“拖后腿”,严重损害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欧洲一些国家甚至决定放弃碳达峰目标,这不得不让人担忧。

对于国家来说,要“另道超车”,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就个人而言,则要开启“低碳模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有科学家指出,气候变化使得地球已经身处“第六次大灭绝”之中,始作俑者正是人类自己,而逆转气候变化的时间窗口正在加速关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面对如此之“热”的气候变化问题,人类有必要给自己来一次“冰桶挑战”,降降温,思考一下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则广告词说“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的眼泪”,我们绝对不能让这种现象发生。

没有一个酷暑不可逾越,没有一个秋天不会到来。这一年,我们“与太阳煎并煎”的日子就快熬过了。但之后呢?

愿气候的“过山车”再次登顶时,我们不只是重复着昨日的惊声尖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