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结婚率,为什么倒数第一总是这里? /

中国结婚率排行,为什么倒数第一总是这里?

不知道大家对于结婚的意愿如何,身边的年轻人结婚好像变晚了,结婚的人也变少了。

数据证明,这不是错觉,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764.3万对,比上年下降6.1%。结婚率为5.4‰,创下了自1978年以来的新低。

为了更直观地解释,这里先简单科普下“结婚率”的计算:结婚率,就是当年登记结婚的对数,占同期总人口数的比例。具体计算方法可以看上面的公式。

再细点儿,我们来看看各个省份的数据,倒数前五分别是:河北、黑龙江、山东、浙江,和——上海

2020年,上海的结婚率只有3.75‰,对比全国平均的结婚率,低了不少。

其实不止2020年,这么多年上海人的结婚率一直是全国倒数。简而言之,别看这些年轻人满嘴说:“甜甜的爱情什么时候轮到我”,三天两头地给CP盖民政局,真到了自己身上,又不怎么想结婚了。

而其中最不想结婚的,就是身处一线城市的上海年轻人。

说起上海,不少人的印象都是有腔调、懂生活,或者有钱、会享受。上海的经济不用多说,2020年,上海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人均155613元。

经济好,不应该更有余力结婚吗?

其实恰恰相反,尽管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大致上,呈现出结婚率与GDP负相关的趋势。

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山东、浙江、天津、广东,结婚率往往偏低。相对欠发达省份如贵州、青海、宁夏、西藏等,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对结婚意愿有着“双重挤压”效应。

在上海,80岁的老奶奶会在阳台绑上巨大的粉红蝴蝶结;路边看似不起眼的鞋匠,可能捧着一杯手磨咖啡。

毕竟上海无论是便利店总数,还是咖啡店人均数量,都高居全国榜首。

在花钱享受生活这方面,上海人从不亏待自己。2021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8万亿元,稳居全国城市首位,商品销售总额预计16万亿元。

《小时代》里有句知名台词……不是你们想的那句,是:“谁说金钱不是万能的?当有些事情你用金钱做不到的时候,只是因为你的钱不够多。”

这句话的三观咱不评价,但不得不承认,上海的确让年轻人见足了世面。无论哪种需求,都有更多满足的方式。

“结婚生子”逐渐从必经之路,退化成了人生选择之一。

“到了结婚的年纪,该凑合就得凑合”,这样的观念在上海滩吃不开。不结婚、晚结婚承担的舆论压力,也小一些。

有个段子说,上海年轻人的标配,就是咖啡、自行车、花、狗的随机组合。

这几个标配里,没有对象,也没有孩子,但是有狗。

只能说,不愧是你,结婚率长期倒数,但宠物年人均消费全国第一、“丁克”搜索热度最高的——上海。

发达的经济、多样的选择,的确让有些人可以不结婚,但也让有些人难以选择结婚。

有调查显示,有54%的未婚男性、34%的未婚女性受访者,因“经济条件不支持”而拒绝婚姻

爱情很丰满,钱包相比之下就很骨感——这一点,在上海表现得更加明显。

上海名媛顾里有云: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沙,都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与婚姻一起产生的还有房贷、车贷压力,往远了说,也可能有育儿、教育压力。这些让年轻人踏入婚姻时,很难只考虑爱情。

金钱之外,影响结婚率的,还有教育。

总体上看,受教育程度会延缓结婚意愿。而上海的人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位于全国第二。

当然,你可能也注意到,北京的受教育年限与人均GDP水平都不比上海弱,为啥北京的婚姻率却没那么低?

这可能与人口结构有关。上海是典型的老龄化、少子化的社会。15-64岁的适婚人口比例本就低于北京。更何况,少子化的特征,也暗示了上海青年不爱结婚生育的文化特质。

继续说回教育,直接影响看,受教育程度变高,会导致初婚推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随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与此同时,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也从1990年的22.0岁,上升到2016年的25.4岁;男性则从24.1岁,上升到27.2岁。

上海明显有这个特点,男生的初婚时间,已经推迟到了30岁之后。

当然,也不是初婚年龄推迟,结婚率就一定下降。受教育程度对结婚率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诺奖得主贝克尔有个理论:婚姻,本质上是一种出于成本收益考虑的理性选择。

说得通俗些: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能靠婚姻中得到更大多好处的人,会更愿意结;相反的话,结婚意愿就没那么强。

比如男女都更愿意选同阶层的异性作为婚姻对象,比如上海父母很看重本地户口。

具体说到受教育程度上,他们更愿意选教育水平相同和更高的对象。很好理解,在婚恋市场上找不到满意的人,自然会影响结婚意愿。

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向上匹配”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自然就影响了高学历、高收入人群结婚的积极性。

最后,回到贝克尔的理论,个体是否选择结婚,取决于单身和结婚这两种生活状态带来的收益权衡。

如果结婚后的生活质量不如单身好,还要承担更大的压力,那无论再怎么向往婚姻,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选择独身,未必全都是因为喜欢那份“独自骑着单车、看遍风景”的惬意和潇洒。

也可能是因为,单车的后座,真的没办法坐下第二个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参考文献:

[1] 秦海霞. 婚姻与纵向社会流动——上海市民的婚姻观念[J]. 社会, 2003 (10): 19-23.

[2] 郦亮. 上海成为去年全国最活跃演出市场 2021年平均一天67场演出 70个剧场演出收入87843.58万元[N]. 青年报. 2022-01-15.

[3] 孙沛东. 中国式焦虑的婚姻缩影——以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为例[J]. 探索与争鸣, 2013 (5): 27-29.

[4] Wrenn D H, Yi J, Zhang B. House prices and marriage entry in China[J].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2019, 74: 118-130.

[5] Luo, D., Yan, X., Xu, R., Zhang, J., Shi, X., Ma, J., ... & Sawyer, S. M. (2020). Chinese trends in adolescent marriage and fertility between 1990 and 2015: a systematic synthesis of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population data.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8(7), e954-e964.

[6] 吴卫群. 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无“首”不欢,拔得引进首店冠军的行政区是它[N]. 上观新闻. 2022-01-29.

[7] 刘炜.偏好变化与青年择偶匹配——基于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典型案例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20(06):124-128.

[8] 乐正. 清末上海通商与社会心态变异[J]. 文史哲, 1988 (6): 15-2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