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调休”更恶心事 令全网震怒:滚出中国
“叮咚,您的假日余额已不足,是否选择充值?”
倘若真有如此选择,我愿意透支退休生活,只为再躺几天。
一想到不仅要卷土重来,还超级加倍的七天班,山叔就想去挨个敲开那些专家的门:
“到底是谁提出的调休建议啊!”
01
调休,从万人追捧到过街老鼠,只花了十年。
山叔敢说,这互联网起码99%的人,都对其颇有怨言:
“拆东墙补西墙”
“感觉自己是被朝三暮四耍的猴”
“提议调休的专家是不是连续两天不吃饭,第三天吃9顿?”
尽管它的本意是给大众腾挪出一个长假,能有一段自由的旅程,促进经济消费。
可现实却是占据视野的后脑勺、起早贪黑地赶交通和阴晴不定的天气,更不提无尽的调休。
让人在崩溃之余,不禁想质问提出意见的专家,是活在异次元吗?
他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嘘声骂声吐嘈声,声声闭耳。
在多数人连第一套房都难以全款拿下时,专家却建议出租闲置房或者用私家车拉活来增加收入。
司马衷见了都甘拜下风,早知当初,就不该说“何不食肉糜”,而是让他们把房子租出去啊!
在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当下,专家却建议大学生花钱上班,和企业实现双赢。
至于怎么双赢,当然是公司又赢了钱,又赢了劳动力,只有大学生受伤的世界诞生了。
难怪网友纷纷吐槽:“这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专家!”
虽然他们坚信我国已经完成了共同富裕,相信“谁家拿不出来50万存款?”,但仍
然会在同一个问题上意见相左。
提出“六个钱包买房”的概念是专家,不建议掏空买房的也是专家,称买房比租房划算的还是专家。
一个热搜榜硬是赛出来投票竞选的气势,相互胶着,难舍难分,看得网友一个头两个大:
要不,你们先打一架,谁赢了听谁的?
这场争夺赛最终是网友的“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以在微博热一挂了一整天的绝对优势获胜。
很多人会问,这些专家是没有正事可干吗?
事实上这些建议,还真是人家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得出来的结论。
可这些深耕领域的专家怎么就”吐不出象牙”?
02
要说这些建议当真一无是处,倒也不见得。
有的建议“晚上10点到11点睡觉”,有的建议“不要掏空钱包凑首付”,还有的建议“放开三胎”。
尽管出发点都是好的,无非是为了大家健康或者社会前景着想。
但这话落在耳边,是越琢磨越奇怪。
有些人下班就已经10点了,是他们不想睡吗?
有些人掏空钱包凑首付,是他们不看实际情况吗?
有些人不愿意生孩子,是跟放开三胎政策相关的吗?
说白了,这些专家各个是领域翘楚,他们或许懂经济、懂科学、懂健康,但他们不懂如何教人,却又好为人师。
《孟子》说,“人之患,好为人师”。
这不仅仅是专家们的问题,它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生根。
跟你说国企公务员才稳定的长辈,跟你说有孩子才有保障的亲戚,跟你说只有事业爱情双丰收才好的朋友。
很多时候,他们说了一大堆建议,只是为了等你搞砸之后拍着大腿哀叹一句:
“早听我的不就没事了。”
认真你就输了。
我身边就有一位朋友小烨,因为太把别人说的话当回事,差一点就想不开。
她是非常传统的乖乖女,父母说东绝不往西。
大学听了父母的建议考研,四年里有三年都在考研,没有一次成功。
又听了同学的建议,为了不啃老,找了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成天郁郁寡欢。
后来还接受了亲戚的建议,为了安心养胎辞掉了工作。
等孩子出生后,又被无边无尽的琐事击垮。
她问我:“为什么我的每一步都按着前人的脚步走,却四处碰壁,是不是我这个人真的很差劲?”
我当时是这么反问她的,为什么马云写的书一年印刷上亿次,却没有第二个马云?
成功不能复刻,经验只能参考,至于建议,听听就得了。
03
但有时候,有些建议却不得不听。
尤其是当对面坐着的是自己的长辈、领导或是其他惹不起的人。
对面滔滔不绝,兴趣盎然,如果不想把关系闹僵,那就注定要度过一段痛苦时光,还得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演技:即便再如何不认同,也无法敷衍了事,更不能反驳。
因此,过年时的唠家常也一度跻身成年人最害怕的社交名场面。
但不堪其扰的人们,学会了如何用“魔法打败魔法”:
面对专家们的“无效”建议,他们反手刷起来“建议专家不要建议”的词条。
面对对方莫名其妙的说教,只要秉承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换上一副中年人的皮,说一些看似“为你好”的歪理,用爹味打败爹味。
自此以后亲戚别说来催婚,就是路上望见都想要拔腿就跑。
同样的招数还能运用到如何应对网络上的阴阳怪气。
换一种口气装傻,把讽刺当夸耀,把疑问变陈述。
那些带着戾气咄咄逼人的网友,也会在你天真的言语中败下阵来,变回懂礼貌的三好青年。
真诚,就是在这个不好好说话的世界里,享有一片净土的必杀技。
就像在抖音里将PUA戏称为PPT、CPU,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抗这个世界,告诉所有人:
建议你先管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