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近平主政这10年 4商品的正反面 /

习近平主政这10年 4商品的正反面

手机最能代表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成长。图为北京市民使用手机。(美联社)

因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关系,如今的中国经济增长已大幅度放缓。回顾习近平执政十年,手机、新能源汽车、房地产与口罩这四样商品的暴冲与萎缩,恰巧与大国经济发展之路产生呼应。

2012年,习近平成为中共总书记,中国经济也逐步进入“习时代”。在他之前,朱镕基改革国企并塑造市场经济,打造了中国发展的新轨道;胡锦涛、温家宝主政时期,中国经济沿此轨道前行,体量膨胀四倍。

在二十大召开之际,BBC中文采访专家,借由四种商品深入经济发展的细枝末节,理解中国过去十年,从而一窥未来之路。

手机

正面:“世界工厂”与互联网大潮

“手机最能代表中国过去十年的经济。”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认为,它是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产物,小小的手机蕴藏着中国的财富密码。

1994年,时任中国副总理朱镕基革除汇率双轨制(两者相差超过30%),外汇黑市消亡,人民币大幅贬值,再加上廉价劳动力,中国参与国际分工优势明显。

7年后中国加入WTO,全面进入世界贸易体系。此后“世界工厂”蓬勃发展,2016年高峰时,中国生产全球74%的手机,是“中国制造”的代表。

附着在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十年,得益于3G、4G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兴起。

“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庄太量举例,十年前很多中国人甚至没有银行帐户,但现在超过10亿人已快速实现金融普及。打开中国人的手机,每个App背后几乎都是千亿级大企业——滴滴出行、微信、淘宝、京东、美团,等等。

反面:劳工权利与环境代价

智能手机从方兴未艾到逐渐萎缩,也发生在过去十年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5年达到5.22亿台的峰值后逐渐回落,2022年预计已经萎缩到十年前的水平。

如果仔细计算,中国造手机赚不了什么钱。以iPhone7为例,根据IHS Markit公司统计,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的毛利达283美元,美国和日本供应商拿到68美元,台湾拿到48美元,中国作为组装厂只能拿到8.46美元。即便这点利润,在中美贸易战后,其中不少还转移到越南和印度。

2020到2021年,针对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调查,颇为戏剧性地拉开大幕。马云对金融监管者“开炮”,蚂蚁金服上市前被叫停;滴滴“先斩后奏”赴美上市,不到半年即遭退市;阿里收到182亿(人民币,下同,约25.38亿美元)巨额罚单,腾讯被停发游戏版号。

中国致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图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新华社)

新能源汽车

正面:“脏活累活”少干

2015年5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制造2025”产业升级计划,目的是“脏活累活”少干,“难而赚钱”的活多干。该计划选取十个领域,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扶持的方法很直接——补贴。根据媒体测算,12年间政府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1500亿元。2012年新能源汽车仅销售1万2791辆,2021年销量突破352万,增长270多倍。中国也在201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

反面:中美贸易战的冲击

“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年后,激怒美国。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川普通过“301法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随即“被迫反击”,随着双方不断加码,关税最终几乎涵盖所有商品。

关税之外,贸易战还以各种禁令的方式持续升级和蔓延,演化为科技战,甚至某种程度的中美脱钩。比如,当美国下达对华为的芯片禁令后,其手机业务瞬间缩水。

中国各地房地产市场出现“烂尾楼”风波令当局头痛。(中新社数据照片)

房子

正面:拉动内需 建造城市

“用一件商品代表过去十年,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房地产,”安邦智库创始人陈功认为,房子凝聚了中国人的喜怒哀乐,中国经济的成功与失败都与房地产有关。

中国房地产开发沿袭香港卖“楼花”的模式(预售制)——向银行借贷数以亿计的资金买地,之后几个月内就开盘售楼,收回资金后,再买更多的地,借更多的债,开更多的盘。

2016年,这种模式几乎到了巅峰。彼时中国打开一轮棚改货币化,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再次量价齐升,房企们通过激进的高杠杆操作,搭上政策的东风,瞬间膨胀,也将恒大老板许家印推上中国首富的位置。

反面:内部翻滚的压力锅

但房地产市场的另一个特性也逐渐显现,随着楼市走高,无论企业还是居民,都在大举借贷,风险不断累积,像一个内部翻滚的压力锅。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讲座教授、亚洲开发银行(ADB)首席经济学家朴之水(Albert Park)认为,中国经常通过积极扩大国有银行的贷款来刺激经济,实现高目标增长率。这些资金大部分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加速了杠杆过高的开发商的建设活动,导致房价快速上涨。朴之水称其为“不惜代价地增长模式”。

2020年中国对重点房企融资提出“三道红线”,对金融机构提出房地产贷款限制,至此天平终于倾斜。

几个月内,高杠杆运作的100多家房地产企业,相继出现债券违约,资金链断裂,甚至倒闭,“烂尾楼”成批出现。到了2022年,数百个楼盘的购房者在网上连署声明,宣布“烂尾楼”若不复工,将不再缴纳贷款。

口罩

正面:疫情后快速复苏典范

因为一场疫情,中国经济进入全新的历史阶段。2020年一季度,中国首尝疫情苦果,经济出现40年来罕见的萎缩。疫情之下,急需的口罩产能却萎缩到平日的60%,仅1000多万个。甚至在1月底,还需要紧急进口5600多万个。

但当年二季度,疫情被快速控制,经济已经由负转正。根据海关数据,2020年3月至年底中国出口2242亿个口罩,相当于为中国以外全球每个人提供近40个口罩。数据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迸发出的惊人能量。众多与口罩毫不相关的制造业企业转战这个领域,比如深圳的比亚迪,用了17天实现口罩量产。

2020年下半年,中国的外贸形势止跌转涨,出口增长远超预期。2021年中国外贸继续高歌猛进——全年出口21.73万亿元,增长21.2%。贸易战三年及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后,中国贸易规模全球占比反而达到历史峰值。

反面:坚持清零的代价

2022年,经济形势再次出现反转,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还在“清零”的主要经济体。

多数国家已经选择与病毒共存的情况下,海外需求开始回升,中国的封控措施却导致供应链不断遭受打击。再迭加房地产行业和消费市场的低迷,中国经济陷入困境,2022年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仅增长0.4%,几乎停滞。

另一个背景是,中国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面临争议,支持者认为,一带一路促进GDP,提高中国联通世界市场的能力,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加速基建的机会。反对者认为这是“赔本买卖”,不如把资金投入国内发展;外部的声音则认为中国在搞经济帝国主义,设置债务陷阱,以获得战略性资源。

报道指出,回顾过去十年,朴之水认为,那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成熟期,而且不乏亮点,比如过去十年中国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对于13亿人口大国而言是“真正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中国保持住制造业大国地位,还在人工智能、5G、高铁等关键技术领域走到世界前沿。

着眼未来,庄太量认为,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所以大门不能关上,无论如何都要开门发展,如果得不到外部的信息、资源和人才,再大的国家也会衰落,美国也一样,更何况中国。“但要清醒地看到,中国跟西方的关系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这是结构性改变”。

安徽的一家电子装配厂,员工戴口罩工作。(美联社)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