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在通胀的世界里 中国正陷入通缩的漩涡…
2022年9月份中国水泥价格下跌了10%,10月更下跌了30%。 路透社资料图片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在面临陷入通缩的压力。报道指,中国10月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同步下降,其中一个观察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比如水泥,9月份价格下跌了10%,10月却下跌了30%。
中国当局将在本周三公布中国10月份的生产者物价指数和消费者物价指数。根据《彭博社》在公布数据前对经济学家的调查,10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可能在近两年来首次陷入通货紧缩。该指数预计将比上年同期下降1.6%,而在9月份上升了0.9%。消费者价格增长也可能从9月份的2.8%的增长放缓到2.4%。
数据表明,中国的国内需求进一步减弱,因为严苛的防疫封控令消费疲弱,出口需求下降,房屋建设继续萎缩。中国政策制定者已经推出措施,促进从电动汽车到房屋等一系列商品的需求。通货紧缩的回归将进一步损害企业利润。但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和央行可能会欢迎更便宜的中国出口产品,因为他们正面临更快的通胀压力。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向《彭博社》表示:“中国正在陷入通货紧缩的漩涡。”
报道引述杨宇霆说:“(中国)国内需求非常疲软,生产者成本和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都呈下降趋势。”
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是价格下跌的因素之一,房地产的低迷也对重工业价格造成了压力。据《彭博经济社》报道,包括水泥、螺纹钢和铜在内的大宗商品的同比价格跌幅在10月份加深。
《彭博社》经济学家朱怿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水泥价格的下降尤其引人注目--在9月份下降10%之后,10月水泥价格下降了30%以上—原因是去年同期的基数大幅提高。”“包括石油和煤炭在内的上游产品价格大多收窄了涨幅或扩大了跌幅。”
包括凯投宏观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上个月的一份说明中写道:“生产者物价指数通胀率将在2023年的大部份时间内为负值”。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是跟踪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
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涨幅一直很低,与其他大多数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需求受到抑制,导致价格上涨乏力。中国“清零”防疫政策没有放松的迹象,上个月在几个地方实施了新的封锁,包括世界上最大的iPhone工厂所在的郑州,以及新冠病毒的起源地武汉。
北京和广州等其他城市的病例数也在逐渐增加,当局正实施封控和关闭学校。
《彭博》引述标普全球评级公司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指出:“鉴于国内需求状况不佳,通货紧缩--CPI负增长--并非不可能。”“国内需求的进一步减弱有可能导致通货紧缩,特别是如果这与能源和商品价格的下降相结合。这将是一个问题。”
但与此同时,总部位于雪梨的投行麦格理证券中国问题经济学家胡伟俊向《彭博》指出:低通胀压力预示著有“更多政策放松的空间”。他认为中国的通缩压力会持续下去,直到政策制定者采取更多“果断”的措施来促进需求。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放缓可能有助于遏制全球通胀问题。杨宇霆向《彭博》表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通货膨胀的世界里,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他们活在自己的想象里挺好,自己愚弄自己,错事战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