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纵然陷于荒诞,亦不忘起身反抗。 /

纵然陷于荒诞,亦不忘起身反抗。

(一)

难捱的2022终于结束,这300多天的忧惧、悲伤和疲惫似乎终于能够画上一个句号了。

虽然生活不会在一觉醒来之后发生剧变,虽然年份的划分之于时间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需要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节点,年轮一样勾勒出自己并不平静的生活轨迹。

复盘、憧憬、畅想、计划,这是近一周来,很多人迈进2023年的姿态。

回望这过去三年所经历的种种,我想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不要轻易忘记。

任何人只要稍稍回忆一下,过去这三年我们所经历过的种种,内心就不可能只涌起感动和骄傲。

这三年,流了太多次泪。这泪水之中当然有温暖和感动,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明白,这泪水亦不止于温暖和感动。

所以,如果在公共叙事中,只剩下温暖、感动和胜利,那它无疑是单薄的,那它对待这一段历史,便应该是羞愧的。

那些可以轻易割伤我们“脆弱软肋”的记忆碎片,总能在任何一次回望之余,钩沉起内心深处那难以抚慰的痛感与愤怒。

所以,我们不该将这些记忆轻飘飘地遗忘。

集体的意识形成于每一个细微个体的认知,集体的记忆也同样由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个体记忆所构成。

即便面对那宏大的,坚硬的,看似不可违逆的力量,也不要轻易否定个体铭记和私人史的意义,事实上它通向一种共识,并有可能促成一种未来的转向。

由个体记忆所构成的“私人史”,并不仅仅是大历史叙事的简单补白,它本身就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多一个人铭记,就少一人遗忘。少一个人遗忘,便多一人警醒。

(二)

“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三年来,这句话快要被人说烂了,甚至随着时局的跌宕,改写了它原本的意义——最开始,人们聚焦于“危”字本身,在焦虑和恐惧中祈祷它早日消失。

然后,在“疫情纪年”新叙事下,人们渴望重新振作和积极起来,于是开始试图捕获“机”,但很快发现,信心实在是一面脆弱的镜子。

再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历这样的危机与磨难,人们应该形成一些共识,汲取并反思那些荒诞的失控和系统性漏洞,并最终可以留下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抵御下一次危机的制度性遗产。

诚然,这需要一种巨大的“共识”,而在撕裂愈深的现实中,“共识”于公众而言,似乎已经是一个愈发陌生的词汇。

人们为各种事情争吵,值得的不值得的,有价值的没价值的,声音愈大,嗓门愈尖,言语愈失控——看起来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每个人都在做一种无用功,将自己的声音无限放大,并视为唯一真理。

这些年来,许多允许被大声讨论的议题,我都缺乏参与的欲望——它们看起来既廉价又浅薄,而且很快就会偏离公共讨论基本的价值框架。

但我确实又没有那么悲观。

我甚至真诚地认为,人们达成的共识,不是更少了,而是开始渐渐变多了。

只是它都表现为一种“沉默不语者的共识”:

面对噪音越重,用词愈激的公共议题,越来越多的人不说话,不争论,不撕逼,他们静静地围观,沉默地将一些名单失望地拉黑,又以一种秘而不宣的沉默,连接了许许多多具有相同价值底色的人,并以此达成了新的共识。

失语,应该是这一年来,很多朋友所共同的体悟。

尤其对试图在公共层面记录和表达的人而言,过往的经验可以清醒地提醒你,很多事情是不可言说的。

话语即权力。其实,沉默也是一种权力,沉默,亦可以达成一种力量巨大的共识。

(三)

这些天,来北京密集地见一些老朋友和新客户,这座城市如今又开始堵车了。

这感叹,恰似我们当下生活的微妙镜像,堵车作为曾经令人烦躁的“日常”,它一度消失在我们的现实中。

日常的消失,是三年来最令人难忘的转折。

当代人从未有过这般经历,长时间地被封闭在家里,生活的确定性被一则通知瞬间击碎,学习、工作、娱乐、恋爱、育儿……所有曾经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都在“非必要”这样的话语表述中,被深刻地改变着。

而这种改变,我以为并不以管控的结束而结束,在很多微妙的层面,这些改变将长久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内心里对未来的描摹。

核酸岗亭仍突兀地立在高速路的出口,只是再没有排队的人群和检查“双码”的防疫人员。

曾经一度,你我的生活都被这样一根又一根的棉签所“支撑”:

张开嘴,接受它的检验,眼睁睁地看着它被一只手轻易折断,装进一管未知,然后等待一种被通知的命运。

这恰似普通人面对时代洪流的形象隐喻:

个人的命运就像一粒没有方向的沙砾,它起伏于现实气候的风向,跌宕在时代的经纬,很多时候,你根本奢谈自我抗争与选择。

但我想对自己说的另一句话是:不要轻易陷入虚无。

这一年来,读了很多加缪的文字,那篇著名的《西西弗神话》,重读了许多遍。

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他要一遍又一遍地推动巨石上山,然后从头开始。

如此荒诞、悲怆、苦难的命运,在加缪的笔下,却脱离了悲观的色彩,反而充盈着一种反抗的悲壮。

加缪写道:

“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岩石是他的东西……那岩石的每个细粒,那黑暗笼罩的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应当想像西西弗是幸福的。”

我赞赏加缪的立场,生活中孤独、苦难、堕落、危险无处不在,死亡也随时随地发生,但我们始终要充满开朗的激情,睁着眼看死亡与光明,让激情中有热爱、感激、信念、欢喜。

“他超越了自己的命运,他比所推的石头更坚强”。

反抗,唯有反抗,才能匹配生者最后的尊严。

所以,纵然我们的人生像一张可以被任意接管、掌控、揉搓的纸一样,我们也要做这张纸上一道不那么服帖的,稍显坚硬的褶皱。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应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般,以反抗的姿势,以铭记的心力,超越命运强加给我们的那块“巨石”,并再一次身姿挺拔地站在巨石面前。

纵然面对荒诞,毅然选择反抗。要比那巨石更坚强。

经历过这种种荒诞与坍塌,我们当然亟需重建,不仅仅是重建日常生活的范式,还有内心图景的碎裂。

无论多么艰难,无论多么逼仄,无论经历过怎样的绝望和颓丧,人总要追那一缕微光。

愿那光令你昂首。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