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在中国,孩子是什么?软肋还是消费品? /

在中国,孩子是什么?软肋还是消费品?

去年的时候,有几位居委会干部给孩子下了一个惊世骇俗定义,“孩子是父母的软肋”。

我以为那已经是无耻的下限了,但是,有位专家告诉我,没有最无耻,只有更无耻。

这位专家给孩子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孩子是消费品。专家说,年轻人不生孩子是不对的,因为“子女也是消费品,子女是长周期的消费品,是可以给你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

要么是“软肋”,要么是“消费品”,就是不把孩子当人看。

要不要生孩子,可以找到很多的答案,但惟独不能从消费品方面说事,惟独不能把孩子当成工具。

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如果生孩子,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劳碌、恐慌和贫困,那么,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

这说明了什么?如果不是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而是用功利的手段“催生”,不仅很难奏效,往往适得其反。

从“软肋”到“消费品”,这种思维,说到底是一脉相承,都是在把孩子当成“工具”,一种经济学上的“工具”。利用这件“工具”,通过精明的算计,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回报。

这样看来,如果按照这位经济学家的奇葩理论,应该给丰县的董志民颁一个大奖。董志民用铁链锁住一个女人(生育工具),生了八个“耐用消费品”,简单粗暴,算得上是低投入高回报的典范。

专家用消费品来比喻,本意也许是为了“催生”。但是,这样的说辞,只会把年轻人吓退。人都当成了消费品,而不是当人来看了,生再多的孩子有什么意义?

孩子听到这样的说法,也会一脸“懵圈”,原来自己不过是一件“可以带来长久回报的耐用消费品”?

寻常百姓都有的廉耻心,在这位专家这里荡然无存,所以这位专家在谈起孩子是消费品时,很是自鸣得意沾沾自喜,尽管这是一个蹩脚的、很令人恶心的比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