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为什么鸡毛蒜皮正在成为主流新闻 /

为什么鸡毛蒜皮正在成为主流新闻

越来越丧失了对主流新闻的鉴赏力。没有激情,只剩疲惫。

就以最近频繁引发热议的两条热点话题为例,媒体和社会舆论为之倾注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但我却提不起一点点的言说欲望。

一个是所谓的高铁“互殴”事件,还历经了几轮“反转”;一个是女子车位被邻居霸占,一气之下直接焊死。这两个“大新闻”、大热点,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都是个人对个人的矛盾,以前时髦的叫法是人民内部矛盾。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我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新闻,在纸媒时代,是上不了头版的那种,更上不了头条,但它们如今经常冲上热搜的前列,且高居不下,高热不退。

如果说,以上两条新闻还具备一定的公共价值,还能在人性缺陷之外诉诸公共政策的改良,那么还有一类所谓的热搜新闻,更加令人不堪。

也以最近的为例,一个是“挖呀挖”幼儿园女教师走红,一个是28岁的女副教授另类招生走红。它们也有很多共同点:比如新闻的主角都有较高的颜值,都是年轻女性,在迅速走红之后也迅速遭遇质疑和网暴。

某个人突然走红了,然后就是她(他)又被网暴了……这仿佛是当下的一大新闻铁律,围观者和参与者都乐此不疲。

互联网发掘了个人,更多的普通人,尤其是底层民众被看见,这是好事。但如果互联网的审视眼光和监督眼睛也聚焦于普通的个人,这一定是有问题的,一定不是健康的互联网。

我不知道别的人在上网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作为曾经的媒体人,我对这样的现状是如此迷茫,对真正的新闻充满了饥渴。该监督的事情没人发声,甚至你根本看不见新闻的影子,不该监督的事情动辄成为热点话题,一讨论就是好几天,甚至十天半月骑在热搜榜上下不来。

舆论监督温水煮青蛙式的堕落就在于,它已经逐渐转向监督个人,可是那些零散的个人,尤其是日常生活里的普通人,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张三李翠吗?不正是这个社会的弱势一方吗?我们的舆论监督公器,怎么都用在了这些人身上?所谓监督,不应该挑战一定的门槛吗?监督普通个人,是最容易的,也最容易得罪的起?

网络的确有放大镜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只用它来对准蚂蚁,然后一边看着蚂蚁被舆论的烈日灼伤、冒烟甚至死亡,然后一边出于动物本能地去欢呼叫嚷。

互联网正在激发出我们的返祖现象。

祖宗言,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问题是,老虎真的是事实性灭绝了吗?

我们是很少再能看见野生虎了,我们能看到的是动物园里的老虎,是马戏团里的老虎,但严格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是自然意义上的老虎,它们被剥夺了作为老虎的尊严和自由,它们只不过是披着虎皮的人偶兽,起到一种观赏和教育作用。

大人们会带着孩子去看这样的老虎,然后隔着玻璃和栅栏指指点点,为孩子们描述一个改造后的老虎世界。

当老虎被圈养起来后,鸡零狗碎横飞就是一种必然了。在没有老虎的山里,各种猴子、兔子、耗子、狍子等小动物很快就会泛滥成灾,它们占据并统治着森林,构成了森林里的所有舆论。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森林中。老虎就在我们身边,但统统视而不见。

只有被咬死、被咬伤的动物,才会艰难地诉说,用遗体或者伤口诉说。他们试着发出“真有老虎”的信息,但常常消散在鸡毛蒜皮、红灯绿酒的狂欢中,配不上一个热搜。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