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隐私被侵犯法国总理起诉 但撤稿不可能 /

隐私被侵犯法国总理起诉出版社,但撤稿不可能

前些日子,法国内阁成员、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因为自己新出版小说里的一段情色描写,遭到法国民众抨击。所以我写了一篇《不会写情色小说,都不敢在法国当官了?》,追溯了一下法国高官的写作传统。

写作容易出争议,被写也容易出争议。这几天法国总理伊丽莎白·伯恩就碰上事儿了,本月初,一本关于她的传记《低调的人》正式在法国上市,售价21欧元。也就是说,仅仅需要21欧元,法国民众就可以深入了解一向低调神秘的女总理伯恩。

这本传记的内容相当劲爆,透露了伯恩一直不肯透露的家庭状况,甚至还隐约怀疑她是同性恋。

伯恩对这本书显然很不满意,几天之后就正式向法院起诉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理由是书中许多内容“不符合公众合法信息自由范围”,严重侵犯其隐私权。正式庭审将在本月24日进行。

当然,伯恩不是要求全面封禁这本书(她也没这个权力,一旦要求封禁合法出版物,会被法国民众的口水喷死),她提出的要求是目前出版的版本可以继续上市流通,但再版加印的版本必须删除部分内容。她还要求出版社象征性赔偿1欧元,还要承担5000欧元诉讼费用。当然,如果再版的版本没有删去相关内容,那么每出现一段,都需赔偿1000欧元。(关于这个诉讼条件,一些新闻报道的翻译有严重错误,变成了伯恩对此书现行版本就进行每段内容1000欧元的索赔,但又强调她只要求象征性赔偿1欧元,前后矛盾,不知所云)

出版社则抱以嘲讽,说要是按照总理大人的要求,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会被删,跟下架有啥区别。这本书的作者、记者Bérangère Bonte也声称,如果不触及私人生活和感情生活,总理伯恩的形象在书中是不完整的,那还有什么出版价值可言。

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出版社还表示:

“这本书是记者Bérengère Bonte一年调查、数十次采访的结果,包括对总理女士的两次长时间采访,以及其他对她的内阁重要成员、她的家人和经她同意后对她亲密朋友的采访,这是2022年5月16日任命的总理的第一本传记”。

伯恩起诉出版社的做法,在法国政治人物中相当少见。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伯恩一向就是非典型的法国政治人物。总统马克龙的私生活基本不保密,被传媒掀个底朝天也无所谓,这也是许多法国政治人物的习惯。开头提到的勒梅尔,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中大谈夫妻生活。伯恩则是个例外,无孔不入的法国记者也搞不清她的私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她从来没有和自己的伴侣一起出门,连伴侣的信息也没有透露。媒体只能查到她与一位大学教授有过婚姻,生下一个儿子,但2008年就离婚了,之后的生活就成了秘密。

出生于1961年的伯恩,桥梁和道路工程师出身,在政坛闯荡多年,颇有铁娘子风范,而且是个工作狂,2002年被任命为法国总理。她非常注重生(电视剧)活与工作的边界,就任总理后也表示希望还能过上正常生活,拥有私人空间。面对传记中的内容,她一方面不满于对其私生活的侵犯,另一方面也表示内容不实,比如关于她可能是同性恋的说法,她就嗤之以鼻,表示“如果我真的和一个女人住在一起(电视剧),我又有什么不敢承认的呢?”

伯恩对私生活的极度谨慎,或许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她曾经向媒体提到,自己的父亲是二战时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但幸存者的心理创伤之大,外人很难想象,即使幸存者都有极度坚忍的一面。与许多集中营幸存者一样,伯恩的父亲后来也自杀身亡,那时伯恩才11岁。法国人常批评伯恩是太过典型的技术官员,缺少人情味,也因此缺乏魅力,但也许她的高度理性恰恰源于童年创伤。过早在非正常状态下失去父亲,让她选择了封闭内心和情绪。

也有法国人担心,伯恩的诉讼是否会影响法国的言论空间。关于言论空间这事儿,许多人都有误解,时不时蹦出一句“外国也不能什么都说”,这当然是事实,但一来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叫“外国”,各国法律都不一样,二来说这话的人往往是自己搞不清界限。

举个例子,当年小布什当总统时,常被美国人嘲讽,天天被媒体当成段子。你要是说“小布什特别蠢”,没人会管你,但你要是说“我要杀了小布什”,警察就会立马上门,这就是言论的边界。

从这一点来说,伯恩的诉讼并不乐观,虽然她提出的条件看起来并不算苛刻,仅仅是要求再版时删除部分内容,但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如愿。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