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台积电亚利桑那厂 高薪难解此问题 /

台积电亚利桑那厂 高薪难解此问题

台积电亚利桑那厂在去年12月风光举行“首批机台设备到厂”(First tool-in)典礼,自11月起就陆续有台积电工程师搭乘包机前往亚利桑那州,半导体人才的流动也备受关注。台积电在全球有6万5000名员工,到目前为止亚利桑那厂已聘将近2000人,其中包括600名工程师。

台湾与美国的员工薪资有明显落差,美国人力资源网站Glassdoor上数据显示,台积电美国工程师平均年薪落在13.8万美元;台积电财报则显示,去年员工平均年薪达317.5万元,硕士毕业的新进工程师,年薪上看200万元。

根据赴美的台积电工程师向媒体透露,赴美底薪确实增加,且和在台湾一样有分红,并提供医疗保险、教育津贴、租屋补助等福利。但也有工程师也提到,在亚利桑那厂工作薪资以台币兑美元入帐,随著汇率波动,也会影响薪资所得,另外还有当地消费水准的问题,若以台美两地物价来比较,等于是“降薪去美国”。

在面对人才外流、技术外流的疑虑时,台湾官方在去年底回应表示,台积电整体有超过5万名工程师,目前所知赴美支援人力是500人,以占比来看,外派人员仅占一小部份。

凤凰城“小台北”聚落成形 茶饮店也进驻

台积电进驻后,台湾工程师携家带眷迁入亚利桑那州,为大凤凰城地区带来庞大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房市,“小台北”逐渐成形。台积电的到来,使得当地商业地产的价格在1年内上涨1倍以上。台湾美食也陆续攻占当地,包括餐饮连锁集团85度C、歇脚亭、大苑子都在凤凰城插旗。

在距离台积电厂区约10到15分钟车程的社区,有刚兴建完成的公寓住宅,随著台积电员工和相关厂商入住,逐渐形成“台积村”,邻近厂房和办公室,咖啡店、加油站,约10分钟车程即可抵达购物中心、超市卖场、电影院、餐厅等,生活机能佳。但赴美的台积电工程师也坦言,从经济角度考量,来美国不是最理想的决定,消费大约是台湾的3倍,还有额外的税务成本。

其中1名工程师提到,原本以为公司给的补助充裕,但事实上还是有些费用要自行负担,例如房租并非完全补贴,税赋也是两地都要缴,公司只补贴一部份。工程师指出,虽然基本底薪增加、分红不变,但像是租车和租房补助,其实有点勉强,只能尽量压低生活成本,节省开销。

台湾“工作文化” 是竞争优势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先前曾表示,台湾的“工作文化”让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比对手更具竞争力。芯片生产集中在少数国家是因为有竞争优势,台湾、日本和韩国的优势在于半导体生产制造,这主要跟亚洲人、工作文化有关。

张忠谋指出,半导体晶圆厂设备昂贵,需要24小时机台运转,全年无休,不能随便停工,如果1台设备在半夜故障,在美国要到隔天早上才会有人来修理;但如果在台湾,即使半夜2点,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在睡觉,接到电话也会穿衣服出门维修,这就是工作文化产生的竞争力。但张忠谋随后也提到,美国的竞争优势则在于IC设计与设计服务。

根据劳动部统计,台湾劳工2021年平均年度总工时为2000小时,虽然总时数连年递减,但仍高居全球第4、亚洲第2,仅次于新加坡、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随著台积电赴美设厂,这种长工时的文化也引发部份当地员工反弹。

台积电工程师 日以继夜拼搏

日前有台积电工程师在Glassdoor上大吐苦水“在办公室睡了1个月,每天工作12小时是基本,周末轮班是家常便饭。这里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是多么残酷”。

1名台积电资深工程师坦言,自己刚进公司的时候,有时会加班到凌晨。近5到10年,因为台湾劳基法修改,大家对工作的看法开始出现变化,文化正在慢慢改变,但和美国这种西方国家仍有差异。

这名工程师指出,工作文化或多或少需要改变,但整体环境和要求在台湾已成形多年,所以这将被复制到亚利桑那厂,一些小的修改可能会让他更容易被接受,美国工程师势必要学会适应。要改变台湾的文化或工作环境恐怕很困难,毕竟亚利桑那厂可能有超过一半的人力来自台湾。

也有亚利桑那厂的员工在Glassdoor留言表示,“台积电是服从文化,并没有为美国做好准备”、“顾客爱台积电,员工不爱台积电”、“快逃!亚洲的军事化文化,没有多样性”、“世界领头羊但有好有坏”、“军事管理,工作生活失衡”。

台积电工作文化引发美国厂员工不满,董事长刘德音近日受访时则表示,“员工的声音一定要听,我们也会看管理方法是否有疏失”,但随后也称,“不愿意值班的人就不要来参加这个产业,因为这个产业并不是靠有高薪,而是你真的对这产业有兴趣”。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