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西方拯救了乌克兰 但对中国却没做好准备 /

西方拯救了乌克兰 但对中国却没做好准备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前排中)率领官员与欧盟高层2月时举行峰会时的档案照。 美联社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员布兰兹(Hal Brands)在彭博资讯撰写专栏指出,从去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就引出两项根本性的战略问题。第一,乌克兰能否以独立国家存活?第二,民主世界是否将睿智地利用这场战争,为未来更大的危险预作准备?

现在乌克兰终于发动反攻,令我们能够审慎乐观地回答第一个问题。除非西方国家放弃对乌克兰的支持,否则乌克兰虽然将损失惨重,但并不会被击败。

然而,对未来的全球秩序而言,第二个问题更重要得多,而且答案却不确定得多。套句老话,危机同时带来机会与挑战。危机能够将国家从战略麻痹中震醒,并令各国不再排拒即将来临的威胁。

在冷战期间,韩战是自由世界的一大危机。这场热战令西方国家扬弃了讨价还价式的围堵作法,并建立了足以约束苏联的军事后盾。美国与盟国早在2022年2月俄乌开战之前,就需要与此类似的觉悟。

美国多年来一直只是口头上承诺,将对中国与俄罗斯动手。但无论是在国防或贸易领域,都很难凝聚出一套有效的竞争政策。在欧洲,德国及其他国家则对俄罗斯的能源愈来愈上瘾。在亚洲,日本、台湾及其他国家,都以消停的作法来自我武装,来面对与中国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

这种情势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改变。俄军突然的攻击行动与韩战相当类似,提醒世人强权之间的竞争可能迅速转变成冲突。

乌克兰的悲剧,对自由世界是一大警告。美国与盟国注意到这项警讯,在这场21世界最惨烈的代理人战争中重创俄罗斯。他们提供乌克兰所需要的支持,以保卫自己并血洗俄军。这场战争也促使芬兰及瑞典申请加入北约,并使所有欧洲国家保证将大幅提高国防支出,而使北约得以扩大且强化。

图为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左)与美国总统拜登5月在广岛G7领袖峰会场边谈话的档案照。 欧新社

这场战争,加上台海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也使各国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美国及一些盟国禁止对中国出口高阶半导体,及制造芯片所需的设备与材料,这可能是科技冷战中对中国的一记重击。

日本已经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国防支出增加近一倍,整个西太平洋区多国相继与美国拉近关系。俄乌战争不但未切割西方世界,反而使西方与欧亚边缘国家的联盟更为巩固。

但这些作法仅仅是全面保护民主世界大战略的头期款而已。吊诡的是正因为乌克兰能够自保,反而使谋划此一战略的急迫性已经减退。

布兰兹指出,在德国,总理萧兹已设法摆脱之前所做将国防支出占GDP比率提高到2%的承诺;台湾的自卫准备已经加速进行,但显然还不没有快到足以与现存的危险相当的地步。他并预测明年大选可能使政权重新落到国民党手中,而国民党主张对大陆采取较温和的立场,而且可能放缓备战。

不仅一些盟国如此,美国本身也做得不够。最近府会达成的举债上限协议,使实质国防支出减少,值此西太平洋区战争风险明显升高之际,从战略的观点来看这种作法无疑是精神错乱。政府准备以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中国投资,但只是虚张声势,而且一延再延;无论是范围还是效果,显然都可能过于温和;换言之,美国企业界的资金正在帮解放军备战。

布兰兹认为,美国在对中战略上最大的漏洞,就是没有做成与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相当的安排,而拜登政府也并未大力弥补此一漏洞。这项协定的目的是促进亚洲经济成长,并为亚太国家提供了一个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的选项。美国川普政府退出TPP,其他11个国家成立了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PCTPP),而中国大陆已申请加入。美国所推动的替代品─印太经济架构(IPEF),用“空洞”来形容已经是很客气了。

但也并非全都是坏消息。现在波兰正在自我转型,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未来几年间将成为东欧反俄联盟的定海针。最近G7承诺将集体对抗中国的经济威慑,也是乐见的发展,尽管最终的结果仍不确定。但如果要说真正有所进展的领域,便是许多当务之急已经让位给企业、政治及官僚。

布兰兹提醒,俄乌战争给了民主国家一次机会,能够在因应中、俄的挑战上赢得先手。这种机会可能不会再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