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海归废物协会”成员,后来都怎么样了? /

“海归废物协会”成员,后来都怎么样了?

在豆瓣,有一个名为“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的,成员超5万多名,其中大多是“海外留学归来的失业失学者”,日常讨论话题多为“事业之废”和“生活之废”:应聘面试中的挫败感,工作期间的不适应感等。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个协会的成员们都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吧!

晚上8点,Kelly离开公司,回到家继续加班到10点。每到周末,她还得随时待命响应客户的要求。

5个月前,Kelly完全无法想象也不能接受这样的日子。小半年来,她为接踵而至的加班和随时有可能落下的裁员重锤感到焦虑不堪。

面对国内接二连三的大厂裁员、连轴加班,Kelly开始想念在加州读书的时光。

2022年1月,Kelly结束了在UC Berkeley的研究生学业,回到北京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因为家里人希望我离家里近一点,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份工作挺不错的。”

“但实际上我每天都过得很不开心。”Kelly说这个行业在国内属于蓝海领域,为此,生活和工作几乎是没有边界的。

于是她加入了豆瓣上非常知名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目前小组成员有超5万。

“欢迎海归留学的失业失学者加入,也欢迎远在海外的各位同学同事加入,分享经历经验。”

2023年前,因为疫情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许多留学生将直接回国就业当做首选,2022年海外留学生有160万,其中回国就业的人数比2021年猛增67.3%。

这导致“海归就业”竞争极为激烈。

有的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有的找到工作,薪资待遇又有落差,有的找到薪资待遇好的工作,又因2022年的社会停摆导致接连被裁,他们聚集在“海归废物小组”抱团取暖,感叹工资太低、赚不回学费、工作不理想。

“但这个小组不是真正的废物,”Kelly说,“这是一种自嘲,就像小镇做题家一样。”

但Kelly坦然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可能不会这么决绝要回国工作。‍

“同样是加班加点,周末虽然也会on call,但是薪资待遇是国内的6倍”Kelly说,相同的工作付出,当然要在投入产出比更高的地方付出。

“但是没办法,谁知道这几年国内外变化差别这么大?”Kelly没想到的是,一年前以为正确的决定,让现在的她每天都非常焦虑,“工资减半了半年,说让员工和公司共存亡,对比留在硅谷工作的码农朋友们,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工作叫工作。”

但更让“海归废物”们更焦虑的,还有“社会时钟”这个概念。国内自古强调“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学、工作、结婚生子,似乎都有一套标准化的年龄尺度。

但“海归废物”们却不想按部就班,“这种人生轨迹好像很标准,但我真的不喜欢。”

Kelly说,虽然这份律所的工作看上去很光鲜,周围的同事号称工作五六年就能成为资深律师,工作十年就能成为合伙人,到时候他们就要在北京买车买房,成为进一步的成功人士。

“我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影子,”Kelly说,“但这真的是我喜欢的生活吗?”

Kelly算是“海归废物”中的佼佼者了,因为在这个群组里,一个月薪水只有4-6K的海归比比皆是,“留学生读书花了100万,现在月薪5k”的话题永远热门。

“如果可以的话,可能留在美国找工作更适合我,”Kelly说,“不要听什么‘美国职场天花板很低’之类的话,你一个应届生,离天花板还远着呢。”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海废们”其实也有自己的追求,只是苦于找不到“出路”。

随着留学生数量呈指数型上涨,海归早已不再是什么“稀有人才”,学历贬值、缩水也就不可避免了。毕竟现在留学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了,甚至不乏一些“富二代”砸钱送孩子出国镀金。

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仅凭海归的学历和身份,就获得一份高薪工作,显然并不容易。换言之,现在拼的不是学历,拼的是如何从芸芸的海归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名校学历的光环,也许在踏入职场前,是值得炫耀的资本,但在真正的职场竞技场上,可能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现实很快就会让这些年轻人明白:只有真正的实力和能力,才是赢得胜利的砝码。如果实力还配不上你的“野心”,能做的就是放低身段、放低期待,从零开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