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经济放缓恶化 敲响了全球警钟 /

中国经济放缓恶化 敲响了全球警钟

市场原预期中国带动今年全球经济成长的3分之1,但近几个月这个全球第2大经济体急剧放缓,敲响了全球警钟。随著中国从建材到电子产品的进口下滑,各国政策制定者正在准备迎接潜在的经济打击。

《彭博》报道,全球投资人已从中国股市撤资超过百亿美元,大规模抛售蓝筹股。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下调了中国股市的目标,高盛也提到,亚洲地区其他经济体可能面临外溢风险。

至今为止,亚洲经济体以及非洲国家贸易受到的打击最大,在中国减少汽车、芯片采购之后,日本7月出口出现2年多来首次下跌;韩国与泰国的央行总裁近日接连以中国经济复甦疲软为由,下调国内经济成长预测。

从Nike到开拓重工(Caterpillar)等公司都报告,中国经济放缓对获利造成了打击,开拓重工表示,中国对建筑工地机械的需求比之前想像的还要差。指数编纂公司MSCI(明晟)一项追踪对中曝险最大跨国公司的指数,本(8)月下跌9.3%,几乎是全球股市整体跌幅的2倍。

随著需求从疫情期间的历史高点回落,中国进口额在过去10个月中,有9个月出现下降,其中又以非洲、亚洲受到的打击最严重,津年前7个月进口额降了14%以上。一大因素是中国对台湾、韩国的电子零件需求下降,化石燃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影响运往中国的商品价值。

不过,中国经济放缓不完全是坏消息,全球油价预计将回落,且中国通货紧缩代表著运往世界各地的商品物价正在下降,对于欧美仍在对抗高通膨的国家来说是有利的情况。与此同时,印度等一些新兴市场也看到机会,希望可以藉机吸引离开中国的外资。

作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中国若出现长期经济放缓,可能损害全球。国际货币基金(IMF)分析显示,当中国成长率提升1个百分点时,全球经济扩张将提振约0.3个百分点。

BCA Research首席全球策略师贝雷津(Peter Berezin)表示,中国通缩对全球经济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若是全球其他地区欧洲、美国陷入衰退,而中国仍然疲软,那么将会是一个问题,不仅对中国,同时也对全球整体经济。

陷入经济困境的中国,导致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挫逾5%,本月汇率逼近7.3大关。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指出疲软情绪的外溢效应可能会对新币、泰铢和墨西哥披索等货币造成压力。保德信(PGIM)新兴市场研究主管波兰(Magdalena Polan)表示,随著中国经济疲软,很难对亚洲经济和货币保持乐观,并提到自己更担心与金属相关的货币,包括智利披索、南非锾等供应大宗商品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可能受到影响。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