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上博眼球?为什么印度要更改国名为“巴拉特”?
这次G20峰会真的是博满了眼球。
峰会还没开,印度改国名就吵翻了一天,把流量和舆论关注度拉到了一个大高潮。这名字改不改,已经不重要了,印度在舆论上赢麻了。其实,印度宪法早就规定,印度有两个国名,一个叫“巴拉特”,另一个叫“印度”。
印度宪法第一条是这么写的:“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个联邦。”当印度媒体炒作,要改国名为“巴拉特”时,印度最高法院就回应称,宪法早已规定,巴拉特本来就是印度的国名,不需要更改。那么,莫迪政府为什么要搞这一出呢?
在队长看来,就是印度这个国名,已经满足不了莫迪的强国野心了。从历史上来看,印度这个名字不属于今天的印度。古印度也不是位于现代印度境内,而是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它本来叫信德(Sindhu),只是波斯人在征服印度的时候,按照波斯语的发音习惯,把信德错误地叫成了“印度”。又因为古印度没啥存在感,后来就把南亚这个地方的国家,都统一称作印度了。
其实,南亚地区诞生过很多个国家,古印度只是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像强大的帝国有戒日帝国、孔雀帝国、贵霜帝国、莫卧儿帝国等。但这些帝国都不是南亚本地人建立的,而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征服了南亚本地人。其中,莫卧儿王朝就是成吉思汗的后代,伊斯兰化的蒙古人建立的。
所以,印度媒体就都很担心,要是印度改名为巴拉特了,那巴基斯坦改名叫“印度”怎么办?毕竟,从历史上来说,巴基斯坦才是真正的“印度”啊!这就让印度人吵翻了。有些印度人认为,不能改,改了,印度的整个历史都要被推翻了,古印度的正统地位也会被巴基斯坦拿走。以后,印度就不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了。虽然这个四大文明古国的地位也是骗来的,但能骗一会儿,是一会儿啊。
可莫迪政府不是这么想的。莫迪政府认为,以前印度弱小,还可以沾着古印度文明的光,用古印度文明来支撑印度实现大国梦的目标,来提高印度国民的自信心。但现在不同了,即便自己瓦解古印度文明历史,印度也是响当当的大国。
这就好比一个穷人。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到处跟别人吹牛逼,编故事,说自己祖上多么多么地荣耀,你们不能小瞧我。在印度内部呢,这样的故事也能激发民族自信心,鼓励印度人奋发图强,重新印度祖先的荣光。可当这个人真正富裕起来后,它就不愿意认别人的祖宗了。因为印度不是他们的祖宗,是巴基斯坦的祖宗。这富起来了,当人得另外立一块碑。于是,莫迪政府就想着,是时候露出真面目了,我祖上叫:“巴拉特!”
这个巴拉特是4000多年前,印度史上的一个贤明君主,类似咱们中国的炎帝、黄帝。要是中国突然改名叫“炎黄共和国”,不是不能接受,但总觉得不对劲。为什么改个国名,印度要追溯到4000多年前呢?因为印度有3500年,都是被外族所统治,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突厥人、蒙古人以及昂撒人等,都曾征服过印度。印度怎么证明自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附庸呢?
就得把中间的这3500年历史,都抹掉,从3500年前的神话故事里,去翻找一个圣人出来,然后用这个圣人的名字,重新命名自己。它背后隐藏的意思是,印度现在翻身做主人了,外人给他们取的名字,他们不要了。他们要做自己!
在这个小事上可以看到,莫迪的野心不小。印度人被外族欺压了3500年,再加上1947年,印度独立后的这70多年,都快3600年了。印度人终于可以脱下皮囊,做自己了。对印度而言,这是一个很励志,穷苦人民翻身的故事。可对外人而言,总感觉不对劲。为什么印度会被外族欺压3500年之久?为什么印度人不反抗?
这就说到印度的种姓制度了。首陀罗和贱民位于最底层,婆罗门和刹帝利为统治者,吠舍充当统治者和底层平民之间的缓冲地带。五大阶级,禁止通婚,完全隔离。首陀罗和贱民世世代代传承,一日为贱民,3500年的繁衍中,子孙后代都为贱民。上层城头变幻大王旗,贱民永远都是贱民。因此,不管印度统治阶段怎么换,首陀罗和贱民的身份都不会被改变。
既然不会被改变,也就喊不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也说不出“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了。黄巢那种“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是印度人永远都写不出的绝句。
印度改国名,看似简单,实则饱含悲惨的历史阴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