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朝9晚5:一天上班8小时是怎么来的? /

朝9晚5:一天上班8小时是怎么来的?

乡村歌坛才女桃莉.芭顿(Dolly Parton)1980年代唱红一首名为“朝九晚五”(9 to 5)的曲子,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时的美国工作文化似乎理所当然。

如今人们仍多半认为这是常态。

这个常态步调是渐进而水到渠成的结果,不是单一工会、某个特定行业、某个公司或单一法律造成的,而是长期历经劳工行动、各种倡议、政治妥协、企业雇主先驱者、经济竞争等诸多元素的产物。

美国社会究竟是如何演变出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工作文化?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素:

工时走势 从高点下滑

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教授暨经济历史学家洪尼卡特(Benjamin Hunnicutt)表示,180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每周工作时数稳定减少,到了1920年代,减少幅度更明显。

工时减少走势由相当高的起点开始下滑。

维克弗斯特大学(Wake Forest University)经济学家沃普尔斯(Robert Whaples)为“经济史协会”(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制订一份有关美国工作时间演变的大事记,1800年中叶,全美各地每周工作70几个小时稀松平常,以当时每周工作六天推估,每一天大约工作12个小时。

虽说工作时数逐步减少,仍有例外,20世纪初有些人工时更长。

沃普尔斯举例说,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钢铁业的高炉工人通常每周工作84小时;异常冗长的工作时间大受谴责抨击,成了1919年9月展开罢工的主要议题,那次罢工失败,但已埋下变革的种子,过了四年,美国钢铁公司(US Steel)将每日工时由12小时减为8小时。

福特汽车 企业先驱

到了1926年,福特汽车公司(Ford)在创办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领导下,制订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的时间表,立下全新制度。

后来发生经济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失业率居高不下,有些公司将每日工时缩短为6小时,备受关注。

洪尼卡特以榖类食品业大厂家乐氏公司(W.K. Kellogg)每日工作6小时为题撰写专书“Kellogg’s Six-Hour Day”,描述该公司1930年代决定以轮班6小时代替8小时并减少工资的来龙去脉。

家乐氏通过工时与工资调整得以重新雇用过去辞退的员工、也雇用其他失业工人,但亨尼卡特说,他也坚信还给员工更多时间是社会公益。两年内,工人6小时内的收入便拉升到过去工作8小时收入。

家乐氏大动作引起全美关注,相关人士很快便全力推动联邦立法支持每天工作6小时;参议院曾通过旨在推动每周工作30小时的临时案,却在众议院闯关失败。

过了不久,罗斯福总统(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新上任后于1933年签署“全国工业复兴法”(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雇主自愿签订协议规定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每周最低工资12至15美元,然而两年后,最高法院裁定,该法案因涉及不当屠宰鸡规定而违宪。

制订“劳力标准法案”

“全国工业复兴法”声明无效后,立法人员和工会继续致力改善劳动条件。1930年代末,除了制订联邦最低工资、创建童工保护,还全面制订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工作时间表,也就是每天8小时、每周工作5天。

1938年,罗斯福签署“公平劳动标准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规定一旦员工每周工作超过40小时,雇主须支付加班费。

在时间和金钱求平衡

家乐氏公司每日工作6小时曾大受员工欢迎,但未持续,1950年代末,多数员工选择恢复每日工作8小时。不这么做的人多半是女性,一直到1980年代都坚持工时6小时。

为什么宁可每日拉长工作时间呢?家乐氏员工接受访问称,比起享受缩短的工时,他们更重视资金,不再愿意牺牲高工资来换取缩短工时。

如今,对于在职场上工作的成人来说,时间与金钱之间的权衡同样重要,但已出现新转折,新冠疫情改变大家的想法,生活中其他部分也相当重要,例如与家人相处,为了多与家人相处,工作占据的时间需要随之调整。

洪尼卡特也和许多劳工专家一样,想知道Z世代和千禧世代员工权衡工作时间与收入的取舍是否与前几代人不同;他说,大家一同走过疫情、彼此有共鸣,也许有方法可兼顾生活与工作,这样的议题再度被摆到台面上讨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