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发国债救经济 习近平首度视察央行
中国在周二罕见通过了增发人民币1兆元国债的决议,并修改了财政预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在当日首次视察中国央行。这释放出什么经济信号?
为了挽救表现不佳的中国经济,中国政府周二(10月24日)批准增发人民币1兆元的国债、并提高了赤字目标,这也是中国10多年来首次在“两会”以外的时间修改预算。与此同时,外媒也披露,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首次视察了中国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意在提振信心。
根据中国官媒新华社的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通过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调整2023年中央预算方案的决议。未来中央财政将在今年第4季增发2023年国债人民币1兆亿元,而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政府,目的是支持今年洪灾的“灾后恢复重建”。
报道还说,中国财政部将此金额作为特别国债管理,今年拟安排使用人民币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另外的人民币5000亿元。而中国的财政赤字将由人民币3.88兆元增加到人民币4.88兆元,预计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虽然官方的名义是为了支持水灾重建,但外界多半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财政刺激措施,以支持中国的经济复苏。
中国上一次在“两会”之外调整预算是在2008年。当时中国政府透过地方政府融资、银行贷款、居民捐款等管道,筹集人民币1兆元资金,用于汶川大地震灾区的重建。之后,中国官方也在当年宣布了一项总额达人民币4兆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提振内需、并协助避免全球经济衰退。
罕见的财政刺激政策
路透社引述一些政策业内人士和经济学家的说法指出,先前有一些政府顾问建议,中国2024年的预算赤字目标,可提高到今年设定的国内生产毛额(GDP)3%以上,这将有助中国政府发行更多债券,以重振低迷的经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阁顾问向路透社表示,“我们需要做好明年的准备,落实增长政策。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这位人士也说,“明年,我们仍应设定5%的GDP成长目标”。
一些政策人士另指出,由于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复苏将受到限制。中国官方即加强了对经济,包括私营部门的控制。
一位政策内部人士告诉路透社:“我们应该推动改革,因为许多问题是结构性的,但改革很难实施,需要政治意愿。”
刺激政策有用吗?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一些经济学家表示,这项刺激法案发出了一个不寻常的信号,即中央政府愿意承担为基础设施提供资金的责任。而过去几十年来,这项任务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地方政府。
法国兴业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姚炜指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加剧了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因为地方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土地销售,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
她说,这是一件大事,“至少,北京已认识到地方政府面临的结构性财政约束”。
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也曾担任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的朱民向彭博社表示,中国刚推出的刺激方案将提振新的经济领域,同时避免资金流入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产业。
朱民说,“该计划规模不大,但我认为影响会很大”,因为它关注气候变迁问题,以及其他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竞争力领域”的项目。
不过,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则指出,虽然新的刺激措施,有助于中国在今年保持基础设施投资10%的成长率,但它达不到先前许多经济学家所说,中国迫切需要的刺激类型: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消费。
习近平首度视察央行
在中国政府增发国债、修改预算的同时,外媒也披露了另一个罕见的情况:习近平据信在24日亲自视察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央行),是他上任超过10年来首次。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说法指,这突显中国政府更加重视支撑经济和金融市场。
这位知情者表示,习近平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和其他政府官员,周二下午视察了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知情人士补充说,何立峰也参观了该国的主权财富基金。
习近平此次视察央行的目的,目前外界尚不清楚。路透社也未能立即联系到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置评。
根据公开纪录,习近平先前从未到访过中国央行。过去此类视察,通常由中国总理或一位副总理带队负责。
此外,一位知情人士对彭博社说,习近平此次访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更了解中国3兆美元的外汇存底如何使用。
而在中国的财政刺激措施和习近平视察央行的消息传出后,中国股市和香港股市周三(10月25日)早盘都出现了上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