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过山车受伤人数从8人变成28人 不能这么糊弄
深圳欢乐谷景区过山车碰撞事故,近日颇受关注。很难想象,两辆过山车竟然会追尾,更难想象,这事发生在一线大城市深圳,但无论是事前预防,还是善后处置,抑或是公关应对,都很粗糙。
先来说对外通报。10月29日晚上,当地通报,三家医院共接诊28人,目前共有17人留院诊治。可就在两天前,深圳欢乐谷发布的情况通报称,事故造成8人受伤,已送医,均无生命危险,看着好像事不大,让人松了口气。
然而,社交平台很快传出,真实情况并不像第一份通报描画的那么安定祥和。媒体报道,伤者远超过8人,加上现场亲历者的叙述,或可拼接出另外一个样貌,即“现场一片混乱”。
亲历者张先生向媒体表示,出事后,欢乐谷居然没有提供医护救助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迅速救援客人,很多工作人员都在忙着制止现场拍照,张先生从事发到离开座位大概等了一个小时。
现场的救治姗姗来迟,对伤者的跟踪管理,也很马虎。10月28日,记者后面再去追问受伤人数时,欢乐谷相关负责人并不直接回应,而是声称通报中的“8人受伤”是120救护车送往港大深圳医院救治的伤者,至于其他伤者“每天进进出出”,“这个数据是变化的”;此外,这名负责人一边说“有4人进了ICU”,一边坚称“情况都比较稳定”。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既然伤者数据是变化的,为何在第一轮通报中不提醒公众,这只是暂时统计到的数字?再说,既然事情发生在欢乐谷,园方就负有完全责任,对所有涉事人员全覆盖查体,什么叫伤者“进进出出”?稍有专业知识的人都知道,类似碰撞产生的伤害,并不是外表看着没事就没事了。
有的伤者还在ICU紧急抢救,欢乐谷负责人就乐观地说什么“情况比较稳定”,这不是挑战人的常识嘛。没有人要求出事单位的负责人“痛哭流涕”,但只要具有正常心智,就不应该在此时玩文字游戏,给人一种轻描淡写、大事化小的观感。一出事就拿出一套“稳定”话语,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之举,以为这样就能把事情压下去,但公众怎么会买账呢。
或许是看舆论持续发酵,直到10月29日晚上,伤情人数才公布出来,欢乐谷也公开致歉,但评论区仍是一众吐槽。作为一项A级高风险游乐设施,欢乐谷“雪域雄鹰”一向以“2秒提速狂飙,135公里/小时高空疾驰,60米垂直跌落,90秒全程疯狂心跳,4G最大加速度”吸引人,按理说玩得有多飒,相应的安全保障就该有多细密。
然而,这次事故就像一把照妖镜,园方事后的应急处理让人大跌眼镜,其事前的预防机制,也让人疑窦丛生。
据亲历者表示,他乘坐那趟车并没有按照预定流程进行,没到顶点就原路滑回,也无制动措施,然后就与正在下客的另一趟车相撞。
之前已有专业人士指出,如果因为阻力过大或弹射功率不足,过山车没有通过第一个最高峰,则会倒滑回发射区,磁力刹车片会将过山车停在发射区,不会冲回车站。那么,这次事故“雪域雄鹰”的止退系统,有没有发挥作用?
此外,根据相应的专业规范,像过山车这样的游乐设备,园方应该会进行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检修。每台设备都有安全管理手册,都会留痕。
然而,媒体披露,在10月27日事故发生前两天,“雪域雄鹰”就曾出现过弹射失败的故障。而再早些时候,今年6月,深圳欢乐谷历时一个半月完成了对“雪域雄鹰”年度检修,包括对项目车辆、轨道、电气部件的全面检查等。此外,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状态评价。
接二连三地出现故障,不得不让人怀疑年度大修的效果以及安全评价。业内人士说,像过山车这样的设备,只要用心维护好,每天检修到位,出事概率其实很低。“雪域雄鹰”此前有发射失败的情况,紧接着就出现追尾,虽然事故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但要说这只是一个偶然,安全管理毫无问题,估计没几个人相信。
当下,随着疫情的结束,各地都铆足了劲儿要把“失去的三年”夺回来,从维系生存、拉动内需的层面看,这些努力无可厚非。但从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看,一些景区已经暴露出准备不足、管理不力、应对无序等病症,“萝卜快了不洗泥”,任何粗糙的管理,最终都会形成反噬,这几乎是一定的。
这一次深圳欢乐谷的过山车倒滑事故,就是一次刺耳的警醒。祸患常起于忽微,管理绝不能滑坡。人的肉身安全,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托付给冰冷的机器和所谓安全的指标,无论是运营方,还是监管部门,不要总等到发生事故后,再来致歉补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