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这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大趋势.... /

这就是中国未来十年的大趋势....

1

在6月份国常会的政策出台之后,我们已经知道,这届政府近十年的执政思路大概有两个:

一个是民营企业被重新定位;

另一个是放开人口流动,开启大规模城市集约化。

最近一个月,大部分的政策屡屡提及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建,以及保障住房等等。

这背后的含义只有一个:

一切都在为下一步彻底的放开人口流动做准备。

之前20年,决策层的政策核心一直是东西部平衡发展,所谓的雨露均沾。

在工业化前期,在经济起飞时期,这是有必要的,因为基层分配制度还不完善,这样做可以避免经济发展的过于失衡。

但是,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时刻,再坚持平衡发展,则显然是违背经济学规律的。

而这一届政府的之争思路很明显,已经彻底放弃之前两届政府长达20年的限制大城市化发展策略。

这也意味着,人口集约化和资源集中化,将成为下一步的政策核心,将成为下一个十年的政策核心。

而由这种人口的集约化而带动的大消费和内循环,进而带动的经济活力,也将是下一步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

而所谓的城改和基建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城市基础资源,为人口流入做好承接准备。

关于这些下一步要走的路径,日本的大都市化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参考和灵感!

2

日本是整个亚洲,城市群化最典型的国家。

这首先和日本的地形有关,因为日本是一个群岛,主体由从北向南的北海道、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个岛组成。

这四个岛的框架,基本就等于是日本发展的框架。

其次,日本多山,日本的国土约有四分之三是大山。

从山上流出的众多河流冲出了山谷和盆地,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形成了扇形的三角洲。

这些扇形三角洲的框架,就是日本的城市框架。

比如说,日本最大的三角洲就是关东平原,包括部分枥木、茨城、群马、埼玉、千叶、东京和神奈川等县市。

日本最大的城市、最大的城市群、最大的港口、最大的机场、最多的人口全部集中在这里。

最终,日本最大的三个冲击平原,就形成了日本现有的三大城市群。

这是日本夜景灯光图,大阪、神户、京都组成的关西都市圈,加上名古屋都市圈、关东都市圈,三大都市圈成为日本城市群和人口集约化的核心承载框架。

日本总人口一共是1.2亿人,而三大都市圈的人口加一起,就有6500万人,占比接近60%。

全国一半多的人口,聚集在这些都市圈,也支撑起了日本的工商业和大消费。

如今,日本的城市化早已结束,但中国则刚刚起步。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从日本的路径,来判断国内下一步走势!

3

中国这一个十年的主要执政策略,是大城市群和人口集约化的螺旋推进。

我们可以称之为,国内城市化的2.0时代。

在1.0时代,核心是农民进城,完成市民身份的转变,完成基础城市人口的积累;

而2.0时代,则是城市人口从低能级城市到高能级城市的流动和转变。

在人口流动的同时,承接其进入的城市基建和相关配套,将迎来第二次的建设高潮。

所以,各种资源必将迎来第二次的集中大规模投放。

这是京都、大阪、神户组成的关西都市圈的交通路线图。

你会发现,这虽然是三个不同的城市,并且从大阪出发开车去京都,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

但是密密麻麻的轻轨线,却将几个城市如同蛛网一般的串联了起来。

整个关西都市圈光机场就有三个,分别是关西机场、大阪机场和神户机场。

这就形成了公路、轻轨、飞机三大交通网络体系,对应着不同的出行需求。

所以,上面这张图,代表的是什么呢?

代表的是城市化末期,或者说城市化2.0时代的真实基建情况。

而看到这些,对比国内,你会想到什么?

就是我们的城市群化真的还好远。

我们看似修了很多高铁公路,但基本都是骨干架构,而像珠三角长三角的大城市群的交通毛细观望,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些管网,又进一步象征着城市群内彼此之间的融合程度,是不是能够快速便捷的交流互动,以及资源的流动效率。

很显然,我们的城市化2.0时代甚至还没有真正开始。

我们再来看第二张图。

这是东京都市圈的路线图,同样是密密麻麻的蛛网型交轨,串联起了千叶、东京和神奈川等等城市。

特别是东京,如果你在东京坐过地铁就会发现,东京的交轨夸张到什么程度,同一条线路,竟然还分了快慢线两条轨道。

一条交通干线上,有多达七条地铁线路并行。

可以说,在日本,所有的基建都已经到了建无可建的程度,已经严重饱和了。

毕竟,同一条线,连快线和慢线这种的都修完了,总不能再修条不快不慢的线路吧。

4

显然,日本的大都市圈就是国内的未来形态。

中国的三大都市圈,本来京津冀是最薄弱的,但是在修建了雄安新区后,北京、天津、雄安三角鼎立之势已经形成。

而长三角都市圈和粤港澳都市圈则是天然具备都市圈底色和基因。

但是,在详细的考察之后,你会发现,虽然在大力的提倡都市圈,但实际上这么多年一直是形式大于内容。

不说别的,只说最基本的轨道交通。

迄今为至,中国的三大都市圈,也仅只有上海往苏州通了一条11号线。

而京津冀和粤港澳的地铁轨道基本为零。

就算是轻轨,所谓的惠莞深轻轨修了多少年,珠三角人的心里都有数。

而北京通往燕郊的地铁,也是因为要去往平谷县,正好路过。

显然,中国的城市化路程还非常遥远。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城市化2.0,资源的快速集中和流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建大投资,将成为未来10到20年内,国内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而这些,将注定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为这和你的选择息息相关。

而我们的选择,影响的不仅是我们这一生,甚至是下一代的人生路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