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杭州阿姨丧偶多年欲再婚,儿子告上法庭 /

杭州阿姨丧偶多年欲再婚,儿子告上法庭

一个杭州阿姨,被自己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反正新闻把人看得,气不打一处来。

阿姨姓卢,她儿子,咱们就叫小王吧。

小王父亲老王得了癌症,母亲一直照顾左右。

后来老王还是没熬过去,撒手去世了。

卢阿姨就一个人供着小王,让他读书、上大学、工作。

一个女人,早早守了寡,又当爹又当妈,想想就知道有多不容易。

小王考上大学后一直在外地,卢阿姨也就一直一个人生活。

直到遇见了老张。

这老张和卢阿姨住在同一个小区,也是早些年丧偶,孩子在外地。

两个人有相同的过往,眼下境况也相似,走动多了,慢慢处出了感情。

卢阿姨这时候毕竟也才五十左右的年纪,人生还有很长的路。

两人情投意合,就想着往后一起过了。

老张的儿女见父亲丧偶多年头一回这么开心,也很高兴,非常支持他和卢阿姨在一块。

可这头,小王一听说母亲想再婚,立马炸了。

坚决、坚持、坚定地,不同意。

卢阿姨当然委屈啊,这半生过得挺苦,如今孩子大了、飞远了,自己可以追求幸福了,凭啥不行。

就这样,母子两人僵持了小半个月。

小王见拗不过母亲,竟想了个狠招:把母亲告了。

啥理由?这还要从过世的老王埋下的伏笔说起。

老王快不行的时候,曾立过一份遗嘱:

自己名下有一栋4层的小楼,儿子小王和妻子卢阿姨可以各继承其中两层。

听起来,挺好,是孤儿寡母的一份保障。

不过这房子,老王不是白给的,他有条件:

要求卢阿姨不能再婚,如果再婚了,你就没资格继承了,全给儿子。

同样的,小王必须赡养母亲,不赡养,也等于放弃继承。

挺难评的,自己都没多少日子了,还担心老婆以后会不会改嫁。

用房子做筹码,自己走了也要牢牢把母子两人拴住。

这小王就更离谱了,又用房子做筹码,要挟母亲不能再婚。

卢阿姨收到法院传票,也是懵了。

其实她哪有多图亡夫的财产,儿子长大离家去外地后,她早就从那栋一家三口住的小楼搬了出来,搬回了她父母留下的老房子里。

4层大house,听着是爽是有面子,但她一个人只觉得冷冷清清。

她想活得有生气。

虽然法院审理结果让人舒适:

老王虽然立了遗嘱,可这内容有违公序良俗、限制人的正常自由。

不存在遗孀再婚了就剥夺继承权的道理。

但小王还是对母亲的事不让步,依旧阻挠。

看完这事,我真想揪着这哥们儿的肩膀使劲晃,把他脑子里的水都晃出来。

你母亲的人生不管怎么过都是她的自由,是尊重你才问问你的意思,你倒好,这么咄咄逼人。

你看到的只有房子、面子,根本没看到母亲声声句句,说的其实都是孤独。

她哪是“想要”一个老伴,而是真的“需要”一个伴。

父母再婚,儿女阻拦,这事还真不少见。

有个中老年相亲群的红娘姚姐说,她见过5个儿女把母亲手机“没收”的,见过女儿把父亲户口本藏起来的。

还有个35岁的女儿,母亲都去世十几年了,听说父亲找了个女朋友,直接绷不住哭了,骂爸爸“背叛”“丢人”。

我跟一个朋友聊了聊这事。

她也是父亲去世了好多年,我问她,如果有天妈妈再找了一个人结婚,她会有啥反应。

本以为她也会纠结犹豫下,没想她一听挺兴奋:

那是大好事啊,一万个支持。

她妈我见过,绝对的活跃阿姨,精气神比年轻人还足。

今天这个运动,明天那个聚会,每天满满当当。

但阿姨都把自己打理得这么充实了,她还是希望,妈妈能找个伴。

因为她发现一个事儿:

妈妈每天晚上回了家,都会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

也不看,可能人在厨房、在卫生间,但必须开着。

她这才意识到,妈妈喜欢在外玩得热闹,其实是不愿意孤孤单单呆在家。

谁不希望回了家,有人等,有人说说话,有股热乎劲儿。

我说那不还有你嘛,你可以多陪伴,多照顾嘛。

她苦笑:这种冠冕堂皇的话,骗骗别人可以,别真把自己骗了。

咱这种都在外地的孩子,一年真能回去几天?

以前她刚来城市工作时也兴冲冲计划过,周末节假要么回家要么妈妈过来,母女俩吃饭逛街看电影,多开心。

后来发现,想得挺美的。

打工人的周末,要么加班,要么累得不想动。

总以为来日方长,结果后来恋爱了、结婚了、生娃了,所谓“陪伴”,更少了。

母女关系很好的,都是如此。

那个能闹到法院、让亲妈下不来台的小王,你猜他平时能花多少时候在陪伴妈妈上?

有些陪伴,咱们即便想给,恐怕也做不到。

你真的不知道,我们不在家,爸妈一个人是怎么过的。

我后台有个阿姨,每天都在给我留言。

3年,足足留了近1万5千条。

平均每天十来条。

后来我才发现她应该是认错了人,因为她总是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我。

但我没有纠正过她,没有告诉过她我不是,就默默听着。

因为她每天的留言,都很简单:

说她吃饭了,说她干完活了,说她困了。

问“我”吃了没,问“我”在干嘛,问“我”睡没睡。

她只是太孤单了。

以为有这样一个人,每天跟ta说说话,就够了。

父母的寂寞,真不是一种矫情。

有人采访中老年相亲角的叔叔阿姨。

一个大叔说,那年春节,所有人就地过年,他子女全在外地,一个都没能回来。

他就一个人在屋子里绕着圈踱步,也不知走了多少圈。

木地板,生生被他走出一圈印子。

那种孤独,就像掉进水里,叫不出来,也没人看见。

有个80岁的老阿姨,同龄人差不多都走了,子女也有家庭有子女,顾不上她。

她实在憋得慌,就和电视里的人说话。

电视里有人说:“你吃了吗?”

她就回答:“我吃了。”

有时候她还给自己写信,然后过几天,再自己给自己回信。

我们年轻人可能觉得,独居清净多爽啊。

可20岁的独立和60岁的孤独,真不是一回事儿。

老人的世界其实挺小的。

他们不太会上网,不太懂刷手机看外面的精彩,想看个电视解闷,各种收费也复杂得搞不懂。

不少时候,就是发呆枯坐,守着寂寞。

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人,大概没有经历过一个人孤孤单单变老。

但他们再无奈,大部分也不愿麻烦孩子。

觉得孩子有孩子的生活,不想打扰。

而我们呢?有老人为了几句关心,掏钱买保健品,就说他们太好忽悠。

有老人被假靳东的视频迷得五迷三道,就说她们没有分辨能力。

有老人在网上表白“帅弟弟”“漂亮妹妹”,就笑他们太狂野。

却也不想想,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孤独,没人懂,没处说呀。

看过一个70多岁的大爷,五年前老伴脑梗瘫痪,他一直细心照料,直到一个月前老伴走了。

其实这五年,老伴早就因病无法跟他交流了。

但这一个月,他还是被溺水般的孤独淹没。

他想有个伴,哪怕只是在一块说说话。

不过他也很忐忑,自己半截身子入土,也不知道能否找到个精神寄托。

直到他遇见了一个阿姨,她老伴走了20多年,一直一个人。

听着大叔的想法,她说了句特别让人感动的话:

23天的孤独和23年,都是一样的。

他们走到了一起。

一起吃简简单单的早饭,一起散步,一起相约好好活着。

为什么有的老人想有个伴?

这种互相理解,是同样经历过体会过的人才能懂的。

这种陪伴和懂得,是再孝顺的孩子,也难以做到的。

去年夏天,辽宁盘锦举办了一场婚礼。

是一个单亲妈妈再婚。

她儿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回来,在婚礼上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的妈妈,在母亲这个角色上尽职尽责,她牺牲了很多。

现在我长大了,希望能看到她更多的角色:

一个快乐的女孩,一个被爱着的女人…

感谢叔叔让她有了天真烂漫的一面!”

太感动了。

是啊,妈妈不只是妈妈,也是个需要爱的女孩。

父母不只是父母,也是有权利追求幸福的普通人。

身为儿女,要是你很难真的对父母的孤单感同身受,那就算了。

但如果你没时间、没心思、没能力好好陪伴,那也别拦着父母对温情的追求。

父母的人生,终归是他们自己的。

他们只是年纪大了,不是不需要爱了。

其实我们也都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老去,会越来越孤独。

将心比心吧,愿大家都能有人与你粥可温,有人与你共黄昏。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