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华裔新生离世,北大女作家连续丧子 /

华裔新生离世,北大女作家连续丧子,越优秀的人越容易抑郁?

从上海辐射全国,为5-14岁孩子精选有学有玩的周末、假期好项目。

2月16日,普林斯顿大学大一新生James Li在Faculty Road交叉口被普林斯顿Dinky火车撞倒后死亡。

据《普林斯顿日报》报道,事故发生在下午 2 点 15 分左右,一列开往普林斯顿枢纽站的火车“撞上了Li,并造成致命伤”。事件发生时,车上大约 30 名乘客和机组人员,没人受伤。

这已经是普林斯顿大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发生的第八起学生死亡事件,正当人们感叹鲜活生命逝去的遗憾时,这个消息却在华人圈子里引发不小的关注...

首先,对于James Li的死因,官方给出的原因并没能说服所有人。

因为这附近的火车即将到达时,便会有拦截的路障降落、红灯亮起,同时火车会高频鸣笛,而且火车速度很慢也都会提前停在火车轨道两边,一般人很难撞上火车,因此Li自杀的概率极大。

还有普林斯顿的学生指责普林斯顿是为了逃避责任,因此将Li的死亡描述为一场事故。

对于真实死因,目前新泽西交通局正在调查中,主页君也会持续关注。

其次,是James Li的身份,他有一个很出名的母亲——华裔知名旅美作家李翊云。

而更令人唏嘘的是,Li是她的第二个儿子,大儿子已经于2017年自杀,年仅16岁..让人们不禁想问,为何这样的悲剧会一再发生在李翊云身上?

李翊云出生于一个高知家庭,父亲是核物理学家,母亲是小学语文老师,丈夫是软件工程师。她本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毕业于北大,2003年登入文坛以来,李翊云的作品连连获奖--

首部短篇小说集《千年祈愿》获得2005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

上榜《纽约客》“最值得期待的年轻作家”

2012年获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

2013年担任英国布克奖评委。

2022年,李翊云更是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创意写作项目的主任。

然而,在这绚烂的光环背后,却藏匿着一个恶魔——抑郁症。

李翊云生长于一个不快乐的家庭:

我母亲的不快乐是尖利的,我父亲的是沉默的,我姐姐的是苦涩的。

她的母亲在外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受一代代学生与家长尊敬,在家中却是一个暴君,“冷酷和脆弱都来得猝不及防。”与姐姐相比,李翊云受到母亲明显的偏爱,当母亲暴怒时,总被派去--

抚平她的情绪,平息她的怒火,让她重新回到孩童般的快乐,这样我们才有呼吸的余地。

李翊云在创作《比孤独更仁慈》期间心理健康出现严重问题,产生自杀倾向,最终被诊断患有抑郁症。2012年,李翊云再次出现自杀倾向,最终入院。

此后几年她都不能再写小说,2017年她出版回忆录《亲爱的朋友》 ,讲述自己的抑郁经历,几个月后,她的长子Vincent自杀身亡..

而如果我们把视角放在Li的角度,会看到——姥爷病逝、姥姥患有精神病、母亲患有抑郁症多次自杀、哥哥自杀..

这样的环境下,压抑又怎么会小……只能报以一声叹息。

美国社会学研究显示,能够考上大学的青少年自杀率远低于平均水平。这是因为知识能够提高认知水平,减少冲动行为。

在美国,本科生的自杀率低于普通人,研究生的自杀率又低于本科生。

尽管一项涉及157所四年制大学的研究(2013年发表在《大学生心理治疗杂志》)显示,自杀是大学生第二大死因,仅次于意外伤害,但大学生的自杀率仍然远低于普通人群。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

18-24岁人群的自杀率约为每10万人中80.5人。这一平均数据是大学生自杀率的14倍多。

由此可见,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他,其心理状态相较于普通同龄人更为健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精英学校的自杀率却远高于普通大学。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自1964年至2000年的36年间,共有47名学生自杀,自杀率高达10万分之14.6,这一数据是美国高校平均值的两倍(10万分之6.5-7.5)。

仅2014-2015学年,麻省理工学院就有六名学生和一名教授自杀。在2011年的一项涉及13所高校的调查中,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自杀率位列第一,哈佛大学紧随其后,而普林斯顿大学则拒绝提供相关数据。

此外,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自杀率也居高不下。但由于这两所学校缺乏1960年以后的自杀数据,因此无法与其他学校进行直接比较。

由于数据敏感性,主动提供学生自杀数据的高校在全美不足15%。

而原因,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太过优秀。

当这些优秀的他们站在学校的巅峰,有着令人艳羡的未来,他的内心却可能正在经历着难以言说的挣扎。家庭的期望、社会的关注,像是一座座无形的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方面,是家长和学校在学术上要求严格;

另一方面,在生活上,优渥的条件却把他们养成了“巨婴”。导致的后果就是,有据可查的焦虑和抑郁增加,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下降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自残甚至自杀。

家庭,作为他们成长的摇篮,原本应该是他最温暖的避风港。然而,当家庭的期望变得过于沉重,当父母的爱变得有条件,这些优秀的他们便可能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怀疑整个世界。

他可能会想,如果自己不能达到家庭的期望,那么自己还有什么价值?

在这样的心理下,他们的心灵变得脆弱而敏感,他害怕失败,害怕让父母失望。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成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却忽视了内心的需求和情感。

不如就让他们“普通”一些,让他们看到这世界更真实,更接地气的一面,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让他们明白,他们的真正宝贵的不在于成就和荣誉,更在于他内心的善良和坚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