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共呼吁金融业不唯利是图满足合理回报 /

中共呼吁金融业不唯利是图满足合理回报

经济放缓之际,中国监管单位正努力依据当局的喜好调整市场情绪,官员斥责券商低估国企的估值,分析师悄悄撰写看涨中国的研究报告,为了阻止股市下滑,监管机关也禁止被认为有害或“居心不良”的交易,但这还不够,因为当局要求银行家要更爱国。

《经济学人》撰文指出,中国银行家现在面临新命令: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文化”。此意识形态运动强调,以服务实体经济的谨慎、长期投资。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连续几天发文,呼吁金融人士“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满足于“合理回报”;金融机构必须以“铁的”自律与严格的外在监管为指导,致力高品质发展。

文章说,去年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主持金融政策会议时,赞扬党“将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经济改革者的情绪黯淡,他们忧心习近平正将中国带回以党领导的经济,宛如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在某个程度上是个错误,而外国投资人忧心中国急速左转,若中国同事在下一次会议,穿著毛装出席或许也不足为奇。

为了阐明中国特色金融的意义,《人民日报》回顾习近平在山西平遥的一次视察。19世纪初,中国第一批全国性银行诞生于此,这些银行是山西商贾创立的,他们远非原始的社会主义者,而是严格的保守派,坚持节俭、纪律与服从政府的儒家价值。2022年1月习视察平遥的日昇昌票号博物馆,提到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可以更好的服务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

习近平表示,深入挖掘“山西商贾”文化内含,可以更好的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路透资料照)

文章说,尽管日昇昌的展示很吸引人,但习近平对平遥早期银行的赞扬令人难以放心。山西银行专家Meng Wu在曼彻斯特大学的一篇论文中说,由于清朝薄弱的法规,难以提供私人企业保护,因此日昇昌必须制定详细的内规,以避免欺诈,这些对客户的贷款鲜少有抵押品支持,使山西的银行面临倒闭高风险,事实上,日昇昌于1911年破产。

更糟的是,牛津大学马德宾教授指出,山西商贾学会了在“裙带经济”中欣欣向荣,在该系统中,财产权,尤其是商业领域的财产权,依赖的是政治关系,而非法律,有权有势的官员,给予商人保护与获利丰厚的垄断权,以交换他们提供政府项目资金。

习近平正利用两百多年前的山西银行家,作为反腐爱国的商业象征,不过现实生活中,平遥的金融家们都是墨守成规的保守派,他们的汇款事业并没有在现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浪涛中存活下来。


延伸阅读:

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人民观点)

——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②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9日 第 05 版)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能否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金融机构能否行稳致远

讲信义、扬正义、弘大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合理回报,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

为改造污水处理厂,浙江之恩环保产业园2023年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没想到,该产业园不仅获得了台州银行2000万元的授信,贷款利率还比同类型贷款下浮了近30%。

利率为何会降低?原来,通过台州数智金融服务平台,台州银行工作人员确认这笔贷款符合“绿色贷款”标准,于是主动给予利率优惠,支持企业绿色转型。让产业更绿色,让企业轻装前行,金融机构主动让利,生动体现了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经营理念。

金融具有功能性和营利性双重特性。能否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金融机构能否行稳致远。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并深刻阐明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五个方面的实践要求,“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义和利是有机统一的,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金融行业要树立正确的经营观,把“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实践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坚持在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倡导见利思义、义在利先,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在我国传统商帮中,晋商“利以义制”的行商准则,徽商“以义为利”的经营理念,浙商“义利双行”的价值追求,无不蕴含着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清代一名徽商购有大批粮食,赶上灾荒之年却未趁机涨价,而是将全部粮食减价出售。他说:“能让老百姓度过灾年,重新复苏,才是大利。”金融行业要坚持古为今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正确认识“义”和“利”,不断擦亮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底色”。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义利之间取得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的循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金融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去年8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4万亿元,利率优惠、财政贴息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累计发放9600多亿元,支持2300多万户次。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蔡川村为例,该村贫困人口占比曾一度达到79%,年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邮储银行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的金融扶贫模式,“贷”动农户拔掉了穷根。而把目光投射到更广领域,“小微外贸荟”打通小微外贸企业融资痛点,农业保险、苹果期货助力农民防范风险,一个个“小场景”中,普惠金融释放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能量”。前进道路上,金融行业要进一步树牢正确义利观,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天,我们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金融行业要发挥自身业务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无论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还是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或是为城镇低收入人群等特殊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都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必须坚持的“义”。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必须自觉抵制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观念,讲信义、扬正义、弘大义,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合理回报,实现经济与金融共生共荣。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惠民利民上下更大功夫,让人民群众更好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在一次全国两会上,谈到乡村金融,习近平总书记关切询问:“钱有没有真正用到农民身上?”把钱真正用到该用的地方去,这是金融行业应当追求的目标。新征程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践行“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的实践要求,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广,金融行业也一定能在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