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移民加国难忘财,海外资产要申报 /

移民加国难忘财,海外资产要申报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

郭歌华

税季(tax season)来了,除了日常的会计工作,还要给客户报税,忙得不亦乐乎,身心疲惫。

下班回家,刚停好车,邻居老赵就冲过来。没有寒暄,单刀直入,问:“我要不要报税?”

老赵是个事业有成的新移民,因为学区好,刚搬到我们这个小区。由于人生地不熟,生活,工作均不易,就把我当成知心人。

要!看着他火急火燎的样子,我斩钉截铁地回答。

老赵惊得目瞪口呆,张着大嘴:“刚来加拿大,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花的钱都是国内带来的,报哪门子税?”

我耐心告诉他:没有收入也要报税。在西方,只有死亡和税是逃不掉的。资本主义的核心是金融,金融的工作就是赚钱,缴税。

老赵失望极了:“来前,就听说加拿大是万税之国,没想到,我这么个新移民,人刚到,还没怎么着,税就追来了。”

看来他有误解,就进一步解释:税,是当你有了收入后,缴给政府的份子钱,没有收入,何来份子钱,缴什么税?报税和缴税不同,报税,不一定要缴税,也许对你有好处,会有福利。

“是这样。”老赵脸上绽开了笑容。

在加拿大,政府发放的福利,像牛奶金(CCB,Canada Child Benefit),GST(Goods and services tax),老年金(OAS,Old Age Security)等,都是根据你家庭上一年的收入。报了税,政府才知道你的家庭收入,就是告诉政府你穷,需要福利救助?水往低处流,钱往穷人走。

“我不是加拿大公民,也…..?”

报税的根据是居民状态(Residency Status),加拿大居民(resident of Canada)要缴税,而不管你是不是公民,永久居民。法律规定,加拿大有四种居民状态:普通居民,认定居民,认定非居民,非居民 (Ordinary resident,Deemed resident,Deemed non-resident,Non-resident)。

“新移民?登陆半年。”

新移民登陆后就是普通居民。但,如果只是短登之后就返回到原居国,通常情况下不属于税务居民的,所以虽然有枫叶卡,但不需要申报海外资产。普通居民和加拿大有重要的居住联系(significant residential ties);认定居民是那些和加拿大没有重要居住联系(Residential Ties),但居住超过了183天的居民,同时其原居国和加拿大没有相关的税务条约。普通居民和认定居民要报税。

非居民和认定非居民不需要报税,除非他们在加拿大有特定的收入:如雇佣收入,商业收入,投资收入,奖学金等 (Employment income; business income; scholarships, bursaries, fellowships and research grants; Taxable capital gains)。”

“什么是居住联系?”

居住联系分为重要联系和次级联系。重要联系有二:一是在加拿大有家,自己的或长期租的都行;二是配偶,同居者,孩子居住在加拿大;次级联系有很多,包括,永久居民身份,加拿大护照,信用卡,银行账户,健康卡,驾照等等一大堆,要求最少同时满足六项。

“居民状态这么重要,怎么判断确定呢?”

有多种办法。可从SIN (social insurance number) 卡的号码得知一二。在加拿大,任何人都有一个SIN卡号,根据你所在的省份,普通人的号码的第一个数字是1 - 7;国际学生和临时工签的是9;0代表你是临时的报税者。

……

问题太多,约老赵有时间到我office,给他好好讲讲。

老赵按约来我的office。打开电脑,给老赵普及有关知识。

老赵迫不及待地问:“登陆不到半年,上半年还在国内,在加拿大没有任何收入,报税写什么?……”

登陆前的收入不用报税,除非你的收入是从加拿大获得的:雇佣收入,商业收入,奖学金,投资收入,但对税务折扣,non-refundable credit,有影响。登陆后,成了普通居民,从登陆日到年底,全球所有的收入都要报税,包括你在原来国家的养老金,股票,各种收入……”

“国内的收入,也要……”

当然了,登陆前的不用报;登陆后的,要报海外收入。

“海外收入?为什么要报?他们怎么知道?”

Good question。西方国家的金融系统相同,有密切的联系。为了确保报税者能如实申报海外收入,政府要搜集掌握你相关的信息,了解你潜在的海外收入情况,例如要求每年申报能带来收入的海外资产,企业股份等,填写表Form T1135 foreign income verification statement等。新移民报税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如何申报海外资产。近几年来,CRA加大了对海外资产和相关海外收入的审查,据说每年能追回税款十几亿。”

“怎么着?对国内的财产要征税?手够长的。”

看着老赵猴急的样子,我无话可说,薅羊毛时,咧嘴笑,出血时,蹦脚跳,人之本性。好好解释:别担心,不收税,政府只是了解,只有在这些资产产生了收入以后,才需要按海外收入缴纳所得税。因为海外资产是给你带来海外收入的基础,政府要掌握,也是西方反洗钱的有效方法。加拿大的投资收入分为三种,利息,股息分红,资本所得 (interest, dividend, capital gain),缴税时,税务优惠不同,但海外收入一律按利息 (interest) 计算,没有税务优惠。

老赵感觉自己有点失态,问是不是所有财产都要申报?

不是所有的资产都要申报,只有那些能产生收入的特定的海外资产 (Specified Foreign Property) 要报。那些个人使用的财产,如自用房产,汽车、收藏品、手饰等不需要申报。另外,拥有自己的海外公司的股份价值,也不需要申报,如果自己的公司的股份价值价值超过10万加币,需要单独申报海外公司的经营情况 (T1134表格)。

“什么是能产生收入的特定的海外资产(Specified Foreign Property)?”

在电脑上search一下,打开T1135表,指着说:有七大类:海外的银行存款和现金;投资于海外的股票债劵(不包括海外附属企业的股票);海外债权;海外信托利益;海外的房地产(不包括自住的房子和渡假屋);其他海外资产:包括合伙人权益,有现金价值的人寿保险,专利和著作权等无形资产,贵重金属等;和通过加拿大券商投资的海外公司的股票或加拿大信托中持有的海外资产 (Funds held outside Canada; Shares of non-resident corporations (other than foreign affiliates); Indebtedness owed by non-resident; Interests in non-resident trusts; Real property outside Canada (other than personal use and real estate used in an active business); Other property outside Canada; Property held in an account with a Canadian registered securities dealer or a Canadian trust company)。”

“这么多,这么乱,太笼统,搞不清,怎么定义?再说当今世界,谁家还没点现金,股票,投资产品什么的?”

考虑到老赵从来没报过税,建议他找一个专业会计师帮助,要么咨询一下有关的税务律师,别为了省钱,得不偿失。

法律规定,加拿大税务居民,有限公司,信托公司以及合伙人公司 (Individual,Corporation,Trust,Partnership),如果在加拿大境外的海外总资产数额在纳税年度的任何时间点超过10万加元,报税时,都必须填写表Form T1135 foreign income verification statement。从2015年起,超过25万,要提供银行名称、帐号、地点及存款额等详细资料,要详细填写。申报海外资产时,夫妻俩各报各的,家庭财产要分开,一般是一分为二,比如,有一百万,夫妻可各报五十万。

老赵疑惑:“资产种类那么多,价格不断变化,报哪个数值,如何计算其价值?”

要报购买时的价格(ACB, adjusted cost base),不是现在的市场价格。

“这还差不多。文明社会就是不一样,几百年的文明发展就是与众不同,法律严,但合理,规定细,无漏洞。新移民,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这是个严肃的问题,我得准备一下,捋一捋,别搞错了。”

别着急,有时间。成为税务居民后,第一次报税时,不需要申报海外资产,不必提交T1135表,但要如实回答税表第二页上的问题:是否拥有超过10万加元的海外资产 (Did you own or hold specified foreign property where the total cost amount of all such property, at any time in 2023, was more than CAN$100,000?)。第二次报税时,要在当年的4月30号前提交T1135表。比如,2023年登陆的新移民,2024年报税时不需要申报海外资产,但在2025年4月30日之前报2024年的税时需申报海外资产,填写T1135表格。如果以前曾为税务居民,后离开加拿大成为非税务居民,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加拿大,重新成为税务居民,这样,返回后的第一次报税时就必需申报海外资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