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庆余年2》是哪个朝代的事?细思极恐 /

《庆余年2》是哪个朝代的事?细思极恐

庆余年2上映了,距第一季已五年。

《权利的游戏》的作者乔治.马丁说,他虚构的维斯特洛大陆的七国,就是基于大不列颠的历史—金雀花王朝改编的。

那《庆余年》背后的历史,会是哪一段?

这个只有作者猫腻知道。但我们也可以分析一下,剧中出现三个国家:南庆、北齐、东夷。庆国在历史上是没有的,小范诗仙背诵唐诗三百首的时候,说明是唐以前,分南北朝,且有北齐,那大概只有魏晋南北朝了。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最黑暗最荒唐的369年,有48个政权,有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有十六个国家。拍历史大剧的导演,一般不会感兴趣,因为太乱了,梳理脉络都要半天。

庆国是哪国?

南朝有四朝:宋齐梁陈,先后更迭,都城都是建康,即现在的南京。

所谓南京六朝古都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

南朝有169年历史,宋齐梁陈各存在了59年,23年,55年,32年,国祚都不长,每次更迭,都是宫廷血腥政变。

国祚最长是刘宋,公元420到479年,宋王刘裕赐九锡,代东晋,建国号宋。

区别后面的赵宋,我们称之为刘宋。

辛弃疾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面有几句:人道寄奴曾住,寄奴是刘裕的小名,京口人。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元嘉北伐,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从此国力日衰。

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须意。”

《资治通鉴·卷一二五·宋纪七》

刘义隆是老三,刘裕驾崩后,长子宋少帝刘义符即位,不亲政事,游逸无度。大臣们很不满,又觉得刘义隆有帝王之相,于是把刘义符废了,立义隆为帝。

元嘉三十年,刘义隆被太子弑杀,谥号文帝。后面几个皇帝就不说了,一个比一个残暴嗜杀。

南齐呢,从高帝萧道成开始,历六代,可惜萧道成称帝三年就过世,长子是齐武帝萧赜,在位十一年,政治还算清明,比较体恤百姓。

但他后面四位都很暴虐,弑父弑兄,最长也就在位四年,最短几个月,最后一个萧宝卷,谥号也是炀帝。

南梁虽长,从公元502到557年,国祚五十五年,但主要靠超级待机王—梁武帝萧衍,好佛,在位四十八年,活到八十五岁,在帝王长寿榜里仅次于赵佗和乾隆,晚年昏聩,侯景叛乱,被活活饿死。

萧衍的昭明太子萧统,素有贤德,编《昭明文选》,但他没能熬过老爸,三十岁就挂了,即位的是三子梁简文帝萧纲,但那时梁已名存实亡,傀儡皇帝。这段历史,也被《琅琊榜》拿去改编了。

南陈,由武帝陈霸先开创,历五世,武帝,文帝,废帝,宣帝,炀帝(后主)。看谥号也知道,武帝文帝宣帝都不错。陈后主就不行了,被隋所灭。

庆余年剧中,有讲到北齐,真实的北齐(550年~577年)国祚只有27年,对应同时期是南陈,武帝陈霸先的时代。

高欢之子高洋,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后,北齐共经历了六位皇帝: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纬、高恒。只不过这几个,一个比一个荒淫无道。

相比之下,杨广比他们都强太多,李渊比较缺德,不应该叫表弟为隋炀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左传·闵公元年》记载:庆父是鲁国公子,先后杀死两位国君夺位,齐国大夫仲孙湫说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

那我们这位庆帝又是谁?

庆帝从登基到现在也差不多三十年了,他上面还有个老皇帝,而南梁其实只有一代,南齐和南陈的国祚都很短,所以庆王朝应该是刘宋王朝。

那庆帝就是刘义隆。

刘义隆,刘裕第三子,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在位三十年,三次北伐,最后却被皇太子刘劭所弑杀,终年四十七岁。

兄弟夺嫡、弑父,很符合庆余年宫斗的剧情,小说里,隐藏大宗师身份的庆帝,最后与儿子反目,被儿子间接杀掉。

南庆尚武,北齐尚文。庆帝有两支精骑部队,陈萍萍的黑骑和范建的红甲精骑,一个对外作战,一个对内保卫皇城。

刘义隆也有一支精锐:北府兵。北府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刘裕,再往上就是谢安谢玄的淝水之战,当初谢安靠着八万北府兵,打败了苻坚号称百万的大军,排除百万里有过半降兵,也可窥见其战力惊人。

北府兵是发源于京口一带的一支劲旅,由郗鉴发起,后由谢玄重建,军中多是北方侨民中的骁勇之士。在淝水之战,前秦百万雄师压境的危机中,北府兵负责长江防务,力挽狂澜,是东晋朝廷的顶梁柱。

太元初,谢玄北镇广陵,时苻坚方盛,玄多募劲勇,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玄以牢之为参军,领精锐为前锋,百战百胜,号为“北府兵”,敌人畏之。

《晋书.刘牢之传》

谢玄离开北府之任后,北府众将分散各处,到东晋末年,北府名将刘牢之成为这支军队的领导者。

再后来就是刘裕了,刘裕是刘牢之手下的参军,有京口猛虎之称,曾率领北府兵打破孙恩卢循的天师道叛军,一战成名。

自毁长城

桓玄一战后,北府兵元气大伤,后又开始自相残杀,如出身北府的刘毅,诸葛长民,王镇恶,沈田子等将领都在内讧中被杀,到刘义隆时期,当年跟随刘裕的檀道济几乎成了仅剩不多的北府名将,故而也成为了北府兵的领袖。

檀道济本有拥立之功,又精通军事,屡立战功,多次北伐获胜,在北府兵中威望很高,尤其是北伐还师后, “道济立功前朝, 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 诸子又有才气”, 有人对文帝说:“安知非司马仲达也”, 然而这也使得宋文帝刘义隆日益猜忌。

元嘉十三年,遣道济还镇,召入宫内,宴会上,被扣上 “日夜伺隙, 希冀非常,因朕寝疾, 规肆祸心” 等莫须有的罪名, 他在临死前脱帻投地,痛心疾首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伴君如伴虎,庆帝心腹、暗夜之王陈萍萍,也有拥立之功,对北齐多次舍身忘死,功勋卓著,却最终被庆帝凌迟处死。

或许,他就是猫腻心中的檀道济。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