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大流疫后,中国重返非洲并加大投资矿产 /

大流疫后,中国重返非洲并加大投资矿产

路透社提供的贷款、投资和贸易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合作项目,特别是在非洲的项目在全球大流疫之后开始反弹。

中国领导人常常称他们在非洲建设项目和快速增长的双向贸易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并以此说明中国一直在致力于帮助非洲大陆的现代化和促进“双赢”合作。

但路透社的数据揭示出一种更为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榨取性的,而且迄今为止并没有兑现北京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承诺。这个“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试图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计划的一部分。

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ffith University)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去年在非洲的投资增加了114%。这些投资大体上与全球能源转型至关重要的矿产以及中国重振疲软经济的计划相关。

中非贸易目前还是以矿产和石油为主。尽管中国曾经为推动从非洲进口产品多样化(包括农产品和制造业产品)而作出了一些努力,但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非洲的对华贸易赤字仍在大幅增长。

中国主权贷款曾经是非洲基础设施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目前已降至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在全球大肆宣传的全球重点投资工具--公私合作伙伴项目(PPP)还没有在非洲推广开来。

结果就出现了一种比中国所希望的更为单向的贸易关系,一种以非洲原材料为主导的对华出口。一些分析师认为,这种关系与殖民时代的欧洲与非洲大陆的经济关系没有多大差别。

中国-全球南方项目网站和播客的联合创始人埃里克·奥兰德 (Eric Olander)说,“这是英国在19世纪末就知道的事情。”

中国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国外交部在回复路透社置评要求的时候说,“非洲有权利、有能力、有智慧发展对外关系、选择合作伙伴。”

“中国根据自身特点对非洲现代化道路提供的务实支持受到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欢迎。”

中国对非洲的参与是“一带一路”倡议(BRI)的重点地区之一。在COVID-19大流疫爆发之前的二十年里,中国在非洲的活动扩展迅速。中国公司在非洲大陆修建港口、水电站和铁路,其所需资金主要通过主权贷款提供。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中国倡议的数据,2016年年度贷款承诺达到284亿美元的峰值。

但是,有许多项目并没有产生利润。外界预测,主权贷款也不会反弹。

北京的政策制定者却一直在推动中国企业参股并负责它们为外国政府建造的基础设施的运营。分析人士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企业赢得更大的合同,通过参与进来,确保这些项目实现盈利。

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估计,去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总额(包括建筑合同和投资承诺)为217亿美元,使非洲成为获得中国这项投资最多的地区。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23年投资将达到近110亿美元,这是该机构自2005年开始追踪中国在非洲经济活动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这110亿美元中,大约有78亿美元进入了矿业,比如博茨瓦纳的科马考铜矿和纳米比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国的钴矿和锂矿。

对关键矿物的寻找也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今年一月,中国企业根据与刚果民主共和国修订的铜钴合资协议,承诺提供高达7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本文内容依据了路透社的独家报道)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