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眼下大概是建国以来第3次“就业形势大好” /

眼下,大概是建国以来第三次“就业形势大好”…

我有个同学,毕业以后去某校当了辅导员,然后顺理成章读了本学院的博士,成为学院行政管理人员了......

具体哪个学校就不说了吧,反正不是985和211。

反正前阵子聊天,说起现在就业这个事情,和她进行了一场坦率而详细的交流。

这两年,为了提高就业率,学校和学生双方都付出了很多努力,进一步开辟了思路,找出了新的出路,比如现在短视频特别火,全民直播属于一条全新就业途径

还有在某音上面开视频课,做教培,很多同学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人生价值。

其它的,像农村孩子回乡搞三农建设啊,某多多上自家果园开直播。

这些灵活就业方式,顺应了新时代发展需求。

还有一些同学,一心继续深造,学院、学校各方面也都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办理延期毕业,或者毕业暂时不想离校,让几个实验室提供临时科研辅助岗位,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各种资源依然可以继续使用,等等等等吧。

她说,总体来说,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好的,落实去处率都在90%以上,学生、学校都表示比较满意。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清华大学2022级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清华毕竟是清华嘛,灵活就业率只有10%。

像我这个同学所在学校,到底不能和清华比,灵活就业大概占到20%,还有自主创业2%左右,拟继续深造多少多少,但总的来说落实去向占比90%以上嘛。

据她说,周边其它几个学校,上报就业数据都差不多。

总体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去向比例都在90%以上。对比国家统计局发布最近青年失业率情况,尤其是16-24岁年龄段失业率15%左右。

要知道,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差不多有1100万人左右,占同年龄段青年一半以上。所以呢,高校为就业数据做出了很大贡献。

如今年轻人就业形势,也是灵活就业较多,网约车,跑快递,当然也包括各种直播,吸纳了大量年轻人就业。

要知道,咱们国家对于失业率这个概念,有着清晰、严密而科学的界定。必须是曾经工作过,然后在某段时期内(通常是3个月),“在调查参考周内,为了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工作了 1 小时及以上的人”,即不算失业。

由此可见,失业率这个概念,含金量之高。

这方面,各种智库专家进行了大量专门研究,数据非常严谨,结论总体还是乐观的嘛。

总体来说,全国16至24岁年龄段,差不多有9600万人,劳动力只占三分之一,也就是3000万左右,剩下6000多万人,其中有4000多万是在校学生(非毕业生),还有1000多万,或拟继续深造,或啃老,都不算劳动力的嘛......

所以,总体形势是好的。

但有一个小小隐忧,就是张丹丹教授也指出,“疫情后大部分欧美国家的青年失业率不断下降,日韩则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只有中国青年人失业率...,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特别是,青年是犯罪的主体,如果失业问题严重,易导致犯罪率上升,从而对社会安定造成不良影响。

这就不能不让人回想起80年代时期,大量知青回城,当时也是就业形势大好,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

在更早呢,为什么会出现知青大量返城现象呢?起因是大量知青上山下乡了。为什么要上山下乡呢?

其实原因也一样。是建国以后,50年代有第一部婴儿潮,这波婴儿潮在60年代成长起来,但国家经济发展跟不上劳动力快速扩张,于是只好把这波劳动力疏解出去。

后来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增长,但后续第二波出生高潮人口也到了劳动力时期,知青返城更是加剧了这个...

如果你是70后,城镇职工家庭,想必对这个情况有深刻理解。当时这一辈基本上都是兄弟好几个,到了结婚年纪,家里分的房子本来就是格子间,还要给每个儿子准备婚房,这可要了老命了...

冯巩主演著名电影《没事偷着乐》,如果你看过,就知道,当时解决这个房子问题,基本上就是在原本大院里面继续加盖,冯巩就是在院子里面搭了个房子,这棵树没砍,就横在屋中央。

资源就那么多,房子是不够,工作岗位嘛.....更不够

还好,2001年入世,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开启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工业化进程,经过10多年努力,成为全球最大工业国,拥有全世界最齐全工业门类,不仅解决了98年大下岗问题,还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面貌。

插一句,前两次大规模青年就业形势大好问题,某种程度上都是靠农村,农业吸纳了过剩劳动力。特别是第一次上山下乡就是往农村走。第二次这个问题也仅仅局限于城市,哪怕后来90年代农民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但农村依然是大量农民工后盾,大不了不干了回老家嘛,至少老家还有我的老房子,还有一块地可以种。

所以,温铁军说农村一直是中国社会问题缓冲地带。

但这一次,农村也回不去了。

显然,国家也在考虑农业的下一个方向。当这一代50后和60后逐渐凋零,未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就会开始提上日程,所以目前也不鼓励青年大规模再返乡了......

那么这一次,当我们已经是全球最大工业国,已经有全球最大规模制造业,还是越到了青年就业形势大好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很显然,继续扩大制造业,继续靠出口外贸来拉动就业,似乎走不通了。

能占领的领域咱们基本上都占了,从家电行业,到手机行业,再到如今汽车行业——还好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起来了,过去2年光是迪子就招了几十万毕业生,提高了数十万个高端制造业岗位啊。

但咱们一个中国,不可能把全球汽车制造业都包圆了啊,即使咱们新能源汽车确实很牛逼,但德系车、日系车海外市场,短时期内也不可能轻易给你啊。

所以想继续靠制造业来解决就业问题,这个思路不行。

特别是,其实现在很多青年他根本不想进厂啊。他宁愿去跑快递,开滴滴,也不愿意进厂996在流水线上打螺丝啊。

这就要说到,咱们制造业虽然强,但是呢,利润率太低,归根到底是自己太卷,尤其是很多70岁、60岁大爷们,都还在这么拼,劳动力价格上不去啊。

一个人啊,但凡他能吃饱活得下去了,就不可能再像穷日子时代,那么拼命了。这就是所谓的低人权优势

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在积累阶段,在某个阶段,会接受低人权优势,但是但凡他能吃饱了,有基本娱乐了,他就宁愿当三和大神,也不愿意去工厂打螺丝了。

那么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呢?继续靠各种基建来拉动GDP呢?

曾几何时,我们为基建狂魔外号而自豪不已。比如贵州,建了全球多少多少座大桥

但与此同时嘛,某个马逆也在他睡前消息里面,累计提到最多县级单位是,贵州独山县。

再后来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

我就不多说了。

所以呢,再继续大规模基建,似乎也不是一个好主意了。

而且,投资本身,如今似乎也有点带不动就业了。其实咱们国家的钱并不少。

那个老生常谈的M2新增货币供应规模,咱们并不少啊。

但很多研究都说,咱们新增货币在空转,从央行出来,就在各个银行体系打转,就是进不到实际经济活动当中去。很多企业投资意愿......

最近2年,一个很流行的说法,说是美国高通胀,咱们这儿是通缩。

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就业环境就越是...毕竟就业主要是靠民企,国企央企虽然贡献了更多GDP,但能大规模吸纳年轻人的,还是要无数个中小微企业,主要是民企。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

而且吧,这种青年就业形势大好,似乎也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几年,可能还会更好。

会有越来越多青年,可能要陷入躺平,或者啃老这种状态。

这个时候怎么办?

反正去之前一直提过一个方案,就是给所有待业,拟继续深造这些青年,提供某种贷款,比如一年5万,最多可以3年,持续到他找到工作为止...要投资年轻人,要给年轻人希望,要舍得在年轻人身上花钱。

对一个人漫长一生来说,3年10多万并不是一个多了不得的数字。大多数青年的未来人生,不至于会被这笔贷款困住。

哪怕是安抚住他们呢?毕竟现在就业形势这么好。

我觉得,真的是时候考虑该把这一代青年( ),括号内容大家随便填。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