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1928年的山海关,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

1928年的山海关,居然是这个样子的

海关,天下第一关,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过了山海关,就到关外了。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山海关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海关创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清乾隆二年(1737年),撤卫置临榆县,为县治所在地。那么,过去的山海关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笔者搜集到了一些拍摄于民国时期的山海关老照片,近百年前的山海关古色古香,令人惊叹。

这是山海关的东城门,巍峨壮观。城楼上悬挂着“天下第一关”的牌匾。关前建筑像是一座寺庙,门前有高大旗杆和石狮子。

这是山海关古城内的一条主要街道,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街道的尽头是钟鼓楼。

城台,上左边是钟楼,右边是鼓楼。中间是文昌殿。鼓楼是山海关古城的中心。山海关钟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因坍毁失修拆除。2004年,重建钟鼓楼。

民国时期,山海关古城景象。一座座房屋鳞次栉比,房顶大部分都是弧形。史料记载,这里主要是由驻军及其家属聚集而成的生活区域,多数平房建夯土围墙。远处,青山连绵不绝。

位于山海关城北的角山风貌。角山,山势巍峨,绵延起伏,是山海关的天然屏障,有"万里长城第一山"之称。角山长城,景象奇绝,令人叹为观止。古人云:天险要隘在角山,长城倒挂高峰上。

山海关北门“威远门”前景象。北门城台之上,起初建有城楼,后来屡毁屡建,最终成了照片中的样子。城门口有小贩在摆地摊,还有警察在执勤。近处,有一名外国军人,望向城门方向。

万里长城的东端入海口——山海关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明长城入海处”,也是明长城东部的海上起点。

这是位于山海关附近山腰处的一座寺庙——栖贤寺,又称角山寺。栖贤寺始建于明朝初年,当时叫栖霞寺,清代改为栖贤寺。栖贤寺分东西两院。山坡上建有魁星阁。

山海关城内景象。街道笔直,两侧建筑古色古香。沿街店铺都在开门营业,门口撑着遮阳棚,逛街的人不少,还能看到骑马的士兵。最远处,巍然耸立的寺山海关城楼。

从山海关西门出去,西北方向的山脚,下有一座山洞,名曰“玄阳洞”,又名悬阳洞。奇峰突出,怪石峥嵘。洞高14米,宽13米,深37米,洞内塑有佛像。

这是山海关郊外的一处坟场。一条小路穿过这里,路两旁有数不清的坟茔。奇怪的是,在这些坟头中间,赫然放置着一口白色的石棺,并没有入葬,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个位于山海关附近的一座寺庙。在寺庙大殿的前面,矗立着几通石碑,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看不清楚。在石碑的旁边,拴着一头毛驴。笔者并没有找到与寺庙相关的准确文字资料。从寺庙的建筑样式上,你能看出是哪座寺庙吗啊?

这张照片,拍摄于小蜀峡附近,位于山头上有建筑,就是当时的二郎庙。寺庙附近有樱桃树3棵,松树1棵。小蜀峡风光秀丽,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文人墨客心生向往之地。

这张照片,拍摄于山海关城外。城墙下站着一个身穿白衣的男子。与高大的城墙相比,显得那么的渺小。远处,城墙上有一座六角亭。由于年久失修,城墙的一段出现了坍塌。

这是位于山海关城西的娘娘庙。照片只拍摄到了娘娘庙的山门、围墙和钟鼓楼等建筑,看不到娘娘庙的全貌。娘娘庙前,几名骑马的游客坐在门前的石头上休息。

山海关城外的一家客栈,墙壁上写着“单家老店”四个大字。这家客栈看上有些年头了,门前停着一辆马车,两匹马正在马槽里吃草。

这是在山海关城外,拍摄的城楼和城墙面貌。城楼高耸,城墙壮观。城墙下有农民在田地里劳作。如今的山海关古城,主要是山海关关城和东罗城。

写在最后:

看了这些老照片,是不是和你想象中的山海关不一样?过去的山海关,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的山海关,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名胜古迹荟萃、风光绮丽,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你去过山海关吗?你眼里的山海关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