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全国进步最快的“经济大省” 是安徽? /

全国进步最快的“经济大省” 为什么是安徽?

“经济大省挑大梁”,是这两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放眼过去20年,谁是中国进步最快的“经济大省”?答案不是领军巨头广东、江苏,也不是雄踞头部阵营的传统大省河南、湖北,而是它——

安徽。

昔日最没存在感的“小透明”,早已赶超北京,与上海比肩,即将跻身中国省市Top10。

智谷趋势观察到,进入21世纪以来,安徽以累计1521%的惊人经济增幅,在中国最强的13个省市中排名第一,排名也上升了4位。

要知道,这13个省市可是中国经济真正的“主力军”,经济总量加起来,占了全国的70%。

为什么安徽能在这个超级军团中脱颖而出,一路飙升,成为最大的“黑马”?

为什么长三角拼命“扩容”,一定要把安徽招致麾下,组成全球最大的超级城市群?

为什么中国“经济大省”的格局,很可能将被安徽搅得天翻地覆?

这个异军突起的省份,藏着太多的发展密码,形成了一个任何人都绕不过去的省份“崛起样本”。

安徽,凭什么?

1

安徽到底有多强?

我简单列几个事实,你感受一下:

今年一季度,安徽一举掀翻河南,夺得了中部外贸第一省的宝座;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实现“三连跳”,超过河南、四川、湖北、湖南,历史性地夺下中西部第一;

汽车产量连续超过重庆、上海、山东、江苏,去年首次力压传统强省湖北,晋级中西部第一……

二十年前,合肥还被嘲笑“中国最大县城”,今天已经是全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中国区域经济版图上,安徽也在不断突破自我。

最为惊人的进步,可以从两个领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一是工业,二是外贸。

2023年,安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5万亿,比前一年增长8.9%(全国增幅为1.1%),营收总量跃居全国第7位,晋级“中西部工业第一省”。

这样的涨幅,在Top15省市里,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这也标志着安徽真正迈入工业大省的行列。

要知道,规上工业企业指的是年主营业务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它们是一地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主力军”。

换句话说,这个指标的含金量极高。

难怪,2024一开年,当其他中部省份都表示“稳中求进”的时候,安徽主动站出来,宣布要“跳一跳摘桃子”,底气十足。

再说说外贸方面,安徽也上演历史性的一幕——

今年一季度,安徽以302.5亿元的巨大优势,超过河南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有望终结后者的十二连冠。

事实上,从2020年起,安徽就在外贸领域以每年千亿的惊人速度,追赶河南老大哥。

逆转之势,难以阻挡。

值得关注的还有:

在汽车产量上,2023年安徽也历史性地超过传统汽车重镇湖北,以249.1万辆的重量级成就,仅次于广东,跃居中国第2。而在2018年,安徽汽车年产量还不过只有82.43万辆,排在全国第14位。

此时此刻,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15%的家电、10%的汽车……都产自安徽。

可以说,在上一轮产业大洗牌里,安徽就是中国区域激烈竞赛中的最大赢家。

2

人们不禁要问,安徽到底做对了什么?

答案其实有很多,比如全力支持中科大发展、抢抓科创红利、通过风投和产业链招商引资等等,但我觉得,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很容易被忽略。

第一,安徽是唯一一个稳稳地拿住了四大国家战略红利的省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都覆盖了安徽。

从2006年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到2018年长三角“大扩容”,安徽都深度参与,融入了国家发展的大局。

一方面,合肥集全省之力成为领头羊,拼命引入优质产业;

另一方面,安徽大大小小的城市“八仙过海”,积极在长三角“抱大腿”,利用外力疯狂发展。

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黄山、宣驰、池州,融入杭州都市圈;

淮南与上海闵行区“结对子”,滁州与南京“结对子”,阜阳与苏州“结对子”,宿州与杭州“结对子”……

只要对发展有利的,全方位借力突围,绝不搞封闭小圈子。

光是2022年,沪苏浙在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就有4371个,实际到位资金超万亿。

这一数字,已经占了全省实际到位省外资金比重的58.9%,超过2018年的47.8%。

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安徽成了继江苏之外,长三角又一个标准的“散装大省”!

以汽车产业这个制造业中链条最长、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为例,安徽在“散装大省”的发展模式下,直接按下“快进键”:

安庆的车灯产业

宣城的上游原材料冶炼加工

池州的镁基新材料产业

亳州的零部件产业

马鞍山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

铜陵的铜基新材料产业

淮南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

六安的新型储能产业

滁州的“新三样”

淮北的陶铝新材料产业

蚌埠的玻璃产业

阜阳的装备制造业

宿州的云计算产业

黄山的汽车电子产业……

整个汽车集群,全省都一起上,各司其职,把蛋糕越做越大。

2023年,安徽汽车业增加值增长33.9%,增幅创2010年以来年度新高。

如今,安徽不仅仅是汽车产量全国第二的省份,出口更是位居全国第一!

全国每4辆出口汽车中,就有1辆“安徽造”;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车,约有1辆“安徽造”。

本地供应链生态,也在不断增厚、蝶变:安徽本土品牌如奇瑞、江淮以及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发展,而大众安徽、蔚来、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入驻,则进一步加强了产业集聚效应。

第二,安徽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看齐长三角的产业和科创水平,却享受中部的人力资源成本和资源价格。

业内人士透露,安徽造车和运输的综合成本,相较江浙沪大约便宜5%到10%。在安徽布局,还能通过江海联运,通达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2023年芜湖港与上海港共建的江海联运枢纽,其集装箱吞吐量超140万标箱,占安徽省比重近六成。

可以说,安徽同时集齐了产业基础好、成本低,同时离海近的三大独特优势。

3

今天说起安徽,很多人都知道“最牛风投城市”合肥,却不知道安徽的强,早已强到了县城。

我举一个例子:当涂。

你可能都没听过这个县,但就在2016年,它硬生生地从郑州、武汉两大城市手中,抢走了家电巨头奥克斯。

当时,这家总部位于宁波的企业,正在物色中部布局之地,在郑州和武汉之间纠结。

就在双方为了争夺这家中国五百强企业暗战时,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突然从一旁杀出,拿下了这个“香饽饽”。

原来,在初次见面后的第三天,当涂县就递上了一本沉甸甸的《承接奥克斯项目专项方案》,足足上百页,从用地到用工,条条详实无比,直接写进了奥克斯的心坎里。

一个小县城,能够在短短72小时内,给出针对性的专业方案,可见实力之强。

这背后,折射着当地政府对于产业的透彻了解,相关引投人员的专业度以及服务姿态。奥克斯在实地考察后,发现这个县城的家电产业基础很不错,就差一个自己这样的龙头。短短两个月后,奥克斯就决定投资百亿,跟当涂签约。

“一个小县城打败两个大省城”,在招商界成为一段佳话。

坊间有传言,安徽的干部,可能是全国最懂产业的干部。

去年5月,大众汽车将其在中国最大的科技和创新中心落地合肥,总投资高达10亿欧元。为什么选合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柯利安的原话是,“合肥对产业的感知力和执行力极强,百闻不如一见。”

眼下,安徽还在积极培育11个新兴产业,包括: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绿色食品产业、生命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供应链和现代物流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家电(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这里头,孕育着这座新兴“经济大省”未来的希望。

4

安徽之所以能在这些年的产业大洗牌中,成为一个妥妥的“优等生”,绝非偶然。

其产业升级的路径,正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参考样本。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要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中部地区,再次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0-2019年,中部地区曾凭借大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搭上城镇化和大投资的快车,经济发展一路飙升。

2020年以来,新的产业转移浪潮出现,中国也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对中部崛起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此时拆解安徽的发展经验,有着更为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折射出中部崛起的产业方向。

中部之光,国家之幸。祝福安徽。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