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985大学生花了30W去瑞士学做饭! /

985大学生花30W去瑞士学做饭 结果工资仅5500

我是崔迪,1995年出生于新疆,一个普通却非常温馨的家庭。从小我成绩不错,因为我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谁知考入985院校后,却选错了专业。我大学学的是风景园林,学得很吃力。毕业后,我花了30万,去瑞士学做西餐,因为我发现自己超级喜欢做饭。

一年后,我回国工作,工资却只有5500元。可我不后悔,也不焦虑,我知道,我需要时间成长。

985院校毕业,不做白领做厨子,你想了解我的故事吗?

(是我,崔迪)

在我三岁之前,妈妈的职业是一名甜品师,从小我的味蕾是被富养的。这大概也为我以后的职业道路,奠定了最原始的基础。

后来妈妈从一名基督教徒,成为一名牧师。奶奶也是基督教徒,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她们就带着咿咿呀呀,连字都不认识的我读圣经。我懵懵懂懂地听着,也懵懵懂懂地思考着:人到底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上?

也许是受妈妈和奶奶影响,我从小就很能静得下心,在别的孩子嬉笑打闹的时候,我可以一个人坐在桌前,安安静静地读完一本书。

爸爸是工程师,对我的教育是另一副模样。爸爸属于“野路子“型,总是把我当成小男孩来带。

他教我打篮球,带着我去游泳,还让我和他一起骑自行车,会带着我疯玩,甚至去做一些略有危险性的刺激项目。

(正在做菜的我)

所以,如今的我既沉稳又敢拼,这和爸爸妈妈对我的带养方式是离不开的。

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一直处于很优异的状态。虽然每天都在埋头学习,可是那时候,好像没有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爸妈从小就和我说,我现在的身份是学生,学习就是我最重要的事情。

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里,也从心底里觉得,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果成绩不好,那就是我的任务没有完成。

小学的时候,我的梦想非常单纯,觉得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初中的时候,我的梦想是长大学成归来建设新疆;到了高中,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去促进人类发展。

这些梦想现在想来有些空洞,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影响了我的整个学习生涯。人总要给自己一些使命感,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前进,去成长。

(我的作品)

对于学习,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人听到我的方法,会发出惊叹和怀疑。我最后考上了985大学,整个高中,我过得并不辛苦,甚至从来都没有熬夜学习过。

每天放学回到家(新疆放学是晚上8点),我吃完晚饭洗漱好,有时连书包都不会打开,就直接上床睡觉了,大概10点,我已经进入了梦乡。睡足8个小时,早上4、5点的样子,我才会起来学习。

那个时候,我有了足够的精力,脑海里也沉淀了昨日的学习内容,每天早上起床写作业、学习,让我效率极高,事半功倍。

我们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我通过努力进入了学校最好的班级,可我的成绩是班里的吊车尾,所以我也从未真正松懈。

高考时,我的成绩和北大(专题)只差了10分,最终报考了上海同济大学,成了别人口中“轻轻松松”考上985的学生。

(我的作品,春天的味道)

风景园林这个专业听上去非常美好,我以为学习内容就是修修草、种种花,幻想会过上一种惬意烂漫的田园生活。

可我想错了。这个专业每天都要用电脑画图,做设计,我在这方面完全不擅长。我很想像高中一样“轻轻松松”把成绩提高上来,可是这一次,我着实觉得有些力不从心。

大二的时候,学校有一个“空窗期”,就是让我们停下专业的内容,去学一门语言,我选择了德语。

人的天赋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在园林专业上,我自认已经倾尽所有努力,可是仍追不上有天赋的同学。而在德语专业,我只是撒了零星一点精力,却成了班上的第一名。

从那时我便知道,人没必要在错误的赛道上忘我奔跑,有时候停下来换个赛道,才能更快到达终点。

于是我想,我得找到属于我的天赋和赛道。

(我的日常)

大学期间,我报了无数个社团和选修课:茶艺社、昆曲社、口琴社、吉他协会、演艺团、足球队、垒球队、羽毛球队……

我想每一个都试试,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后来陪伴我继续走下去的,只剩足球和吉他了。

但最终,我没有选择走体育和音乐这两条路,是因为我自认为天赋不强,没有很好的体格,也没有很好的乐感。

但它们依然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到了现在,我还经常去踢球,和我当时组建的乐队一起演出。

热爱这个东西,就是无论你和它分别多久,相见依然甚欢。我最终找到的一项天赋,是做饭,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因为妈妈之前的职业原因,家里留有一些菜谱,我没事的时候,也会拿来看看或者上手,但都是小试牛刀,并没有深入研究。

大一的时候,我看到学校举办厨神争霸比赛,马上报名了。

提供免费食材,还能提供免费场地,再不用在宿舍偷摸做饭,又能让我一展身手,我觉得简直太棒了!

(工作中的我)

作为一个机会主义者,机会来了,就必须要抓住。

然而,初赛的时候,我就被淘汰了。我信心满满地准备做一道大盘鸡,可我却不小心把一旁专业厨师帮我炒好的糖色,失手全部倒进了锅里……就这样,我唯一的操作毁掉了一整道菜。

回想起来可能有点窘迫,但是这一次经历,却让我开始对美食有了兴趣,更燃起了我的斗志。

这期间,只要有机会,我就会研究食谱,看一些美食账号。去饭店吃饭,也会多留一颗心在菜的做法上,必要时还会记录下来。

而后的每一年,我都会参加学校的厨神大赛。成绩不好没关系,是驴子是马总要拉出来溜溜,同台竞技让我更加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真实水平。

四年时间,我的厨艺大增,做菜越来越得心应手,也越来越投入,我觉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赛道了。

第四年比赛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做属于自己的创意菜了。那是一道“弦乐四重奏”,就是用四种不同的酱汁,去染色意大利面,有墨鱼汁、火龙果汁、菠菜汁,还有原味,做出四种不同口味的意大利面,最后摆盘。

(我很享受做菜的过程)

我用这道菜,拿下了冠军。大概就是这个时候,我开始走创意菜这条路。

大四毕业后,我果断去瑞士读了酒店管理的研究生。

在瑞士,我更深刻感受到了对厨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在国内,厨师大都属于“技师”,在大多数人眼里,技师没有白领“高端”。

可是在瑞士,我实习的那家餐厅,不管是厨师还是服务员,在他们眼里,客人和服务人员都是一样的。

餐厅里有这样的一句口号,让我触感颇深:“We are gentlemen and gentlewomen who serves gentlemen and gentlewomen.”意思是,绅士和淑女服务绅士和淑女。

不仅如此,他们对自己的职业都非常热爱,工作中非常用心。尽管每天我们至少需要工作14个小时。我从来没在他们身上看到“生活所迫才来这里工作”的无奈,也从未看到过,他们对工作有所懈怠或是敷衍。

所以,有人说985高材生转行做厨师亏了?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感受。

(我的简介)

2020年,我的研究生生涯结束,回到上海找工作,最终去了一家法餐厅。我的目标非常明确:先做法餐打好西餐基础,然后去做粤菜打好中餐基础,最后做自己的创意菜。

所以,我花30万出国读研究生,回来的工资只有5500元,但我一点也不焦虑。因为我知道,我的能力不会局限于此。所有的学习和经验,都将成为我不断向梦想迈进的投资。

在这家法餐厅工作10个月后,我结识了一位我非常欣赏的创意菜大厨,于是我去了他所在的小酒馆工作,只为了更好地跟他学习和切磋。

学习3个月后,我去了一家黑珍珠2钻的中法融合餐厅,做到了主厨位置,月薪6500元。

我在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尝试创新,并不断调整。可就在这个时候,上海封城了,餐厅没得做了,没有客源,没有工资,整天无所事事。

我才25岁,正值热血,不想这样浪费时间,于是果断辞职,去到了一家美食相关的自媒体公司,做内容编辑。

(去电视台参加比赛)

我从前线转到幕后,把我之前积累的理论知识,做了一次沉淀。我探店、写菜谱、写美食感受等,再次得到可以大量输入的机会。

领导非常满意我的工作,给我开出了1万的月薪。我的月薪在2年内翻了倍,可我知道,我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随着疫情彻底结束,我又回到了最爱的厨房,来到了上海一家热门餐厅做主厨,薪资16000元。

2023年,我参加了一档美食真人秀,结果历史重演,第一轮就被淘汰了。淘汰的原因很离谱:因为鱼没有煎熟。

我的菜叫做“雨打芭蕉”,我想让它跟我的园林专业结合起来。我特别喜欢古典园林雨打芭蕉其实是江南古典园林中很常见的一个景观:芭蕉树种在窗边,下雨的时候,人坐在窗边,就能听到雨打到芭蕉叶上噼里啪啦的声音。

于是,我把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用芭蕉叶包烧烤鱼,上面放上炸过的薄荷,最后把酱汁淋在薄荷上。

可是当时因为火候控制不好,导致我的鱼是生的。

(我喜欢的工作服)

看来还是准备不够,但是我想,如果有第二次,第三次机会,我一定还会去参赛,也一定会像我以前一样,屡败屡战。失败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被打倒,要及时爬起来,才能突破自己。

如今,我在正确的赛道上拼命奔跑。我所在的餐厅,已经开了第二家分店,我也成为了两家分店的主厨,薪资再翻倍,月薪26000元。

可这绝不会是终点,我还在不断探索,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的终极目标,是做属于自己的新中式创意菜。

也许有一天,我可以打破八大菜系的风格,做出让国内外的食客,都能欣赏并满意的中式菜……

我已经在筹备新店,大概明年3月开店,欢迎大家来品尝指导。

生命只有一次,找准方向很重要。有机会就去抓住,才更容易找到合适自己的路;有拼劲就去冲,不要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一步一个脚印,定能穿越波涛汹涌的风浪,到达彼岸。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