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经常有炎症的人更易得癌 记住抗炎方法 /

经常有炎症的人更易得癌 记住3个抗炎方法

生活中经常有人会问,“什么样的人更容易得癌症?”“哪些人的患癌风险相对较高?”……

虽然随着医学发展,出现各种的评估方法。但如果简而言之,那就是——长期存在炎症的人更容易罹患癌症!

为什么经常有炎症的人更易得癌?

2024年1月,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布莱根癌症中心发布了一篇关于“炎症和癌症之间联系”的文章指出:长期存在的炎症的人更容易导致癌症的高发。①

文章指出,我们身体的炎症是由免疫系统发起的复杂过程,免疫细胞遍布全身,并对伤口、感染或刺激等警报信号作出反应。

“当损伤或感染得到解决后,炎症反应就会停止。”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布莱根癌症中心研究员兼肿瘤学专家Nilay Sethi说道,“但如果这一过程持续下去,就会变成慢性炎症,这时情况就会变得糟糕。”

持续的炎症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例如,如果一个人患上了脂肪肝,那他的免疫细胞就会不断修复肝脏,使器官处于炎症状态。此时,细胞就会努力进行修复,但这些修复会使细胞进入快速分裂的状态。这些细胞还可能具有受损的DNA(遗传分裂密码),这些 DNA会在细胞分裂时传递出去。

大多数情况下,细胞修复机制或组织监视会纠正或清除受损细胞而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但有时,异常细胞可能会开始接管并形成癌症。目前已知多种炎症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例如:

1. 持续胃炎→胃癌。反流病会导致胃和食道连接处持续发炎,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持续肠炎→肠癌。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3. 持续肺炎→肺癌。吸烟会导致肺部持续发炎和损伤,增加患肺癌的风险。①

长期炎症更容易加速癌症的发生

2023年7月,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慢性炎症是血癌的重要驱动因素,并且他们找到了炎症与癌症发生之间的直接证据,这与一个叫“TP53”的基因有关。②

TP53是一类经典的抑癌基因,许多类型的肿瘤中都能检测到TP53突变。当组织中个别细胞出现TP53突变时,就相当于房屋有了漏洞。漏洞少的时候,房屋还不至于坍塌,免疫系统也可能会监测到并清除这些突变细胞,修补漏洞。但慢性炎症的出现,让事情变得更加棘手,就像火上浇油,让星星点点的癌细胞急速扩大化。

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试验,当人为诱导产生炎症时,小鼠带有TP53突变基因的细胞数量会显著上升。②

3个方法教你降低全身炎症!

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丹娜·法伯布莱根癌症中心的文章指出,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减少身体炎症大有益处,包括:吃一些新鲜天然食物、锻炼身体和良好睡眠。可以简单概括为:吃好、练好、睡好。

1. 吃好——多吃抗炎食物

2023年3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学会联合发布了《抗炎饮食预防肿瘤的专家共识》其中给出了生活中常吃的抗炎防癌食物:③

(1)全谷物食物:糙米、燕麦、荞麦、黑米、玉米、大麦、薏米等全谷物具有抗炎效应并有利于维持稳定血糖水平。

(2)不饱和脂肪:三文鱼、金枪鱼等鱼类,核桃、杏仁等坚果,橄榄油、菜籽油等都富含不饱和脂肪,有利于身体形成抗炎内环境。

(3)优质蛋白质:鱼类、家禽、鸡蛋、瘦红肉、低脂乳制品、大豆食品、坚果等,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

(4)蔬菜和水果:菠菜、油菜、芹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以及苹果、梨、橘子等水果。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2. 练好——中等强度运动

2024年3月,清华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在《营养素》(Nutrients)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除了适当摄入一些发酵食品,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也可以降低全身炎症。④

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游泳、骑自行车等身体运动,以及家务劳动等体力活动都与抗炎作用有关,可以有效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增强抗炎介质。

如何自己判断中等运动强度呢?运动后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或气喘吁吁,但能说话、不能唱歌,此时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140次/分,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3. 睡好——早点睡别熬夜

有没有发现,如果前一天没有睡好或熬夜,第二天状态特别差、全身不舒服。2023年11月,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可导致严重的全身炎症和过早死亡。⑤

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限制小白鼠的睡眠时间,然而仅仅4天,80%的睡眠不足的小鼠发生了过早死亡。随后对睡眠不足的小鼠进行病理检查发现:肝脏、脾脏、肺、肠、肾等多器官出现损伤,并且在小鼠血清中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上升。

最终研究证实: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多种促炎因子上升,从而诱发全身炎症风暴并导致过早死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