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姜萍事件要翻车?为何很多人质疑她? /

姜萍事件要翻车?为何很多人质疑她?

姜萍突围全球数学竞赛的事,发酵至此,彻底变了味儿。

“17岁中专生”,还是一个“女生”,两个tag相连,打开了看客们的质疑的大门——

女人怎么可能学好数学?

要么是她作弊了,要么这事背后有推手。

知乎上有张配图,把《让子弹飞》电影里的经典一幕,套用成对质17岁中专女生的现场。

效果传神得很。

——“我没有作弊,我就是喜欢数学。”

——“作弊了!一定作弊了!虽然我不懂数学,但从我个人生活经验来看,她一定作弊了!一个中专女生怎么可能学好数学?”

这种毫无根据烂在根上的论调,恐怕17岁的姜萍看了,也有苦难言。

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

当一个小概率事件突然突破大众原本的认知,总有人困在自我有限的认知里,并拒绝承认他人的优秀。

01

人类世界发展以来,女性真的比男性更不擅长数学吗?

这一“刻板印象”,或许从根源上,就是偏见。

其实世界上不乏特别优秀的女性数学家,比如德国数学家埃米·诺特(Emmy Noether)。

因为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方面的伟大成就,埃米·诺特影响了世界数学界,是20世纪的著名数学家。

埃米·诺特出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父亲是埃朗根大学的数学教授。

1908至1915年间,诺特在埃朗根数学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她没有任何头衔和收入。

因为性别、政治或宗教原因,没有任何收入和认可,是她人生的常态。

但她不输男性的数学才干,仍然被一些人所看见,并在众多反对声中成为哥廷根大学的讲师。

埃米·诺特

女性真的更不擅长数学吗?

再讲一个小故事。

18世纪70年代出生于法国巴黎的索菲·热尔曼(Sophie Germain),大量时间都泡在父亲的图书馆中,因此对数学迸发出兴趣。

父母却不赞同她对数学的兴趣,并想方设法阻挠她。

但就算父母停掉热尔曼的暖气和照明,热尔曼还是想尽办法反抗并坚持学习。

热尔曼对数学的兴趣,不仅得不到家里的支持,也不被当时的学校所接纳。

由于当时的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不允许女性听课,热尔曼只能弄到上课讲义自学。

后来得以散发自身光热,是因为她以假名提交了一篇论文,被导师拉格朗日看重。

出于赞赏,拉格朗日成为热尔曼的导师,为热尔曼打开了继续研究数学的大门。

索菲·热尔曼

之所以历史上没有更多女性数学家,受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很大。

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不被允许学习数学,不被允许上学。

反过来因此质疑女性的数学能力低男性一等?

这显然没有道理。

02

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数学方面没有认知生物学上的差异,男性“数学更好”的说法并不正确。

这个“误解”,不止流行于美国。

哪怕历史早已更新迭代,在世界多数地方,仍然存在这样的“误解”。

早期经历、生物因素、教育政策和文化背景,无一不在影响着追求科学和数学高等教育的男女人数。

相关论文

这些影响以复杂的方式叠加和相互作用。

当下普遍语境和研究都在表明,对于科学和数学中性别差异的复杂问题,没有单一或简单的答案。

姜萍作为女性在数学领域不被看好,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此类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然而看客们忽略的客观事实是,

由于日常只用学“语数外”和服装专业课,姜萍在进入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后,反而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跟数学相处。

在这所中专里,她遥遥领先的数学成绩,很快引起了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注意。

本着对数学同样的热爱,王闰秋开始指导姜萍学习高等数学。

在老师眼里,姜萍不属于天才型,而是属于“勤奋型选手”。

姜萍几乎所有的课余和晚自习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会做到夜里一两点钟。

观念的形成,从来是潜移默化的。

女性学不好数学,才是最大的PUA。

03

再往前一步,就算脱离了性别标签,看客们还可以从考试形式入手声讨。

“48小时开卷考试,这样的考试有啥真实性?

不信看决赛成绩。

去年的初赛第一后来决赛也是一塌糊涂。开卷48小时,怎么可能是真的?”

当然允许合理质疑。

但这场竞赛的“开卷”,和网友们以为的“开卷”有别。

随意否定姜萍努力的人,怕是根本不了解这场竞赛有多难。

其实从考试结果,就能窥见一二。

今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题目共有7道题,最后入围分是45分。

在历届的阿里数赛中,都算难度不低,没有满分选手。

姜萍得了93分,同等条件下,的确超越了一众名校出身的竞赛选手。

这场竞赛之所以采取开卷形式,是由于考题不仅考察参赛者的数学知识,还考察参赛者的综合能力。

既符合数学逻辑的特性,也从更多层面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

考题第1题,图源:数学中国

还有网友,做了一个个人主观意识上的“数学竞赛真实程度的排列”,结果如下:

教育部举办﹥中科院举办﹥顶级高校举办﹥各省市举办﹥普通高校举办﹥电视台举办﹥阿里巴巴举办

收获了3233个赞。

这场比赛的含金量到底如何,组委会名单可以作为一项参考。

随便哪个,都是妥妥的大佬。

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名单(部分截图)

更何况,这种通过列表对比,怀疑竞赛真实性的角度,本身就充满了偏颇。

04

姜萍的爆红,让名单里的一众名校生成了陪衬。

当然,没必要神话姜萍。放眼中国,和姜萍一样优秀或者比姜萍优秀的大有人在。

无可置疑的是,从中专自学逆袭突围进入大众视线的姜萍,自身有着非常亮眼的成绩和韧性。

把姜萍换成任何一个名校生,都不会有这样的新闻效果。

一个是大众观感上的“理所应当”,一个是大众最爱的“逆袭”故事。

正是因为发生在中专生身上了,也显得足够特别和耐人寻味。

最后,奉劝一些网络看客,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别人不行。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承认别人优秀,是自我走向优秀的开始。

放过姜萍,让舆论熄声。

让她专心备考,继续专注于自己脚下的路吧。

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成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