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热帖:质疑姜萍是因为她是女生吗?.... /

热帖:质疑姜萍是因为她是女生吗?....

姜萍考完决赛了,但关于她的争论还没停。

最近点开微博,首页疯狂给我推关于姜萍的讨论,然后微博上大部分网友和博主,都是支持姜萍的。

他们认为现在对姜萍的质疑都是“男的破防了”、“男的在酸”、“男的不肯承认女的好”、“如果姜萍是男的就没人质疑了”。

大概类似下面的画风:

让我们从头说起。

1,为什么有人会质疑姜萍?

其实姜萍的新闻刚出来的时候,网上大多数人都是祝贺的。包括以前搞物理竞赛的同学,也在朋友圈转发了这件事表示恭喜。

我看到这图,还觉得这事绝对值得专门拍一部电影:

但随着达摩院给姜萍拍的那部纪录片传播起来,随着姜萍接受各大媒体采访,才有一部分人发现不对劲。

因为她对外的一些表达,和她初赛92分的成绩相差得有点大了。

于是大家提出了质疑。

比如视频里显示姜萍在黑板上解题:

然而这样一段证明里,出现了不少符号错误。

比如右上角的这个:

下面其实应该是求和符号∑,但怎么看这都像写成了“(+∞/2)”。

一位博主出来说这是字迹潦草的锅,他们有时候写快了也会写成这样,然后放出自己的笔迹作为证明:

但很显然,这一下就能看出来是潦草的∑,和姜萍板书有很大的差别。姜萍板书那个程度已经比较难用字迹潦草来解释了。

不止这样。

板书上的余元公式,姜萍也写错了,余元公式是数学分析中的重要结论和工具,按照姜萍采访说的学习路径,她对这个公式应该很熟悉。

但在板书中,她把 Γ写成了“T”,然后把z写到了角标上,写成了z次幂。

板书的证明过程并不算长,但有多处这样的明显错误。然而在出现错误后,她却得出了正确的证明结论。

所以质疑者认为这板书上的题可能并不是她解出来的,而是在抄笔记本上别人的解法。她本人可能并不熟悉这些符号。

然而如果连这几个公式和符号都不熟悉,那是绝对不可能在这样等级数学竞赛中获奖的。

然后姜萍接受采访,说她进行初赛的时候,说有道几何题没做出来,它的作图很复杂,没办法直观表现它的立体形态。

我看了下,初赛一共六道题,有可能和“几何”有关系,一共两道题。

第一题是送分题,选C,而且这最多算平面几何题,和立体形态没关系。

还有一题是第五题:

但其实这题和作图没啥关系。如果觉得这题需要作图才能做出来,说明她连题目都没看懂。

但要这题完全没看懂,一分都没拿到,那她其他题目必须几乎全对,才能拿到92分的高分。

可初中老师说她不是班上数学最好的,姜萍也说自己是上了中专后,才接触的高等数学。

学的是同济版《高等数学》、谢惠民《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Evans的《偏微分方程》这么一个顺序。

就算她把偏微分方程融会贯通了(很难),但初赛的题目,也大多和这个路径关系不大,也很难把其他题都做到几乎全对的地步。

可能有人要说了:

“从任何人的过去都能挑到这么几处疑点,这算什么实锤?”

这是实话。

但姜萍获奖后,接受的采访和视频一共就这么几个。然后几乎每一个都透露出,她的数学水平并没有考试分数展示地那么高。

加上这数学竞赛初赛几乎没有监考,全靠自觉:

而去年,姜萍老师王闰秋就和自己老婆同时参赛,最后几乎同分同排名。

所以有人怀疑她也正常吧。

2,为什么不质疑其他中学生?

这是现在微博上的常用话术,说就因为姜萍是女性,网友才质疑她。那么多上榜的男性就没人质疑。

其实应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刷刷知乎,他们确实也质疑了其他入围决赛的中学生、中专生、大专生,最后查出来他们要么是数学专业的,要么曾经在闭卷的数学竞赛中拿奖。

甚至还有位15岁的初中生参加比赛的,拿了406名,网友也去查了他背景。

发现:

罗思源一直都是同学们心目中的“数学大神”。2023年6月,还是初二学生的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取得了622分的高分。2023年7月,这名初二学生又以全国第20名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更让人赞叹的是,2023年12月,还是初三的罗思源通过清华大学的考察,成功入选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第一批名单,获得保送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资格。

至于为啥质疑这些人的没质疑姜萍的多,那其他人也没有被各大官媒转发追捧啊。

姜萍想去浙江大学,然后浙江大学冷处理被网友狂骂“抓不住偏科人才”。

但其实如果数学特别好,参加闭卷的省数学联赛。进入省队或者国家集训队,是完全能用合理合法的路径升入浙江大学的。

你说我们国家的教体系,会漏掉体育天才、艺术天才、音乐天才,那都没问题。确实大部分地方都没那么素质教育。但你要说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会漏掉数学天才,我是不信的。

如果数学真的有天分,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下,其实有的是机会给她去表现。

有人说,姜萍都被各大官媒报道了,肯定是真的,你们连官媒都质疑吗?

只能说这是犯了诉诸权威的谬误,而且在数学上,这些媒体也不一定就权威。

3,姜萍也没法证明啊?

有人拿韩寒代笔的事情作类比,说姜萍现在陷入剖腹自证的状态了,没法处理。

但文科和理科是不一样的。

文科确实很难证明这东西当时是写的,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

但理科,尤其是数学,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只要随便找个数学教授去和她聊几分钟,其实就能看出来数学水平到底如何。

之前那个参加数学比赛的外卖小哥,也是一大堆人质疑,他就开了个直播给大家讲他的思路。网友马上就服了。

现在已经有著名数学竞赛教练,表示“如果姜萍能证明她确实数学有这个水平,他给姜萍200万。”

200万并不是小数目,要做的事情其实也并不复杂。

建议可以考虑下。

4,质疑姜萍是性别歧视吗?

不是。

如果姜萍拿奖后,大家都用性别说事,用的论据是“姜萍是女的,女的肯定不可能拿数学竞赛奖”。那这叫性别歧视。

但现在的质疑根本就没有针对她的性别。

质疑的逻辑链条其实挺清楚的。

已知:姜萍考了非常高的分数。

但是:姜萍在采访和纪录片中展现的数学水平,并没有那么高。

而且:这比赛几乎没有监考,赛制不严。

同时:姜萍的老师曾经有作弊嫌疑。

推测:姜萍的成绩有水分。

这时候还硬要说“因为姜萍是女的,所以有人反对她”,属于经典的臆造一个靶子来打。

有学数学的女博主,在小红书质疑姜萍。结果被人骂“你怎么背刺自己的性别向着男人?”

就像前几天我们写的,北京有向导组织全女团带人上山徒步,结果迷路了,走到大半夜才下来,不少团员都摔跤了。

然后活动组织方出来道歉,开口就是“我也是LGBT”,意思是她是女同,绝对不会爱男。

感觉现在就是这样。

站队压过了做事,身份认同压过了事情本身。

但又不能说这事和性别没关系。

正如这两位博主所说:

如果获奖的是一位中专男性,我相信上面这些合理怀疑的人观点不会变,但也有一批人的观点会完全颠倒过来。

没办法,这些人只能理解几个简单议题,喊几个口号式的句子,造几个一看就很蠢的谣言。

再复杂的东西就理解不了了,你再问就只能骂人了。

基本所有问题里,那些最下三滥的谣言,最离谱的逻辑都是这些人贡献的。

可悲的是,这些谣言因为所有人都能理解,往往也是最受他们同类追捧的。

5,这事和你有啥关系啊,你们质疑姜萍的动机是什么?

这也是一个经典话术,微博现在不少大V攻击网友,说他们根本不懂数学,攻击姜萍是因为心胸狭隘,然后一通好骂。

也有人问前面那个赵斌教练,说这事对你也没啥收益啊,你赢了又怎么样?何必拿200万,甚至是坐牢去对赌。

赵斌说他就是求点真实的东西,没别的想法。

就一定要有所图,才能说真话吗?

最新消息是这次比赛决赛有29名选手,发了一封联名信,认为王闰秋的这种行为,涉嫌作弊,违背了赛事公平的原则,要求组委会查询他去年以及今年的试卷情况:

我觉得这个联名信的诉求挺好,因为它没有把矛头对向姜萍,而是对向了她的老师王闰秋。

仔细想想,其实姜萍并没有做啥,她只是个爱好数学也爱好服装的未成年女生,所有事情的嫌疑,其实都是指向王闰秋的。

希望应该对这事有回应的成年人以及组织们,能站出来做一些回应。

不要再躲在17岁女学生身后,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