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洞庭湖水灾:管涌到决口的系列“人祸”神操作 /

洞庭湖水灾:管涌到决口的系列“人祸”神操作

最近几天,全国的吃瓜群众们都在关注洞庭湖决口的新闻,关于这次灾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现在说法很多。

首先,洪水和强降雨肯定是这次灾情的直接原因。

最近,洞庭湖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大,引发洪水,自然增加了决口的风险。

这次的降水有多大呢?

说数据可能比较抽象,可以看图。

当然了,遇到强降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导致大坝决口,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其中洞庭湖的泥沙淤积也是导致洞庭湖容易决口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有大量来自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进入洞庭湖,这些泥沙在湖底沉积,就抬高了湖底,减少了湖泊的蓄水能力,使得洪水期间更容易决口。

受灾前的洞庭湖

受灾后的洞庭湖

再加上洞庭湖周围的一些堤坝基础和土壤土质较为疏松,抗冲刷能力差,在高水位时容易发生溃堤。

事实上,洞庭湖本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给长江蓄洪,在长江遇到高水位的大洪水时,就可以进入洞庭湖进行分洪,但历史上,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耕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和开发,改变了湖区的自然水文环境,削弱了湖泊的调洪能力。

比如决口的华容县团洲垸,在一百多年前,这里曾经是洞庭湖的正中心,原来是岳阳县芦苇场。从近代开始淤积严重而抬高,长满了大片芦苇。

1977、1978年对洞庭湖进行围垦时,农民们就在冬修水利时挖的表层芦苇篼筑起来的大堤,而湖的大堤底下是万年湖底淤泥,底层的堤基很软。

这种质量的水利工程,水不大的时候还能挡住,真遇上大水时,大堤的承压能力就不够了。因此,这里在1996年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一次严重的水灾。

事实上,和1996年相比,今年的水并不算是特别大的,而且水位最高的时候并没有出问题,决口是在水位下降的时候出现的。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是因为比较松软的大堤基础经过较长时间浸泡后更加松软了,而水退的时候会产生拉力,洞庭湖的波浪对大堤的底部反复、强烈地冲击,让松软的大堤基础出现了管涌。

不过,即使是出现了管涌,也不意味着大堤就一定要决口,问题出在了有关部门从管涌到决口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神操作。

今天,已经有公开的视频显示,在团洲垸溃堤前出现管涌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发现了。当时如果救灾预案得当和抢险物料充足,完全可以把险情控制住。

毕竟,管涌是堤防工程中一种常见的险情,简单说就是在高水位的压力下,大堤基础的土体中部分比较细颗粒被水冲走了。

而封堵管涌的方法也有很多常规操作,只要措施得当,都可以及时化解。然而,有关部门在管涌出现时,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眼睁睁看着险情发展到了大堤决口。

事实上,决口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也就是大概十米宽。如果能及时采取措施,还应该来得及。比如将装满大石块的钢筋笼推入水中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案。

但当时不知道是哪位专家提出了推入18辆重型卡车来封堵的方案,可是,卡车推下去了,又没有木桩、块石料和沙石袋等可以将卡车连接固定的辅助物资。

更离谱的是,有关部门居然弄来两艘抽沙船,用传输带向扔进卡车的决口的地方灌细沙。

但是,卡车之间有那么大的空隙,沙子又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流下到湍急的水流里,没有块石料,砂石袋的掩护支撑,沙子还不是有多少,就给冲走个多少?

而且,从开始就把载重卡车推进去来封堵决口这个操作我们可以看出来,有关部门对这次灾情的出现根本没有预案,也没有相应的物资储备。

对于洞庭湖沿岸这种历史上水患不断的地方,就应该长期有类似装满大石头的焊好的钢筋笼子、或者其它类似的构件作为防汛物资储备,但显然并没有。

因此,从发现管涌到溃堤,从溃堤10米到100米,再到现在的溃口处长226米。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有专业知识的人在起作用。直到今天,才有5.5万吨石块运来的消息。

令人深思的的是,根据最近几天披露出来的消息显示,有关部门在最近几年刚刚投资了85亿元来改善洞庭湖的水利工程,但很可惜的是,这么大一笔钱,却连准备一些常用抗洪抢险物资的这种最基本的操作都没有弄明白。

然而,虽然必要的防汛物资没有准备好,但是在抗洪抢险的现场把一辆辆大卡车推进水利堵决口的时候,车上写着各种口号的宣传标语可是早就准备好了。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洞庭湖大堤到现在还没有堵住,但是当地有关部门已经下了通知,要求公职人员不得随便接受采访,所有关于抗洪抢险的消息,必选以官方通稿为准。

至于通稿的内容到底是啥,现在还不清楚,但我觉得,面对造成如此重大的损失,原因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这些通稿里应该给受灾群众们一个说法。

( 注:本文原标题为《洞庭湖水灾,是天灾还是人祸?》。)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