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柿子”可能是能轻松让你头破血流的铁榔头
最近,中国政法大学吴姓副教授陆续撰文质疑一个厅官的硕士和博士论文均涉嫌抄袭。有人说,吴副教授是“捏软柿子”,为什么不去监督级别更高的官员?
我哈哈一笑,含蓄地提醒:在当下,厅官这样的所谓“软柿子”,随时可以变成铁榔头砸破你的头。
这话,说得很保守。该厅官曾当过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如今是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显然不是“软柿子”。在我这个与官员打交道十多年的前媒体记者看来,吴副教授勇气可嘉。
如今,总有些坏人不管是非而只管立场。一个媒体监督了一家企业,不去讨论曝光的事情是不是属实,不去研究被曝光的企业对社会的危害,总要凭空猜测媒体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是不是有什么不良的动机。一个法学教授质疑一个司法官员论文抄袭,心怀叵测的人不去讨论指控是否属实而质疑教授批评的动机,这都是搅混水、说混账话。
回到“软柿子”的话题上来,“软柿子”真的不能捏、不该捏吗?
这个世道,如果人人都能“捏软柿子”,那只怕也会清明很多。你是农村一个普通的农民,你不敢不能监督县官镇吏,若能经常监督监督村干部,那对于这个村来说将是一件莫大的幸事。其实,一个村干部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哪里是软柿子,多少恶霸一般的村干部弄得村民家破人亡啊。
一个缺少有效监督的村干部都能弄得别人家破人亡,说人家厅官是“软柿子”,开玩笑,这个所谓的“软柿子”真的分分钟能变成砸得你头破血流的铁榔头。
类似的质疑,我也曾遇到过。2010年春天,去内蒙出差,在某县林业局碰到几个干部在办公室炸金花。
那是一个星期一,上午十点左右,正是工作时间,桌上每个人手里拿着、桌上放着币值大小不一的人民币。我这样一个陌生人闯入,他们都无动于衷,没有散去。于是我通知摄影记者赶到,再次进入,他们仍没有散去,继续赌钱。第三次闯入后,摄影记者拍下了现场。
曝光后,县委书记、县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迅速集结到了林业局,约见我。我见到了带头炸金花的副局长,一个中年人,据说副科好些年了,正准备转正科。现场会决定,将其免职并进行处分。
没多久,网上出现了质疑这个报道是“捏软柿子”的声音。
当时质疑我的声音大致有三种:一、此人在办公室赌钱不是什么大恶,媒体因此毁了一个人的一生,有些过激;二、这可能只是偶然的赌钱行为,媒体抓住这一次就置人于死地,有失起码的公允或宽容。
当时很诧异:前两次我闯入,他们若散去,这事也就不会被曝光。说着普通话的陌生人三次闯入而毫不惊慌,可见这些人心里毫无敬畏,根本不知道怕,他们工作时间赌博多半是常事。这些靠着纳税人养活的公务员在上班时间聚众赌钱,被曝光免职还能引起同情,这真的能反映出部分国人同情心之泛滥、是非观之颠倒。
这事的第三种质疑是:官员赌点小钱很常见,相比大贪大恶的官员不值得大惊小怪,报道此事的媒体有点欺软怕硬。
这逻辑虽荒唐可笑,但日常却很常见。
在县域官场能干到副科级,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了。多少人在县域官场干一辈子干到白头,也就是一个副科级退休。把工作时间敢在办公室赌钱的副局长当软柿子,这官该有多大啊;把副局长工作时间赌钱当平常事,这官该有多坏啊。对上班时间赌钱官员同情,就是对当地百姓残忍。
当时曾公开作文发表回应说:如果因为媒体的监督暂时有一定限度,就放弃监督那些可以监督的渎职、失职、违法犯罪行为,那媒体真的就失去存在价值了。一个健康的社会,媒体理应尽量去做力所能及的监督,绝无因无法监督“大官”就不去监督县林业局副局长这类小吏的道理。
我们这个社会当然需要勇士,不惧权势、不顾个人安危做硬碰硬的事,但更需要我们每个人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人人都努力而不是指望个别不怕牺牲的勇士,那这个社会就有希望了。
2024年7月18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