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61岁参加奥运,这位上海阿姨是最快乐的女孩 /

61岁参加奥运,这位上海阿姨是最快乐的女孩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最快乐的选手出现了。

她没有赢。4:0的“惨败”战绩,输给了年仅23岁的乒乓新星、女单世界第一孙颖莎。而这次的败局,从开始前就被认定。但大家还是愿意看她打,看她笑,看她输了之后与爱人松弛相吻。

她还在笑。从十几岁打到六十几岁,甚至年龄越大,她脸上洋溢着的那股笑容越从容、松弛和自在。炎炎夏日,竞争激烈的竞技场上,她带来独一份的清凉。这不简单地等同于如今流行的“松弛”,而是包含了热爱与自信在内,包含了一种真正的奥林匹克自由精神。

她是本次奥运会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卢森堡华裔乒乓球选手倪夏莲。61岁,第6次参加奥运。所有人都押准了她注定会输,但所有人都不会觉得,她真的“输了”。

倪夏莲 / 图源:新华社

北京时间7月31日下午,00后中国选手孙颖莎对战61岁的倪夏莲。这对年龄相差38岁的“祖孙”选手,几乎不具悬念的赛局,却更成为整个赛场上独树一帜的组合。场上,倪夏莲仍然是那副标志性的松弛笑容,输了球也蹦跳两下,微小失误也只是一笑置之。开一瓶可乐,为乒乓而非为胜利干杯。

此前混双决赛前一天,倪夏莲特地去当了孙颖莎和王楚钦的陪练。她发布视频称,自己作为曾经的中国乒乓球选手,受到了祖国的培养,即便即将要成为莎莎的对手,她也要回报中国队。此外,她知道,接下来的混双决赛中,中国队对打的朝鲜队员,用的就是自己擅长的长胶打法,如今混双比赛已经较少采用这种战术。

对于比赛本身,她还是笑嘻嘻地:“我很期待这场比赛,莎莎是世界第一,我是世界唯一(参赛年龄最大),很有意思!”

重要的不是和谁打,不是输和赢,而是去打。六旬高龄的倪夏莲,当她决定站上奥运赛场,胜利已然不重要了,她紧握着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克服了一些更沉重的隐忧、压力和脆弱,变成今天这份从容与豁达。

7月30日,外媒如此评价这位乒坛老将:“倪夏莲用实际行动证明,年龄在女子乒乓球项目上只是一个数字。”

她还能打,仅仅因为她还想打。

倪夏莲的存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享受比赛”四个字真的是可能的吗?

01

国乒怪球手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倪夏莲代表卢森堡拿到了铜牌。

此时的她已经53岁了,接近大部分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而对运动员来说,“退休”则往往被认为来得更早。至少,在乒乓球项目里,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大年龄的选手。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的倪夏莲

但对她来说,这些年奔赴赛场,就跟去晨练一样。一头微卷的短发,眯着眼笑,不管输了赢了,都值得嘻哈蹦跳。

但也不是完全没担心过体能和年龄。

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就有人来问倪夏莲,是否还会参加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当时,她感慨道:“这个真的是很难的。我已经58岁了,大家都在拼,别人比你年轻那么多,一天练10个小时。我一个礼拜都练不到那么多,他们还有没完没了的竞争,一轮又一轮的选拔赛,整天在磨啊磨啊,我们这边是兜啊兜啊、晃啊晃啊。”

2019年,倪夏莲参加明斯克欧洲运动会,争取获得东京2021年奥运会参赛资格

放在几十年的时间线来看,倪夏莲与乒乓球台的故事,横跨了几个时代。

倪夏莲与乒乓球的结缘是在小学。20世纪70年代的上海,学校里选校队,倪夏莲被随机点中,开始训练。天赋就那样自然而然而又略显莫名其妙地到来。不懂技术,也没有概念,打着打着,倪夏莲就留了下来,开始和高年级的同学打。从校队到体校,从区里再到市里,渐渐成为一个职业乒乓球员。

倪夏莲个子不高,不到一米六。作为运动员,这是劣势。除此外,她还是左撇子。

后来在场上,倪夏莲被称为“怪球手”。她擅长的长胶打法,就是以“怪”取胜,重点在于借力打力,善造“逆旋转”,打法变化莫测,防守至上。

1979年被选入国家队后,倪夏莲“坐了三年冷板凳”,没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只能默默地继续打。别人练五个小时,她就练八个小时。

1982年,倪夏莲拿到了全国第二的成绩

直到1982年10月,拿了一次全国第二后,倪夏莲终于被看见。次年,她第一次参加世界级的第37届乒乓球锦标赛。

1983年4月的东京代代木体育馆内,倪夏莲搭配曹燕华,没几个回合,就击败了日本名将星野美香。这场比赛也成为倪夏莲的成名赛,当时还是电视时代,全世界观众都看见了那个留着蘑菇头、出手快狠准的年轻女孩。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十年后的2020年国际乒联匈牙利公开赛女单首轮里,倪夏莲输给了星野美香的学生,19岁的伊藤美诚。当时,星野美香早已嫁人,退居幕后,可倪夏莲还在打。

1986年,23岁的倪夏莲从中国国家乒乓队退役。那时,她已经在国乒待了七年。

退役后的倪夏莲,先去了上海交通大学读书。当时,她的想法是,“我赢得了很多时间,去学人生中别的更重要的东西”。

02

去奥运玩一玩

就在她进入上交求学的三年期间,乒乓球正式成为了奥运比赛项目。最初是在1988年的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了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及女子双打四个分项目。

次年,倪夏莲离开上海,前往德国。彼时,中国接二连三地掀起一阵阵“出国潮”,她身边不少退役运动员都出去了。

事实上,6年前的37届锦标赛上,倪夏莲就在与欧洲冠军打比赛的时候,被卢森堡国家队的马金豹教练注意到了。待她来到德国后,教练再次邀请她,到卢森堡一家乒乓球俱乐部去打球。

在卢森堡,倪夏莲很少遇到对手,赢了女单,又去虐男单。当地人送她外号“东方乒乓女王”。倪夏莲还在那里结识了如今的爱人,瑞典人托米·丹尼尔森。

倪夏莲与她的丈夫丹尼尔森

同为乒乓球运动员的丹尼尔森,后来成为倪夏莲的教练、理疗师、后援团团长,他曾在倪夏莲犹豫是否还要继续打的时候,这么鼓励她:“世界上只有一个倪夏莲,你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你!”

1996年,卢森堡体育局打电话给倪夏莲,问她要不要参加奥运。倪夏莲想也没想就回绝:“我顾着结婚生娃,哪有那心思。”

两年后,体育局又找上门来,还是一样的邀请。倪夏莲当时想,自己已经是世界第四了,“反正没去过奥运,玩玩咯。”

抱着一种“玩玩”的心态,她作为卢森堡代表选手参加了奥运,打入了女单16强。

那时的她37岁,已经是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奔四”的年龄,是运动员里当之无愧的“老人”。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30岁就是退役的年龄了,更别提是女性。

倪夏莲与卢森堡亚历山德拉公主合影

2002年,拿到欧洲女子单打冠军之后,人们都以为倪夏莲真的要淡出体坛了。然而,紧跟着,她又连续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还有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

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上,倪夏莲对战年仅17岁的韩国天才少女申裕斌。开局就以7-1的绝对优势力压对方,可随着近一小时的赛事进行到后半场,倪夏莲还是败给了越战越勇的申裕斌。

5-11输掉比赛后,倪夏莲如释重负地一笑,自己擦干汗水,默默离开。可这并不是落寞,失败固然包含遗憾,但不代表一无所获。镜头扫过倪夏莲,那张已显露慈祥之色的脸上笑容舒展,那表情仿佛就是刚在赛场上结交了一个一见如故的忘年好友。

输和赢,只是比赛的两种状态。在不同的状态里,倪夏莲都是倪夏莲。她一次次站上竞技赛场,一次次笑呵呵地走下来,总把输赢甩在身后头,向前看。

到了今年奥运会,因为此前不确定还打不打,倪夏莲在采访里自称,三四月份时,她还没有练球,忽然之间放松下来,可以打乒乓,随性健身,去种花种草。不必为了练球而准备,但拥有随性打球权利的倪夏莲,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女孩。

03

“我还有很多潜力,你们要当心!”

事实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后,倪夏莲就告诉自己,得退休了。但卢森堡乒协还是没放过她,多次劝她再战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当时,倪夏莲的心态已经与年轻时产生了变化,金牌银牌,对自己而言并不是太重要,但“整个卢森堡能参加奥运会的人十个都不到”。她最后觉得,得去。

那次的伦敦奥运会上,倪夏莲再次输给了一个一年前赢过她的孩子。但那场比赛有真正让她高兴的事儿——20岁的儿子和9岁的女儿来到了奥运村。在卢森堡上飞机时,因为两个孩子的姓氏不一样,安保人员还以为是拐卖儿童,这一小插曲让倪夏莲想起来觉得可爱。

倪夏莲一家

“哥哥呵护妹妹,妹妹依恋哥哥,手足之情非常感人。看到他们如此享受,我甚至比自己拿成绩还开心。奥运会是难得的机会,让他们知道了妈妈在干什么,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这种微小的幸福,能让倪夏莲感受到充沛,年龄被托住了,对乒乓的热情也是。

人到中年后,倪夏莲的生活重心更多放在了家里。

倪夏莲的小猫、小狗 / 图源:新民周刊

九十岁的母亲在卢森堡与她同住,除了照顾妈妈,倪夏莲还要操心孩子、家务。有运动员到家里去找她,发现她忙着生活:做别人的女儿、妻子、母亲。

用倪夏莲自己的话讲,“我是妈妈的女儿,我是丈夫的老婆,我是孩子的妈妈,我是哥哥、姐姐的妹妹……我在球场里可是第一号主力队员。事实上,我在家里什么都要做,这不是别人强求的,我觉得很充实、很开心,这才是生活,而且是有责任感的生活。”

2021年,倪夏莲通过媒体回复中国网友的关切:“对我来说,记录、奖牌、关注度都是不重要的。特别是到了这个年龄,健康、家庭更重要,只能是有空的话就打一打……我乒乓球能打到这份上,可以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一些声音可以发出来,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减少一些误会、增进一些交流,我觉得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并非输赢真的不重要,想要赢,还是得拼尽全力。2024年3月的国际乒联WTT支线赛贝鲁特站上,60岁的倪夏莲以3:0的总比分击败韩国选手徐孝元,夺得冠军。世界惊呼,想起她曾笑着说过的那句话:“我有时跟年轻一辈的运动员开玩笑说,我还在路上,我还有很多潜力,你们要当心!”

倪夏莲在WTT的赛场上

倪夏莲的训练时间并不太多,但由于每一次训练都高度集中注意力,她的训练质量总是很高。每当她出手,有人还记得她擅长的那种独特的长胶打法。她曾说,“我打球回合数不多,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个球含金量极高,弄得对手很难过。”

在乒乓球或是生活的竞技场上,一些东西是相通的。比如“想赢”和“享受”并不冲突,比如,要坚信主角始终是自己。

倪夏莲的表达很纯粹,她不会去拔高价值,套用主义。她不需要那些,我们只需要感知到她是一个被力量包裹、且总愿意生出力量的人,母亲、妻子、女儿等女性专属的身份,都不曾桎梏她。

从三十多岁到六十岁,倪夏莲还在打,还能打。不说世界,至少华人运动员范畴内,还没见过一个像她那样的运动员,继续打主要是因为爱,对乒乓的爱,对家人与世界的爱,这里面有一份长远的人生智慧在。

年轻时的倪夏莲 / 图源:新京报

今天所说的“奥林匹克精神”,强调“更快、更高、更强”,但事实上,自古希腊城邦开始的体育传统,从一开始就是更多强调公民体质的提升、追求身体的完美与和谐。即便是后来自欧洲兴起的现代体育,其初衷也是“提升民族体质”。

统一、公平的规则之下,探索人的边界与极限,掘出自由的写法和打法。在社交媒体“看见”倪夏莲之前,她就已经在这么做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