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蒙娜丽莎》到底好在哪? /

《蒙娜丽莎》到底好在哪?

《蒙娜丽莎》是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一副油画作品,但很多不了解艺术史的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这幅画享有如此地位,今天我试图通过这篇文章简述,让有兴趣的人也能“看懂”《蒙娜丽莎》。以后当别人谈起这幅名画时,你也可以言之凿凿!

《蒙娜丽莎》-达芬奇

先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基本信息:《蒙娜丽莎》的作者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在1504年前后完成的一副人物肖像画。画中的人物基本确定是佛罗伦萨一个富商的妻子,名叫丽莎。“蒙娜”是意大利语“女士”的意思,蒙娜丽莎,就是“丽莎女士”。达·芬奇不再过多介绍了,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全能的天才。

这幅画地位为何如此之高呢?除了显而易见的原因:它是达芬奇画的以外,我们评判一件艺术品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考量: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艺术史”价值。以一幅画为例,艺术价值就是这幅画的构图、技法、色彩、表现力等等一系列画作本身的艺术水平。“艺术史”价值就是这幅画在所处时代的代表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有些艺术作品,“艺术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比如杜尚的《泉》,他临时买了一个小便器签拿去参展,就改变了世界艺术史的进程。

而《蒙娜丽莎》这幅画,两者兼得。

在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上,达芬奇独创的“渐隐法”、“空气透视法”在这幅画里登峰造极。“渐隐法”简单来说就是不使用明显的线条来勾勒轮廓,而是用模糊的色彩过渡使两个形状结合在一起(可以看画中人物脸庞的边界线感受一下)。“空气透视法”是对于较远的风景,由于空气中的介质的阻隔等原因,越远看起来有一些氤氲不清和一些特殊的色彩。这些通过对现实的科学观察,从而发明的绘画技法,可谓神乎其技。这些技法也成为后世绘画学科的基础标准。

这两种技法都能使画作看起来更接近现实中眼睛看见实物的感觉,这也是很多人说蒙娜丽莎有一种“神秘微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技法更能表现出人类很细微的表情变化。

那么忘掉你拥有1200万像素摄像头的手机,回到500年前的佛罗伦萨你,想象一下这幅画带给当时人们的视觉震撼。

至于你能从这些技法所表现出来的画面里看出什么含义和隐喻,那都是你的事。谁的胡说八道更自洽,谁就更深刻。

《蒙娜丽莎》局部

这幅画的“艺术史”价值,就更宏大了。它基本决定了文艺复兴的美学方向,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标志。后面再看“圣母标准制定专家”拉斐尔画的圣母,你似乎都能找到“蒙娜丽莎”的影子。而且这幅画标志着绘画艺术从专为教廷、神权服务,转向描绘世间真实女子,这是自漫长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之后,人文主义迸发的历史里程碑。

俗话说,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爱笑的《蒙娜丽莎》运气当然也很好。让《蒙娜丽莎》彻底“出圈”被全世界关注,是因为在1911年《蒙娜丽莎》被卢浮宫的临时修理工监守自盗,失窃长达2年又被幸运追回。

一幅画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当时正值阿瑟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火爆全球,加上电话、报纸等现代化通讯信息的爆发,一时间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化身侦探在分析到底是谁偷走了这幅画。

自此,《蒙娜丽莎》再也不只是艺术界的《蒙娜丽莎》,她成为了全世界的文化符号,直到今天。

《蒙娜丽莎》被盗后人们甚至排队来观看原本挂着它的钉子,这很“行为艺术”了

1911年10月3日的意大利《晚邮报》头版报道《蒙娜丽莎》被盗

然而,《蒙娜丽莎》的传奇故事远远不止这些。

时间回到文艺复兴时期,1504年,同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在达芬奇的画室看到《蒙娜丽莎》之后大为震惊和欢喜,回家就凭印象临摹了自己偶像的作品,这份素描被保留下来。

素描模仿《蒙娜丽莎》手稿-拉斐尔

临摹一份手稿还不过瘾,之后拉斐尔创作了一副油画《抱着独角兽的年轻女子》来致敬自己的偶像达芬奇。这幅画无论是构图还是人物造型,一眼就能看出是《蒙娜丽莎》的“同人”作品。

《抱着独角兽的年轻女子》-拉斐尔-1505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拉斐尔这两幅画都有一个高度统一的细节?那就是无论手稿、还是成品油画,背景里都有两根对称的罗马柱。

既然按照史料,达芬奇对拉斐尔的模仿和致敬十分喜欢,还因此指点了拉斐尔许多绘画技巧,甚至传授给他渐隐法的秘密。既然是模仿和致敬,那么为什么拉斐尔要如此执着的在背景上都画上罗马柱呢?

直到2012年9月,瑞士一家匿名财团,公开展示了一件他们珍藏在银行金库40年的油画作品,它就是《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这幅画是在1913年,卢浮宫那副《蒙娜丽莎》被盗,满世界都在找的时候,被一个在英国艾尔沃斯的收藏家找到,因此得名。后来辗转被这家财团购得。

而这幅画的背景,就有两根对称的罗马柱。

《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达芬奇

经过碳14年代测定,这幅画确实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画中的颜料也被提取出十几处,与达芬奇常用的混合颜料的方式相同。即,这幅画被认为是达芬奇的真迹。

不得不感叹这仿佛注定般的历史,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失踪,连带着《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一起被找到。这个版本的蒙娜丽莎更加年轻,青春无上,符合了世人对美丽女人的一切想象。

现在,一切都对得上了:为什么拉斐尔坚持在偶像面前画下“不存在”的罗马柱,为什么同时代看过这幅画的瓦萨里要特意提到《梦娜丽莎》眉毛很美(卢浮宫那一幅没有眉毛)。因为这幅《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可能才是当年诞生于佛罗伦萨的惊世之作,这个年轻的女人才是那个让整个文艺复兴时代为之倾倒的蒙娜丽莎。

至于为什么会有两幅蒙娜丽莎,目前认为是1503年达芬奇画了第一幅《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并且交给了委托人。后来又画了一幅,并且长年带在身边,不断的修改,直到在法国去世。这对达芬奇来说很正常,他的几幅传世名画都画了两个版本,最著名的《岩间圣母》、《丽达与天鹅》等他都画了两幅几乎一样的作品。

当然,目前关于这幅《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是否是达芬奇的真迹,仍然存在争议,严谨的艺术史学者认为目前只能证明这幅画是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不能证明就是达芬奇所画。

但对于我来说,第一次看到《艾尔沃斯的蒙娜丽莎》的时候,我就立即接受了为什么是这个女人,可以成为代表文艺复兴的符号。

两版《梦娜丽莎》等比缩放对比

防杠指南:卢浮宫版《蒙娜丽莎》也有罗马柱,只是主体没有出现在画面中,只有两个底座边角隐约可见,也有观点认为卢浮宫版本是经过裁切,早起版本可能也存在完整的罗马柱。但也有科学的研究显示该木板没有经过裁切。另外通过X光扫描,卢浮宫版本的颜料下方,覆盖了一层之前画过的版本,这些都使真相更加扑朔迷离。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