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多维社报告:贺梅回中国对她有帮助? /

多维社报告:贺梅回中国对她有帮助?

多维社记者吕贤修报导/“回中国,对贺梅有帮助,认识自己的亲人,她与中国的关系会更亲近,但现在并不是好时机。”监护人史蒂芬说。

编者按:

1999年,多维曾是第一家披露贺梅案的华文媒体。8年来,多位记者、编译,至少已为此案发表数十万字的专稿。多维的读者,几乎可说是一路伴随着贺梅成长,也共同挂念着贺家的喜怒哀乐。

2007年7月24日,贺梅终于回家了。3天后,做为全世界第一家走进贺家的媒体,多维近距离纪录下这珍贵的点点滴滴。即日起,多维独家连载这份1万4千字的近距离观察报告。

史蒂芬:这是必须发生的事

从今年2月开始,受法官任命,心理医生卡琳(Catherine Collins),及监护人史蒂芬(Christine Stephens),负责保护贺梅在过渡期及回家后的个人权益,并定期向法官报告贺梅近况。由于职业规范,卡琳不便接受访问,由史蒂芬担任发言人。史蒂芬是当地律师,过去曾多次担任法院离婚、抚养权案件的儿童权益代理人。她表示:

第一次与贺梅见面,是在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我们想向她介绍自己。刚开始,她有些害羞、犹豫,我们很有耐心地花时间与她相处,就像与任何小孩一样。接着,我们安排双方家庭在心理医生办公室见面。一开始,每周1、2个小时,逐渐增加时间,然后让贺梅到贺家走走。最后,让她在贺家过夜。

陆陆续续,我们在周末安排了许多活动,一起去看马戏团、打保龄球、看电影,让她跟家人熟悉。一开始,也让贝克太太及她的7岁的小女儿一起参与。我们想让贺梅了解,事实上,有两个家庭都深爱着她。这段过程,到后来逐渐变成只有贺家参与。可以看出,她逐渐地放松。

国庆日的长周末,是她与贺家相处最久的几天。过程中,我们也安排双方家长见面,希望她们配合,让这一切顺利进行。贺家很想知道,贺梅喜欢什么。贝克家则告诉他们,贺梅喜欢的游戏、食物,及生活习惯。

我们建议贺家,多参与她的生活,透过不同的活动,了解她的喜恶,拉近彼此距离。(多维记者吕贤修摄)

这几个月来,为了让贺梅有安全感,我们总是告诉她,接下来我们想怎么做,会发生什么事。她常问我们“为什么?”我们都告诉她实话“妳有两个爱妳的家庭,但妳的亲生父母希望妳回家。妳必须回家,这不是妳的选择,而是必须发生的事。”

前前后后,贺梅花了近6个月才回家。最高法院的命令是,这段过程,必须将贺梅可能受到的伤害减至最低。需要多久?没有一定的标准。我与卡琳医生建议放慢脚步,讨论的结果是,让贺梅在暑假回家,这样才能将对课业的影响降至最低。

贺梅回家前的那个周末,虽然她已经知道自己要回家,我们让她住在卡琳医生家,减低她的不适应,一方面也保护她的隐私。虽然她没有跟我们分享太多心事,但看得出来,贺梅是个坚强的小孩。贺梅很聪明,跟她说过的事,她都会记住。她喜欢新事物,比如打保龄球时,总不断问“妳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等轮到到她时,她就会学着做。她喜欢游泳,喜欢上学,这点我觉得很好。

她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蛇。我家有只猫,她也很爱跟猫玩。每当谈到养宠物的话题,她总是很开朗。她告诉我,她想养蛇当宠物,还有她跟妹妹都喜欢寄居蟹。我有与贺家讨论,觉得还是先从养鱼开始比较好。

我跟她的关系,也许像是她有个小女孩好朋友,我是这个小女孩的母亲。相信卡琳医生也有类似的感觉。我们都有小孩,我的女儿4岁,所以我们能培养很亲密的关系。她很期盼与我们见面,经常打电话问我“妳什么时候要来看我?”

在陌生的环境里,有些孩子会发脾气,表现自己的不满。有些孩子,像贺梅,只是不喜欢说话,这些都是很自然的。我们知道这不容易,她回家后的一切,也都在我们的预料中。

回中国,对贺梅有帮助,认识自己的亲人,她与中国的关系会更亲近,但现在并不是好时机。她从2岁开始就没见过自己的亲生父母,我认为她应该还有印象。新环境、父母、弟妹,任何孩子都需要一段时间调适。从过去到现在,我们每周至少轮流探视她两次。

我们建议贺家,多参与她的生活,透过不同的活动,了解她的喜恶,拉近彼此距离。未来,虽然我们都是受政府指派参与这项工作。但坦白说,只要贺梅需要,我们愿意一直陪伴她。(未完)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