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别再忽悠了:要正视华社民风何去何从 /

别再忽悠了:要正视华社民风何去何从

近年来“忽悠”这个口头俗词在大江南北蹿红起来,中国大地也形成了一股忽悠社会风气,很多不正常的潜规则忽悠成正当性,甚至坑蒙拐骗也忽悠起来,全新包装成了“正道”。若问本地华人社会有没有忽悠现象,肯定会有人告诉你,太多了!有社团忽悠的,有文化忽悠的,有商场忽悠的,你不忽悠人,自有人忽悠你。

夏季的华人社区,同乡会、校友会的聚会,或是各类商会的活动,可以明显感受到华人社区变了很多,不仅是新面孔多了,更是层次结构的改变,新移民的逐步成长,初来者的高智富有,令社区内容大为富丰,不过熙熙攘攘之下,忽悠俗文化也兴盛起来。

一位十多年参与社团服务的李先生不无感慨的称,“现在觉得自己变老了很多,也变傻了,用以前大陆的话就是‘跟不上形势了’,以前一群人聚在一起,能吹会砍的人谁都明白,还懒得理睬,现在可好,到处都能见到忽悠的人,死的能说成活的,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们敢做,完全不靠谱的事,他们毫无羞色大庭广众之下忽悠人,比如明明上百人的活动,可以吹成上千人,反正什么都敢说敢做。包装的手法更是各出绝招,在加拿大呆久的人都会看傻眼,忽悠了国外,再忽悠国内。以前与总理、省长等高官合影,拿到国内还很吃香,现在那些合影拿去,就被人当猴看,尽让国内人笑话,这不就是忽悠出来的事。忽悠的人名号一个高过一样,自组一个社团、公司,打出名称完全不靠谱,冠上‘全加’、‘国际’、‘总会’等等,你真不知道这个会底有多深,能代表多少人。移民十多年,以前我们都不敢用假冒货,现在从国内带来假冒货成理所当然的事,电脑软件、盗版碟是最明显的,现在不用盗版的,人家会说你傻,现在的风气与5、6年前已大不相同了,会忽悠的人太多了。”

培植忽悠的土壤是群体,人聚得越多的地方忽悠的泡沫也就越大,在大陆移民社团中不乏忽悠的市场。也曾组织过社团的黄先生很透彻道出忽悠市场的劣根性,他称,“现在社团中真正有公信力的有几家?说白了,有些地位的老社团内部就打得不可开交,新成立的社团那忽悠得更离谱,光看些名称就大得可以统领全加或是国际人才,那些所谓侨领大多就是出来忽悠人的,能够有多少的号召力,大家心知肚明。现在大陆社团有会费制的基本都消亡了,只有一些同乡、校友联谊性的活动还算正常,问题就在於很多出来忽悠的人,只是将社团当成自己生财求名的工具,根本不是服务社区。有些人自己身底都不清,摇身一变就以社区名人忽悠起来。”

商场上的忽悠由来已久,尤其在中加经贸合作方面,真正做生意的人都清楚,以往挂个加国什么商会名衔,回国内忽悠还有利可图,如今国内人也大多看穿这种把戏,虚对虚的也没人上当,可是偏偏有些人还是乐此不疲,不仅在本地忽悠,还照样在国内蒙人,据悉,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还是有些不明来路的人,打着本地华人商会的名号在国内谈生意,拉人脉,忽悠得也很生龙活虎。

忽悠通常循着社会潜规律行事,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吃饭,大多是伦德道德方面的问题,无涉旁人,大众未必理会,更难治罪,但有些忽悠就大大超越红线,变成坑蒙谋利,这是加国法律所不容的。据行内人透露,这种忽悠情况在经纪服务、传销业非常严重,轻的是没有多少经验的经纪乱打广告,自吹自擂,挂上一堆“金牌”、“冠军”等名头,不是专业服务顾客,就是忽悠顾客掏钱。恶劣的是暗中做托,蒙人上钓。例如有不良地产经纪,几个人联手,在买卖方两面做托,互相抬或压房价,使顾客也完全不明清况下利益受损。还有经纪为争生意,胡编乱造商业信息,误导顾客买卖。

忽悠这个词很绝,令很多华人感觉不到其中的谬误及危害。但加拿大立国以来民风淳朴,人民诚实有礼,忽悠文化即使在中国流行,但绝不代表现代潮流及文明,加拿大绝不需要忽悠,华人社区应如何正视这种风气,维护加拿大社会价值及民风,这是每个华人应思考及行动的,因为在忽悠民风中,最终受害的是大众利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