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世界日报专访:查强称得奖学生近百人 /

世界日报专访:查强称得奖学生近百人

查强因为得了“ Gorden Gressy ”奖而成为社区新闻人物,但他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其实今年多伦多大学获得该项奖项的学生有近百人,而他不过是多大教育学院 5 名获奖人之一,“报导不准确让我有些惶惶然。”

查强近一步解释说,该奖项是以多大一退休副校长名字命名,每年由多大校委会评审一次,目的是奖励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且积极参与学校、及社会活动的在校学生。

29158_1080012220.jpg

来自中国安徽省的查强,说自己的人生轨迹始终因循着孔老夫子的三句名言而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他的年龄脱口而出孔夫子的话,还说将其奉为自己人生箴言,真的让人暗吃一惊。

在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已 4 年,查强思维敏捷、讲话速度很快,再看他的学经历:1983-1987 年,安徽大学英美语言文学;1993-1994 年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1996 年香港大学访问学者;2000-2004 年,多伦多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管理。查强笑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在他的经历中得到充分体现。

预期今年就可完成博士学位,查强对自己学成后的去向还未有明确决定,但继续学术研究、以及促进加中教育领域的学术交流,是他的既定方针。“我相信,对我个人而言回国发展机会很大。”查强分析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软件和硬件的设施、以及中国大学机制与西方的差异等,查强说自己“读了西方的学位,最好再积累一些西方的工作经验,那时再回国工作将是非常有用和受欢迎的。”

至于加中教育领域的交流方面,其实查强早已“动手”且有所作为了。查强表示,他已促成一些中国的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教育行政人员来多大进行培训,目的在于开阔中国教育人士的眼界,也是促进中加教育领域人士的相互了解。“中国很多大学的硬体设施相当好,清华大学被许多西方学者称为最漂亮的大学。但也应该看到中国一些大学的软体还有待改善。譬如教师水平的提高等”

访问中查强始终没有强调自己是社会活动积极参与者,但作为该校“留学生会主席”,日常事务或大或小自不必说要亲力亲为,还有他名下的一堆头衔, 哪一项也不是摆着的空架子。课余时间显然比上课时还忙。查强的学术及社会团体会员资格有:美国教育研究会会员,加拿大高等教育研究会会员,加拿大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国际教育管理人员协会会员,加中友协理事兼秘书长,(英国)伦敦大学校友会、及欧美同学会会员。

在多伦多住了这么久,查强说自己除了学习,就是忙于学术研究和交流,除此之外很少出门,没时间上街,对这里的情况并不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图为刚刚获得多伦多大学“Gorden Gressy”奖的中国留学生查强。(世界日报记者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