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
南京大学外语部副教授赵庆庆的力作《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全书四十万字,图片逾200张,厚602版,堪称为一部巨著。此书于2019年6月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问世后引起了海内外学界和加华文学界的注视,获得不少好评。本文是个人的读后感,试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赵庆庆的这部《加华文学史论》在加华文学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新成果,特别是此学科还处于初阶时段,还有待更大的发展之际,本书的开拓之功就毫无疑义了。在此,谨向赵庆庆教授致以衷心的祝贺!
在加华文学界中,也许我是最早与赵庆庆交往的一人。大约在千禧年前后,那时候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已开始出版文集,同时在《星岛日报》开辟了《加华文学》专版,也开始出版《加华作家》中英双语季刊。一天,我收到了赵庆庆从阿伯达大学寄来的信件和一篇稿。那时候,她在大学攻读比较文学硕士学位。我回了信,欢迎与她交流,同时安排刊出了她的散文稿。之后我们保持联络,后来她到温哥华,我也安排了作协的文友与她认识。最后,她更加入了“加华作协”,成为会员。2008年,她的散文集《讲台上的星空》由加华作协出版,收入“加华作家系列”丛书。
赵庆庆学成回国后,仍多次到加拿大作学术研究和交流,每次她也会在温哥华停留,大家又有了聚晤的机会。这些经历说明,作为一位加华文学的研究学者,赵庆庆拥有比别人更有利的优势。她既曾在加国留学,又与加华文学界关系紧密,交往频仍,或者可以说,她就是一个见证者、半个亲历者。那么,她在加华文学的研究上,接触面自然比其他人更广阔,更深入,她所得到的不少是第一手的资料,也有亲身的感受,这是境外的其他研究者难以做到的。
赵庆庆的另一个优势是,她先后攻读英美文学和比较文学,到加拿大留学之前,她已先在南京大学取得英美文学硕士学位,具备了优秀的学科专业与外语能力,加上她一直以来的勤奋努力,终能在加华文学的学术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
过去,涉及加华文学研究的专著文本,个人涉猎所及的有梁丽芳、马佳、张裕禾、蒲雅竹合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之《中国——加拿大卷》,陈贤茂主编的《海外华文文学史》,王景山编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作家辞典》,马森的《世界华文新文学史》,以及陈浩泉主编的《枫华正茂——加华文学评论集》等,最近出版的有陈浩泉、梁丽芳主编的《加拿大华人文学论文集》。以夹叙夹议的“史论”形式出之的,看来就是赵庆庆的这一部专著了。
赵庆庆以一己之力担起了这一重任,没有团队成员或专责助手的协助,其难度与艰辛可想而知。今天,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著作,在加华文学的学术研究上无疑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具参考价值。
内容安排有独特处
《加华文学史论》一书,在内容的安排上有其独特之处。一般而言,文学史的写作大多依循编年史与作品体材分类结合的模式,《史论》有不同的做法。首先,该书的第一章是华人移居加拿大历史的介绍,所占篇幅达70版,差不多是一本加国华人移民简史的小册子了。相信作者是考虑到一般读者,特别是中国大陆读者对这一段历史了解不足,因此,在评述加华文学之前,先作这方面背景资料的介绍,也就显得有必要、合情理了。
第一章“金山遥梦几时圆:从中国到加拿大”共分三节,分别是中国人初识加拿大、进入加拿大,和移居加拿大的分期。作者简述了十六世纪下半叶,中国人从欧洲来华的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等人所绘的地图开始认识加拿大。而中国人进入加拿大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当时是通过白令海峡上的冰雪“陆桥”来到加拿大的。后来,则开始由东南方港口乘船到加国。从1858年至今,华人移居加拿大分为自由移民时期、征税限制时期、禁止移民时期、解禁放宽时期与平等时期。一百多年间,华人经历了淘金、修筑太平洋铁路、缴付人头税、被禁绝入境等不平等的对待,直至1947年,“排华法案”废除,移居加国的华人才逐渐增多。1967年计分制的移民法实施,移加华人即大幅增长。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就人头税向华人公开道歉,是加国华人地位改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章,赵庆庆也简介了九十年代以还,众多华人作家、学者开始移居加拿大的情况。
本书的第二章“金山文梦生奇彩: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多元风貌”可说是全书的重心所在,占去了一半有多的篇幅。这一章共分四节,分别评述加拿大的华文文学、华人英语文学、华人法语文学,以及对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接受。作者以作家、作品和文学团体作为评述的主要内容,在写作上,也顾及了年代、文类、语种不同的问题,在行文安排上作了灵活的处理。
本章第一节的华文文学分为三部分:以温哥华为中心的西中部、以多伦多为中心的东部和以蒙特利尔为中心的法语区。
十九世纪中后期,最早来加的华人是在西岸的卑斯省登陆,先后聚居在维多利亚市和温哥华。当年的“先侨壁诗”就是在维多利亚俗称“猪仔屋”的海关羁留所发现的,被视为加华文学的滥觞。而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和国父孙中山等人也先后在加写下不少诗词和游记,加上《日新报》、《大汉公报》刊出的各种文学作品,成为了早期加华文学的成果。
由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加拿大的香港移民开始增多,至八、九十年代,香港人大批涌至,然后是台湾人,接着,大陆移民也开始蜂拥进入加国。在港、台、中国大陆以至东南亚的移民中不乏作家、学者,使加华文学注入了大批生力军,也迅速壮大了加华文坛。因此, 近三十年的加华文学就成了《史论》的重点论述。
这些年来,西东两岸的加华作家累计都有一百多人,可谓阵容鼎盛。本章第一节第一部分,作者主要评介的是先后活跃于加西的作家,他们是: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叶嘉莹、洛夫、痖弦、马森、冯冯、刘慧琴、陈浩泉、林婷婷、林楠、汪文勤。此外,也介绍东方白、梁锡华、亦舒、阿浓、沈家庄、丁果等作家及其作品。
加西的文学团体则主要介绍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加拿大华人文学学会、大华笔会、加拿大中华诗词学会。
第二部分的加东,主要评介的作家有李彦、赵廉、张翎、陈河、曾晓文、孙博、笑言。文学团体有加中笔会、多伦多华人作家协会、渥太华华人写作人协会。
第三部分的法语区,主要评介的加华作家有郑南川、陆蔚青、薛忆沩、白墨。文学团体有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
本章第二节的加华英语文学部分,主要评介的西岸作家是朱蔼信(Jim Wong-Chu)、弗莱德·华(Fred Wah)、李群英(Sky Lee)、刘绮芬(Evelyn Lau)、黎喜年(Larissa Lai)、陈泽桓(Marty Chan)、邓敏灵(Madeleine Thien)、曹禅(Karmia Chan Cao)。此外,也介绍了周小珊(Lily Chow)、关大卫(Michael David Kwn)、吴宝星(Goh Poh Seng)、柯温爱(Lydia Kwa)、陈伟民 (Weyman Chan)、菲奥娜·林(Fiona Timwei Lam)、王锦儿(Rita Wong)、李淑芳(Jen Sookfong Lee)、JJ·李(JJ Lee)等。让读者了解到加西华裔英语作家亦人强马壮。
东岸的华裔英语作家主要评介的是崔维新(Wayson Choy)(他出生及成长于温哥华,毕业于卑诗大学,后来才到多伦多执教鞭, 实际上也算是西岸作家)、郑霭玲(Denise Chong)、余兆昌(Paul Yee)(也是在温哥华成长,毕业于卑诗大学)、方曼俏(Judy Fong Bates)、林浩聪(Vincent Lam)。此外,亦介绍了叶婷行(Tingxing Ye)、艾尔茜·谢(Elsie Sze)、胡功勤(Terry Woo)、黄俊雄(Harry J. Huang)。
法语区的华裔英语作家重点评介了北美华人英语文学的祖母级先驱作家伊迪丝·伊顿(Edith Eaton,笔名水仙花,Sui Sin Far),作者以颇多的篇幅介绍水仙花和她的作品,同时旁及亦为作家的其妹温妮弗蕾德·伊顿(Winnifred Eaton)。此外,评介的还有张芷美(Zhimei Zhang)、黄明珍(Jan Wong)。
本章第三节有关加华法语文学部分主要评介应晨(Ying Chen)和她的作品。
第四节是介绍社会对加华文学的接受情况,先介绍几位研究加华文学的学者,包括梁丽芳、吴华、徐学清、张裕禾等,同时介绍加华文学在北美和亚洲的推广情况。
作为全书重心的部分,赵庆庆的评述纵横配合,内外兼顾,同时也尽量运用了四面八方所能收集到的资料,期望能做到既全面又深入的论述。现在看来,可以说作者已做到了。
专题评论 深入用功
《史论》的第三章“金山梦语时唱和: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整合研究”,是作者在上一章的基础上,选取了先侨壁诗、《大汉公报》、北美华裔女性文学、族裔成长小说以及作家作品的自我译写这几个主题,分别作了更深入的评论。这可说是作者深度的研究心得,是全书“论”的一个重点,也是本书有别于一般文学史的一个独特之处。
这里就谈谈本章最后一节的“自我译写的本质”。作者以双语作家李彦作品的自我译写为例,作了相当深入的分析、评述。大家都明白,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创作,其难处不足为外人道。译写更无疑的是再创作了。作家自我译写作品,过去也有先例,如聂华苓就把自己的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译写为英文版的《Mulberry and Peach》,副题是“Two Women of China”,于1981年在纽约出版,1986年在伦敦出版。不同的是,聂华苓的译写是自中而英,李彦的译写则是自英而中;而李彦的译写所作的改动大得多,其再创作的成分更大。
李彦自我译写的两部小说是《Lily in the Snow》(《雪百合》)和《Daughters of the Red Land》,译写后的中文书名前者变成了《海底》,后者是《红浮萍》。不但书名不同(前者更完全是不同的意念),而且,书中人物的名称也不同,文字描述与行文风格有别,不少情节也作了改动,包括删节或增补,这在《海底》一书的译写最明显。赵庆庆把英中两个版本进行仔细的比对、分析,甚至清楚地列表对照,令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这样深入细致的评述,实际上已超出了对文学史书的要求,可见赵庆庆在这方面的确用功甚多。
本书正文的前后还有曹惠民教授的序文和“摘要”、“导言”、英文目录、“馀论”,以及附录的“加拿大华人文学大事记”和参考书目等内容,相当完备。
《加拿大华人文学史论:多元和整合》一书所涵盖的历史由十九世纪中叶至今,超过160年,不但时间跨度大,覆盖面广,内容也堪称全面丰富,是加华文学研究、加华文学史书著述的一项出色成果,既有开拓之功,也一定会有承先启后的良好影响,将是加华文学学术研究上不可或缺的极具价值的参考文本。
《史论》作者着意把“金山梦”作为一条历史主线贯穿全书的篇章,这个安排当然有它的意义在,然自近代以来,各地华人移居加拿大,大多是为追求更佳的社会环境、更美好的生活质素,已经超越了当年“金山梦”的诉求。个人认为,把近代加国华人移民视之为对“枫叶梦”的追寻,也许会更为贴切一些。
最后,我想向本书作者提出几点个人的小建议:
1. 在书后增加作家、重要作品的“索引”,以方便读者与研究学者查阅。
2. 在“加拿大华人文学大事记”中考虑增加以下内容:加拿大华裔作家协会于1998 年与2009年两次应中国作家协会之邀组团访问中国,分别到访北京、山东和北京、甘肃河西走廊;另于2001年应邀组团访问香港、澳门;及于2018年应邀组团访问星马泰三国。“加华作协”历年来已出版九种文集,包括本地首部加华文学评论集《枫华正茂》,另出版了近20种书的“加华作家系列”丛书;还有十二期中英双语季刊《加华作家》。加华作协的文学专版《加华文学》先后在《大汉公报》、《星岛日报》和《环球华报》刊出,至今总数已接近300期。“加华作协”先后多次邀请叶嘉莹教授举办诗词系列讲座;邀请洛夫和痖弦先生作来加后的首次重要演讲,洛夫的讲题是“我的二度流放”,痖弦的讲题是“文学的三霞工程”。
3. 考虑增补遗漏的西岸作家:雨萍、圆圆、徐望云、黄展斌、徐明耀等。
4. 改正个别出现错误的作家名字,如罗锵鸣、潘铭燊。
书籍的出版印制过程复杂,书中文字有时出现一点错误不足为奇,将来如能再版,作者予以修订,就可使本书更臻完善了。
总体而言,《史论》是一部成功的出色著作,它的面世对加华文学意义重大。衷心期望,对加华文学的研究情有独钟的赵庆庆能再接再厉,在未来推出更具分量的出色新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