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穷民:奇奇怪怪的日本人
本来请AI给我推荐日本在经济泡沫之后,人们社会心理变化的书籍。AI挂羊头卖狗肉,推荐了《饱食穷民》。我看了看,豆瓣评分还可以,就下单了。
到手一翻,这时间好像是日本泡沫之前,也就是那段“出去买房都要靠跑的”的繁荣时光。作者是日本记者斋藤茂男。这本书也被称为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社会问题的经典之作。
读着读着,仿佛也来到了中国飞速发展的那些年。
社会在繁荣发展的时候,你我都并非“宝总”,更多的我们,都是旋涡里面的小虾米。
在社会悲观情绪里面,浸润久了。很容易把很多不顺,都归咎在“行情不好”上。
诚然,很多时候,都是如此。但谁能确定,自己在行情很好的时候,就能抓住机会,发展得很好呢?又或者说,就算发展得很好,谁又能抵抗生命的痛苦呢?
996、暴食催吐、借贷、消费主义、社交倦怠……书里的现象,并非日本人独有。
01 消费主义裹挟的幸福幻灭
留美子是一位银行职员,她渴望过上如杂志照片里那般精致的生活。她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逐渐陷入了债务危机。
留美子的新婚生活原本充满憧憬,她想要一个像杂志照片里的家,这种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让她在消费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心中想要的,其实是一个像杂志照片里那样的家,或者说得先把舞台的布景布置像样了,才能开始我们的新婚生活……”
留美子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不断购买奢侈品,如在品牌服装展销会上,尽管已经负债累累,却还是在销售人员的劝说下买下了貂皮大衣。她对物质的追求似乎没有尽头,最终债台高筑,人生陷入黑暗。
消费主义,在各国都非常流行。《工作、消费和新穷人》、《消费社会》等书中,都提到,当代社会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切割的。人难以感受到创作性的愉悦。同时,由于物质资源的充裕,社会迈入了需求驱动。人唯有消费一个又一个的奇观时,才会感受到愉悦和意义。
02 无法接纳自我的暴力催吐
乃梨子出生在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但实际上她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情感的缺失。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销售,工作繁忙,在她的生活中常常缺席。母亲则因为要兼顾生活琐事和育儿工作,情感波动较大,无暇照顾乃梨子的情感需求,常常表现得很冷淡。
乃梨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选择用食物来替代对母爱的需求。她陷入了 “暴食催吐 —— 痛苦后悔 —— 无法改变” 的死循环。乃梨子对女性的乳房、月经等代表女性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厌恶,这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同时,厌食暴食在更上进的女性中更容易发生。
对于自我发展的强烈上进心,以及对于男权社会的顺从,双重压力碰撞,挤压自我。一方面觉得自己一定要瘦,要美,不然就是无法控制自我的废物,另一方面,从丈夫身上得不到爱意,让她们在食物中寻找安慰。
对于自我的无法接纳,让她们重复暴食和催吐。
03 计算机为中介的人情淡漠
这个现象,我深有感触。我也很容易感受到自己,对于人的没有耐心。
有时候,他人跟我叙述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会没有耐心地打断:“所以结论是什么?”又或者说"so?”
在这种社交场合中,人是可以说些废话来寒暄的。
但我还挺讨厌寒暄的。
用金钱买时间、结论先行、金字塔原理……这些是互联网教我的工作方法,同时我也被以计算机为中介的媒介塑造了。
书里有很多,996的年轻人。
在如同鬼城的公司上班,早上九点到晚上十二点回去,饭就在便利店解决,夫妻关系一般不好,对sex也没有欲望,只喜欢二次元。
技术,有没有能力,一下子就能看得出来。
只有代码,是就是,非就非,能够确切地给人答案。
这就像古典哲学家在追求的,月映万川的那个月。
《理想国》中的理念,这世界上存在一个圆的理念,其余在世界上的物质的圆,都是这个圆的投影。
04 为了工作背上债务的大冤种
这个案例独属于日本人,担得上“奇奇怪怪的日本人”这个标题。
并且,在日本人中,是很普遍的。在书中,举了两个例子,给了我非常强烈的文化冲击。
以杉崎祐二郎为例,他是贫困山区烧炭翁的儿子,夜校高中学历,怀揣着梦想来到东京打拼。他从事保险销售工作,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为了保住业绩和实现晋升,他不断地付出努力。
然而,这种努力却让他陷入了困境。为了在残酷竞争中维持业绩,他经常自掏腰包宴请客户、维持部门业绩的虚假繁荣,导致入不敷出。他把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变成了客户资源,为了维持业绩,甚至不惜贷款。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被债务缠身,最终走向绝望。
佐地健一是一家证券公司的销售员,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证券公司。他的销售业绩一直排公司的前三名,但在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他在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公司每年都会制定更高的目标,让他永远处于拼命工作的状态。“公司每年都会制定更高的目标,我们每年都必须超额完成公司的目标才行。
在这种制度下,无论你怎么拼命,都永远不会有解脱的那天。” 为了维持业绩,他甚至自掏腰包为客户填补本金和手续费。当客户突然要求取消一笔他好不容易销售出去的一百万信托产品时,为了不影响整个分公司的业绩,他选择自己承担损失。这一行为让他陷入了债务危机,最终承受不了催债的还款压力而在上班途中消失了。
之前,我曾经误入歧途,去过银行。银行的指标压力是非常重的,有些任务是非常不靠谱的。无奈这个指标,那个指标,有些适合,只能靠靠认识的人。
但是,日本人的耻感也太强烈了。
工作完不成,就完不成。为了完成指标,还要自己背上贷款。
那不是有病吗?
关于日本人的耻感,有一本很有名的书《菊与刀》。
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矛盾的。
既极度好战又极度温和,极度黩武又极度爱美,极度粗鲁傲慢又极度彬彬有礼,极度死板又极度灵活,极度恭顺又极度讨厌被使唤,极度忠诚又极度反叛,极度勇敢而又极度胆小,极度保守而又极度喜欢新事物。
在艺术方面,日本有着优雅的茶道、精美的花道等追求宁静与美的文化形式,但同时日本在历史上又多次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表现出好战和黩武的一面。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对待他人时可能会表现出非常礼貌和谦逊的态度,但在某些情况下又会显得傲慢和无礼。例如,在国际会议等场合,日本代表可能会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在二战期间,日本士兵对其他国家的人民却表现出了残忍和粗暴的行为。
耻感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本人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为了避免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指责,追求一种外在的认可和荣誉。如果自己的行为违背了社会的期望或规范,就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在战争中,日本士兵认为投降是一种极大的耻辱,即使面临绝境也不愿意轻易投降,他们奉行 “伤损弃之” 的态度,视荣誉高于一切。而当战争失败后,日本能够迅速地转变态度,对美国表现出极度的忠诚和合作,这也是因为他们认为投降已经是一种耻辱,既然已经发生,就只能通过后续的行为来尽量减少这种耻辱感。另外,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犯了错误或者出丑,会感到非常羞愧和不安,这种对他人看法的过度在意,充分体现了耻感文化对日本人行为的影响。
最后,本来想看日本在泡沫之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现在看到了很多同为东亚文化圈的映照。
无论时代好坏,快乐会出现,痛苦也会出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