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政治:对抗组织,死路一条
《西游记》中的泾河龙王,虽然是个小角色,却是取经故事不可或缺的引子。
他因私自下雨触犯天天,只得去求唐太宗救命,太宗答应保他一命,还特意把监斩官魏征留在身边。
谁知魏征居然靠着睡觉,在梦中砍了泾河龙王,引得龙王找太宗保“失信之仇”。
这龙王也是欺软怕硬,太宗好心帮他还帮出仇了,真有种怎么不找魏征算账?
太宗为了躲避泾河龙王的冤魂,才找到了唐三藏,而唐三藏被太宗皇帝重用后,观音才能下凡委托取经重任。
可以说,泾河龙王之死就是扇动翅膀的蝴蝶,但如果仔细看原著,会发现件很有意思的事。
同样是违规下雨,好像就泾河龙王被杀,其他人都没事:不提车迟国三妖的呼风唤雨,哪怕同为龙王,也动不动违规下雨。
原著中其他龙王,总共四次违规下雨:
猴子回花果山后,请东海龙王下了一场雨,让花果山重新焕发生机。
在朱紫国那一回,为了救国王配药,也下了一场下雨。
车迟国与三位国师斗法,龙王他们故意延迟下雨时间。
猴子大战红孩儿,遇到三昧真火,龙王忙降下瓢泼大雨。
他们更改的雨点数和时间点,远比泾河龙王严重的多,为什么没收到任何处罚呢?
这就是名著魅力,处处都有细节:几个龙王表面上都是违规下雨,但性质截然不同:一个是对抗中央,一个是配合中央。
泾河龙王被处死,不是因为下雨点数,而是对抗圣旨,他犯了原则性根本性的错误。
原著对此有交代:
只听得半空中叫:“泾河龙王接旨。”
众抬头上看,是一个金衣力士,手擎玉帝敕旨,径投水府而来。
慌得龙王整衣端肃,焚香接了旨。
金衣力士回空而去。龙王谢恩,拆封看时,上写着:“敕命八河总,驱雷掣电行;明朝施雨泽,普济长安城。”
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唬得那龙王魂飞魄散。
原文中每句话都在强调,这是圣旨,不能违抗。
玉帝规定了下多少,就必须下多少,这是执行中央任务,不允许讨价还价。
但泾河龙王因为私心杂念,恶意对抗中央,破坏大政方针,这样的害群之马,还能留着吗?
红头文件摆在面前,居然还敢玩花活,这到底想干什么?
还有没有把组织放在眼里,泾河龙宫到底是组织的,还是你私人的?是不是组织意识贯彻不下去?
再看四海龙王,他们下雨是配合猴子取经,而猴子取经是玉帝和佛祖都支持的。
既然是执行中央政策,怎么可能算罪过呢?
其实下不下雨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理解中央精神,怎么表现忠诚。
假如玉帝规定,龙王未经圣旨不许私自下雨,那四海龙王肯定也没胆子帮猴子。
而从原著来看,除非天庭特殊规定的地方,龙王对下雨都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比如凤仙郡的旱灾,就是玉帝明令不许下雨的,因此猴子把龙王请来,龙王依旧不敢下雨。
行者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即时见正东上,一朵乌云渐渐落至堂前,乃是东海老龙王敖广。
那敖广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向前,对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唤小龙来,那方使用?”
行者道:“请起。累你远来,别无甚事。此间乃凤仙郡,连年干旱,问你如何不来下雨?”
老龙道:“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行者道:“我因路过此方,见久旱民苦,特着你来此施雨救济,如何推托?”
龙王道:“岂敢推托?但大圣念真言呼唤,不敢不来。一则未奉上天御旨,二则未曾带得行雨神将,怎么动得雨部?”
“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
玉帝明确说了禁止下雨,猴子非逼着让下,咋办?
两边都是得罪不起的大佬,就让猴子去找玉帝呗,只要你能让玉帝同意下雨,我当场就下给你看。
这就是政治,下级解决不了的问题,老老实实矛盾上移:一个负责执行的小虾米,千万别卷入到决策矛盾。
由此可见,泾河龙王真不算冤杀,和其他龙王比起来,他是真的不懂官场,不懂政治。
因此哪怕做了同样的事,也是两个性质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千言万语,纪律第一:接私活我不管,有命令必须执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