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单少杰:彭德怀临终前拒吃“毛泽东的饭” /

单少杰:彭德怀临终前拒吃“毛泽东的饭”

毛如此对待彭,使人不禁想起袁绍如何对待田丰之事(16):

袁绍欲发兵攻曹。谋士田丰尽陈弊害,竭力劝阻。袁绍听之不悦,将田囚入牢中,遂率大军南征。果不出田丰所料:经白马、延津、官渡数战,袁绍不敌曹操,大败而归。此时,有人向田丰道贺:先生料事在先,“君必见重”。田不以为然:“若军有利,吾必全,今军败,吾其死矣。”果又不出田丰所料:袁兵败后,恐为田耻笑,非但不重用他,反而将其诛杀。他这是由败而羞,由羞而恼怒,由恼怒而不容人,尤不容那种已被事实证明为比他袁绍高明的人。史家陈寿评之:“绍外宽雅”,“而内多忌害”。

毛公何尝不也如此,当自己执意导演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不仅不去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反而去竭力加害那些曾劝阻过自己不要犯此错误的人。他容不得党中国中有比他毛泽东更正确的人,容不得党中国中有向他毛泽东显示刚勇气概的人。

不过,毛彭之争与袁田之争不尽相同。两者有相似处,亦有不相似处。相似处在於毛堪比袁,不相似处在於彭不及田。

此“不及”指的不是刚正不及,而是算度不及。彭尽管也能发现毛一意孤行错误,并且也能直言相谏,但未能认识毛在铸成大错后不仅不思悔改反而迁怒他人的政治品性,相反还对他报有许多良好期望,故就不如田谋士了。

当彭目睹“大跃进”惨重失败后,并看到中共中央为补救这一过失而发布的《十二条》、《八字方针》、《农业六十条》时,竟天真地认为,“他和毛泽东之间的分歧,已因实践而得到解决。”(17)

彭将军不仅有如此天真的想法,而且作出一些天真的举措。

1961年,中国还未从“大跃进”的浩劫中摆脱出来,仍是一片破败景象。彭德怀却於当年九月向毛泽东提出要去农村考察。

彭此举就客观效果来说,无疑是去翻看毛搞经济建设的失败记录,无疑是去端详毛胡乱折腾出来的破疤烂疮,故很难为毛所快。彭似是不明个中隐情而行事,结果屡碰钉子。

下乡调查前,彭提出希望能和主席见见面。毛答覆,现在不见,回来再见。待到返京后,彭又提出希望能和主席谈一谈。毛此次连个答覆也不给了。(18)

彭本想为党再做一点调查工作,再提供一些真实情况;但没想到所获得的回报,竟是党中央毛主席在七千人大会上将他的罪名大大加重。他又本想向党提出申诉,请予澄清自己的问题;但又没想到所获得的回应,竟是党中央毛主席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将他的此举定性为向党发动“新的进攻”。

可见,彭德怀虽能够发现毛在政治举措上的许多弊端,却很难认识毛在内心深处里的一些弱点,如陈寿所说的那种“内多忌害”弱点;故而一方面对其牢骚满腹,另一方面又对其存有希望,仍愿意向其提意见,仍愿意向其作申诉;结果不断遭其打击,不断受其凌辱。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彭德怀对毛泽东的认识不及田丰对袁绍的认识。田一眼就把袁看穿,彭则历经磨难才把毛看透,才在临终前要拒吃“毛泽东的饭”,要拒服“毛泽东的药”。

不过,话说回来,彭德怀毕竟属猛将而非谋士,难免刚勇有馀而算度不足。

借用前文所引韩非之言,彭将军可被排入“私剑”之列,田谋士则可被排入“私学”之列。前者以刚勇气概直逼专制君主,后者则以独立见识洞察专制统治者。

实际上,在所谓“彭德怀反党集团”中,既有“私剑”者,如彭本人;也有“私学”者,如党内大秀才张闻天。后者以见识为长,能够把毛这样的专制者看得很透(参见本书第25节)。1949年后,在整个中共内,敢於指着毛泽东鼻子说话者,唯彭德怀将军一人。彭无疑是中共高层中最具有刚勇性格的人,故也是毛泽东主席最不能容忍的人。彭要保持自己有话直说的一贯作风,毛要确立自己说一不二的专制权威,於是,两者间的对立乃至冲突成不可避免之势。1959年庐山会议,则为这种冲突提供了时间、空间、以及人事机缘,於是,有了彭德怀的“意见书”与毛泽东的“反右倾”之争,有了庐山上的“龙”与“虎”之斗。结果,彭被打倒,毛又一次获得党内斗争的胜利,又一次打破执政党内部力量所给予他的制约。

1934年江西广昌,当最能打恶仗的红三军团都顶不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时,红一方面军就只剩下长征这一条路了。

25年后江西庐山,当最敢讲真话的彭大将军都挡不住毛泽东主席的蛮干时,中国老百姓就只剩下挨饿这一条路了。

这同时意味着,打这以后,中共高层内就再也不会有人敢站出来公开指责毛泽东了;与之相应,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将任他折腾,任他折腾完中国经济,再折腾中国政治,干完“第一件大事”,再干“第二件大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