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印度“博士荒” 旅居美国数量是本土5倍 /

印度“博士荒” 旅居美国数量是本土5倍

人们习惯于将印度视为全球信息科技中心,殊不知印度存在国内研究实力不足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旅居美国的印裔博士数量,是印度本土的5倍

在印度以外,钱德拉-塞卡尔·文卡塔·拉曼(Chandra-sekhara Venkata Raman)的名字可能不是广为人知,但在印度研究界,他却是一位泰斗。拉曼是惟一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印度人。1930年,因提出了后来以其名字命名的光理论,这位已故物理学家因此获得了殊荣。

对于许多习惯于将印度视为全球信息科技(IT)中心的人而言,说印度国内研究实力不足,可能会令人感到意外。印度的电脑服务外包行业正迅速增长。

位于班加罗尔的印度信息科技学院院长兼创始人S·萨达高潘教授表示:“印度上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太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们都对此感到尴尬。”问题的根源是印度大学博士长期短缺。一些人认为这是印度IT行业未来增长所面临的一种威胁。该行业是印度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随着薪资和其他成本的上升,印度必须提升价值链,但要做到这一点,印度将需要数以千计的电脑科学和其他领域的博士,来充实其大学和研究实验室。“这里的博士严重短缺,我几乎将这视为一个全国危机。”位于班加罗尔的IBM印度研究实验室副主任古鲁都斯·巴纳瓦尔表示,“就是为了维持该行业目前的增长,你就需要更多的领袖。”

在电脑科学领域,印度大学每年仅培养约35名至50名博士。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在科学、工程和技术专业,印度每年培养约7000名博士。相比之下,美国每年培养1000名电脑科学博士。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美国博士生都是印度人。位于班加罗尔的微软印度研究实验室董事总经理P·阿南丹在上周微软创新大会上发言时表示:“实际上,美国的印裔博士数量是印度的5倍左右,因此,人才不是问题。”

萨达高潘教授指出了人才短缺的深层社会原因。在现代务实的印度,人们将企业成功看得比学术卓越更重。萨达高潘教授表示:“如果你是一位博士,加盟英特尔,你可能会成为英特尔的(研究部门)的一员,但你的妻子会问你管着多少人,如果你说‘一个都没有’,她会问你为什么要浪费这个时间。”他表示,博士的起薪较低,且大学奖学金的分配不足。大学可信度不高使得教授们在博士候选人选拔方面不那么严格。阿南丹坚持表示,这种状况正在改变。跨国公司正在印度建立研究实验室,国内企业也正在考虑从事更多的研究和产品开发。行业和政府也已组织人力,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一旦有机会,更多留学海外的印度人将回国,国内大学将设立更多的博士学位。“在我这一代,出国的人们不想回国,因为没有机会,生活质量也不是很好――他们买不起丰田,更别提保时捷了。”阿南丹表示,“如今,几乎所有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人都希望回国。”

其他人辩称,即便印度国内没有广泛研究和开发,印度IT行业仍能繁荣。波士顿咨询公司驻印度董事长阿伦·玛里亚表示,印度的创新对于创业精神和IT技能都是足够的。印度商人一直利用IT创建新的商业模式,使他们能够以更节约成本的方法提供服务。这不一定需要成本高昂的技术研究。他建议,如果国内不具备这种能力,印度电脑服务行业完全可以将研究业务外包给国外的大学。玛里亚表示:“通过这种方法,我可以用上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而不必亲自培养。”

然而,这并不能让某些人满意,比如萨达高潘教授。他认为,这个问题既是个经济学问题,也事关国家自尊。他表示:“(印度)获得第二个诺贝尔奖要等一个世纪吗?那将是一种悲剧。”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