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专访张纯如父母:正视历史 揭开真相 /

专访张纯如父母:正视历史 揭开真相

环球华报记者宋娜刘娜报道 卑诗抗日战爭史实维护会推出纪录片《张纯如:南京大屠杀》(下简称《张纯如》)上周在温哥华上映,引起了本地社区的空前反响。在此次《张纯如》电影放映之际,本报记者也有幸独家采访了张纯如的父亲及母亲,也揭开了张纯如生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本月16日,本报记者采访到前来温哥华出席电影《张纯如:南京大屠杀》首映的张纯如的父母张绍进和张盈盈。两人早年从台湾到美国哈佛攻读博士学位,后来到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分别担任物理系和生物化学系教授。两位老人身上透着中国学者浓浓的书卷气,言语中透着爱中国、爱中国文化的理念,而这些无疑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张纯如。

张盈盈告诉记者,张纯如从小是个敏感、好奇而执著的女孩。她总是围着妈妈询问:我头发、眼睛的颜色为什么和别的孩子不同?我是中国人为什么会在美国?对于女儿的教育,张绍进和张盈盈夫妇达成了共识,一定要让女儿知道自己的身份,她是骨子里面是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文化同时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所以张盈盈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在华人很少的伊利诺斯创立了当地的第一间中文学校,亲历亲为教孩子中文以及中国文化。而对于儿童时期的张纯如来说,中国那个父母挚爱的家园,还紧紧联系着外祖父母一个在战乱中的不朽爱情故事。

张纯如父母

11月9日,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逝世三周年。江苏省社科院专家、南京高校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在宁就读的大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共聚南京民间抗日战争纪念馆,缅怀追思这位美丽坚强的女性。 中新社

1937年11月,身为中国国民党军官的张铁军已经接到上级的命令马上撤退,这已经是最后一班撤军船了,他不能抵抗军命。但他仍然固执地站在芜湖的港口码头上,焦灼地等待着自己已经怀着第二个孩子的妻子孙以白的到来。张铁军已经等了三天了,这三天对他来说焦灼而痛苦。他不愿猜测妻子是否收到了他的信,要她马上赶到安徽与自己会合,而非原计划的从宜兴到南京再到上海会合。妻子收到信了吗?她来安徽走的水路由于战乱已经很难走了,她能顺利过来吗?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但张铁军已经没有时间再等下去了。悲从中来,这个汉子痛苦而绝望地对着湖面大呼:以白,孙以白。而就像有如神助,这时一艘小船扁然驶到。船上的孙以白应到:我在这。

张铁军就是张纯如的外祖父,而孙以白是她的外祖母。从小在张纯如的追问中,妈妈就喜欢给她讲这个故事。纯如总喜欢说这是个奇迹。没有那一刻爱的坚持,就没有后来的母亲,更没有张纯如自己。而这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背后,却萦绕着那个国恨家仇、烽火连天的时代。妈妈告诉纯如,如果当时的外祖母没有收到信,而是按原计划经南京到上海,那么她一定逃不过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这一场景极大地震撼了纯如的幼小心灵。1994年,张纯如生平第一次看到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她便痛下决心,要用英文把这段血腥历史写出来,让不知情的西方读者了解史实真相。

理解至上的父母情怀

张纯如

在高校教书的张纯如父母很看重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他们每天都抽出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他们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孩子效仿的典范。他们在很多事情上都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他们告诉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好。这也是为什么大学二年级本来学习数学和电脑科学的张纯如发现自己更喜欢写作,准备转到新闻系,张绍进和张盈盈这对华裔父母做出了一般华裔父母不会做的决定—全力支持。而这也是为什么,这对父母看到自己的女儿采访、写作那么辛苦、艰辛,而仍旧支持她写下去。因为他们一直相信,女儿做出了选择,父母对女儿的爱就是支持她的选择。不管这条路有多么艰辛,既然孩子选择了,他们就要支持。

记者曾好奇地问这对老夫妇,作为父母是否会后悔支持女儿选择去读新闻系,是否会后悔支持女儿写书。因为也许不读新闻、不写那么残酷揭示历史事件的书,张纯如可能是个忙碌着的但收入丰厚的普通美国电脑工程师。老夫妇很奇怪地问记者:为什么会后悔?绝对不后悔支持女儿。选择走什么路是女儿的事情,支持她、尊重她就是自己爱孩子的表达方式。至于女儿盛年离世,两位老人用着坚强的心去面对。

他们说:“女儿以前的心愿是能出一部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现在这个心愿达成了。我们为了能够纪念女儿,让心里好过一点。设立了张纯如纪念基金,我们也设立了专门的网站,搞征文比赛,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http://www.irischangmemorialfund.net/。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活着时的心愿。”两位老人也告诉记者,女儿曾经说过:“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忘记南京大屠杀,等于遭到第二场屠杀。”

无法改变的历史真相

南京大屠杀是指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华民国首都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便衣兵,国民革命军战俘,和平民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姦等战争罪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全面侵略中国的大规模战争。8月13日,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经过三个月苦战,日军最终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中国国民革命军向首都南京方向溃退。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发於1937年8月13日,是中华民国和日本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日军虽然获得胜利,但损失惨重,士兵非常疲劳,后勤也已达到极限。日本参谋本部原计划让上海日军“凯旋归国”,并没有进攻南京的准备。然而日军中下级军官不愿就此罢休,迫使参谋本部同意进攻南京。12月1日,日本参谋本部才正式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面对几乎无后勤支持的问题,狂热的日军军官称: “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于是,日军在西进途中,肆意抢劫杀害平民以获得供给,军纪已然败坏,强暴妇女的暴行此时也已开始。日军的军纪败坏和暴行在经过激烈战斗攻占南京后达到了顶点。

进城兵力约5万,执行军纪维持的宪兵却仅有17人的日军,除了个別地或小规模地对南京居民隨时隨地任意杀戮之外,还对中国人,特別是解除了武装的军警人员以及日军认為是可能参加过抗日活动和適合兵役年龄的中国青壮年,进行过若干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大规糢屠杀方法有机枪射杀、集体活埋等,手段极其残忍。

不可忽略的历史反思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让人永远不能忘记,而德国两任总理向犹太人下跪的情景也深深的刻在人们的脑海里。1970年12月7日,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犹太人死难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后,当他伫立凝视一幅幅受难者浮雕时突然双膝跪在死难烈士纪念碑前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并发出祈祷。这一超出礼仪的惊人之举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波兰人,使在场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官和记者无不动容。勃兰特的这一跪,胜过千言万语。

德国政府将多处纳粹集中营遗址辟为纪念馆,供国民参观。他们还在教科书中增加揭露法西斯罪行的内容,以起到警钟长鸣的教育作用。除了语言道歉和精神忏悔以外,德国议会还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防止纳粹沉渣泛起。德国的一系列言行向外界传达着明确的信息:德国政府和人民不断肃清纳粹的影响,勇敢而严肃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作出正式道歉。加拿大华裔心中伤痛了整整一个世纪,也努力坚持了20多年要求平反昭雪的人头税冤案,终于正式划上了句号。虽然是迟来的正义,当年遭遇人头税苦难的八万多人也只有很小很小一部分人在世,但是,整个加拿大华裔社群还是为今天的道歉仪式流泪激动,欢呼历史的公义终究得以实现,也赞赏今天的保守党政府和在野党勇于面对加拿大历史上的错误,决定以正确和前瞻性的态度处理这个历史悬案。

而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则让人无法理解。不仅在日本国内隐瞒南京大屠杀以及其他战争暴行,对外也并未做出任何道歉。日本的国家元首仍然每年参拜供奉战犯的靖国神社,种种举动,都在伤害着曾经被他伤害的国家和人民。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加拿大总理可以向全加拿大的华人正式道歉,德国的总理可以向犹太人下跪道歉,为什么日本就不能向他曾经伤害过的国家和人民道歉呢?

张纯如档案:

张纯如(Iris Chang,1968年3月28日-2004年11月9日),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历史学家和自由撰稿人,以出版英文历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而闻名。

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在伊利诺州长大,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新闻系,后曾在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工作,并成为媒体、杂志的自由撰稿人。199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之谜》,为公众揭示了当年钱学森返回中国的史实和时代背景。1997年出版《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叙述二战期间日军的南京大屠杀,立即成为美国最畅销的非小说书籍,并在国际史学界引起很大注意和讨论。2003年出版专著《美国的华人:一部叙述史》(The Chinese in America)。

她在为其第四部著作,有关二战期间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行动做研究期间患上严重的忧郁症,2004年11月9日被人发现在自己的汽车内自杀身亡。2004年11月19日在旧金山出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