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竹板打起来:酷爱快板书艺术的宏宇 /

竹板打起来:酷爱快板书艺术的宏宇

“谢谢你!还没有谁这么耐心地听我唠叨关于竹板的事。” ——宏宇

快板书重提

“竹板那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熟悉吗?对,这就是传统的典型的天津快板的开头。你不妨有节奏地、也用天津话试着来几句,什么?不会天津话,其实很简单,所谓天津话就是把一声读四声,把zhi chi shi读成zi ci si 就行了,再想象着那伴奏着的大三弦和扬琴,“扫拉扫米,来米来刀,刀扫拉刀扫……”跟着节奏走——走——走,这不就对了嘛,有嘛难的!

忘记天津快板很久很久了,让人想起天津快板的却并不是天津人,而是山东人,也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咖啡店。这个人叫宏宇,是个职业工程技术专业人士。

宏宇(左起第4位)与朋友们一起排练 本网资料图片

一个周日的下午,天昏沉,下着雨,哪儿都灰蒙蒙,脏兮兮,包括坐在咖啡店里的人。混混沌沌中,突然出现一个深蓝色西服套装、白衬衣、红领带、手提电脑的干净利落的人,什么感觉?就像是猛然打开了舞台聚光灯,亮了一片,灯束中的那个人神采飞扬。“我刚参加完演出,Rolia.net迎新年晚会的联排,这次我表演的是《山东快书》。”从舞台上走下来的人当然会附着舞台上的气息和色彩。

“今天带来了我的电脑,里面有我的作品。”他打开电脑,分门别类地寻找着他创作的山东快书、快板书、数来宝、天津快板。左右看了看,他说:“这个地方不合适,要不我可以给你说一段,演示一下。”但他还是演示了,轻声地说了一段创作的天津快板《老萨喊冤》:

“黄狗叫得欢,肥猪撞门槛,
公元2006年还差整一天。

巴格达街头,突然间大乱,
冤大头(那个)萨达姆来到绞索前。

法官坐一边,即刻要宣判,
喝问老萨临终前可否有遗言?

老萨很坦然,要求把话谈,
说一说俺傻大母到底有多冤……”

他的天津话说得不很地道,地道的是他的山东话,拿手的是他的山东快书。但他说的天津快板还算很“天津”,多少年前听到的天津快板就是这个“味儿”!

快板,35岁以上的人都应该记得它曾在中国舞台上的“响亮”位置,记得它50、60和70年代初在中国遍地开花的“蓬勃”态势,也应该记得那些快板界的“领军人物”——李润杰、高凤山、张志宽、高元钧……甚至还记得些许名句:“华蓥山,巍峨耸立万丈多,嘉陵江水,滚滚东流像开锅……老太婆站起身来掏出枪……这一下,甫志高脑袋揭了壳…..”“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当哩个当哩个当哩个当!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8年上……”

言犹在耳,却不见了踪迹,别说是天津快板,山东快书,就是快板这个曲艺中的一个曲种,都被包裹着“时代”、“时尚”、带着什么“元素”的东西从舞台上挤了下去,国内大舞台尚且如此,海外华人有限的小舞台更难有它的立锥之地。“棉裤套皮裤,必定有缘故”,快板书当年的火红和现今的惨淡都是个必然,这谁都不会怀疑,问题是若还有不少人喜爱有加、舍不得放下,却因它无处安身而寻觅不到,该怎么办?

快板书创作

给快板书一个位置,这就是宏宇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不管是否有机会演出,也不管是否有人看到作品,更不管是否有人在意,他一直在创作,并始终处于创作的亢奋中,所见,所闻,所观,所感,都进入了韵律有致的快板书中。他的思路很快,也很怪,只要想写了,脑子里一定有竹板或鸳鸯板在敲,在它们响起来的同时,出现的一定是合辙押韵的句型,一定是快板的格局和节奏,就像作曲人,心里永远回旋着那8个音符,和它们在胡乱拼接中跳动着的旋律。他写作的速度很快,长的不过几天,短的,随手挥就,30来分钟即可。

素材呢?收拾起生活中的琐碎和点滴,那就是丰盛的“满汉全席”。

快板书《生当学“高山”,死亦当“赖星”》,批评了加拿大现行的法律制度:“穷人官司打不起,唯有忍气和吞声,律师费用天文价,富人有钱闹法庭。跟恶魔天天讲“人权”,受害人冤屈难摆平。罪犯涌进加拿大,法律统统都包容,一个案件审十年,法官律师磨洋工,花的都是纳税钱,百万千万好心疼!加国形象受损害,‘罪犯天堂’煞风景。”

山东快书《老袁(冤)住院》,幽了加拿大医疗制度一默:“……护士通知别吃饭,空腹检查才灵验。苦熬硬撑到两点半,老袁肚子闹得欢。护士爱理不理地说,两天三天不吃饭都不新鲜。第三天那个第四天,相同的情景又重演,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检查接二连三要推延。”

山东快书《滑稽签证》,讲述了一位持工作签证的中国商人遇到的真事情:“老关申请去延期,申请等待整一年,延期申请终于被批准,逗留期限加一年,只不过,时间要从去年9月算,有效期还剩整10天。政府效率太可笑,竟比蜗牛还要慢,官衙门派头真可恶,官老爷习惯讨人厌,这官僚作风何时休?咱说上一段解解烦。”

《风雪曼哈顿》、《巧斗花脸熊》、《抓螃蟹》、《朋友找工》、《放风筝》、《加国交通十大怪》、《杨大姐勇擒抢劫犯》、《说说华人新鲜事》……都是具有国外生活色彩的段子。反映加拿大丑陋一面的《八大恶心》在网上流传甚广,转了几千个网站,美国、英国、德国都在点击浏览。有人告诫说,“牢骚太盛防肠断”。用牢骚来说明创作其实并不准确,但毕竟消极了些,为了消除影响,他又创作了《加拿大七大爽快》,遗憾的是流传的并不远。

宏宇 本网资料图片

宏宇走过“春风吹,战鼓擂”,英雄辈出的那个年代,他的作品中,保留了那个年代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歌颂正气和英雄,讴歌乡土和乡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延续至今。根据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谭秉云传奇故事改编创作的长篇快板书《 孤胆英雄斗坦克》,根据网上流传着的抗日英雄成本华微笑就义的照片创作的快板《抗日英雄成本华》,反映抗日英雄的快板书《小鬼子学徒》、《小鬼子吃了顿“辣椒面”》等,都是在这一主题下衍生出来的,尽管“旧”,但却“亲”,就像“前门情思大碗茶”,因情思前门,故大碗茶廉价却香味淳厚直传到天涯。而快板书《老抠门儿相亲》、山东快书《放公鸡》等,是根据网友的故事改编的,既贴近生活,又趣味盎然,很受大家好评。

作品无处发表,就贴在自己的博客上,很多人读后在作品后面加了评论,“替天行道”写道:很久没听快板书了,今天坐你家沙发,看你练兵。“Milo Milos”写道:这么好的作品,欢迎用数码相机录制下来,发表在视频上。你的梦我来圆。“名字真难起”写的只有一个字:好!(掌声)。当然也有批评,凡如此,宏宇都有回复,也许改之,也许加勉,对人身攻击性质的,宏宇就放弃了话语权,随他说吧。

爱写、善写、不停地写。太太不陪着他,他就端着个电脑凑到太太跟前,写一段,请太太听一段,“试验性演出”往往收获颇丰,太太经常“指教”他,口音不准,节奏太快,韵脚不好,接受了,作品就更臻完美。他说,在美国,特别是到加拿大后,写得最多,大概有几十个段子了。

快板书“说”

有人写文章这样描述宏宇:“他从前应该是一个充满艳遇的漂亮小伙儿,这样的人早年很自然会从事艺术,难怪有人一眼就认定他是‘圈儿’里人。”文章的作者可谓慧眼识人啊,的确。

宏宇高中时是校团委宣传委员,写得一手漂亮的美术字,标语、黑板报都出自他的手。18岁下乡后,是村里的团支书、知青小组组长,后来参加了知青文艺宣传队,自学的手风琴经常上台独奏,田间地头也要拉上一气,《我为祖国守大桥》、《牧民之歌》……给村儿里的乡亲鼓鼓劲儿,解解闷儿。他喜爱手风琴,关于琴,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半天:手风琴啊,分两种,键盘式的和键钮式的。。。。

宣传队里排演对口快板,少一人,宏宇自报奋勇。不会打板儿,晚上一个人站在一个水塘边上练,三天后,手打肿了,也自由了,“呱哒呱哒”地走上了台。他说,今天想来,怎么着也得一两个月的练习才能上台表演吧,三天?太荒唐了。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快板书的创作和表演,学大寨,颂知青等节目频繁演出,手中的竹板勤练不辍,从驻地到村里八里地,夜里赶路,黑灯瞎火,山上还有狼,他就走一路,打一路。节板的“搧”、“撩”、“颠”、“摇”、“抖”,大板的“握”、“挑”、“扬”基本功就是在河旁、田边、宿舍、来回的八里路途中掌握了,自此,那大板,小板在宏宇手里满起满落,翻卷如风,马蹄奔腾。他背着琴,带着板,经常随着宣传队巡回演出,十几个村镇地跑,最高跑到了地区的舞台上。

宏宇崇拜快板名家李润杰,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三打白骨精》、《劫刑车》他百听不厌,并琅琅上口。他说,当代快板名家当推高凤山和李润杰。高凤山吐字清晰,语言俏丽,节奏鲜明,气势流畅,板槽极稳,富于变化。李润杰,口齿伶俐,表演传神,感情充沛,风趣幽默。两大名家各有特色,从打板表演形式看,李润杰的更大众化一些,比较容易学。李润杰手中的七块小竹板简直是出神入化,“时而小桥流水,时而千军万马,时而雁过不留痕,时而绕梁整三日,书说得脆、平、爆、美,唱有韵,声有情,动有功。”

他从包里掏出两样东西,一个是说快板书用的大板和节板,他说,这是他花几百元钱在中国买的,另一个是说山东快书用的鸳鸯板。竹板,顾名思义,用竹子制作而成,演出快板书,靠的就是板与板之间敲击的节奏来烘托气氛、过门章回、表演技巧。竹板的制作要选择无竹节、无劈裂、无虫蛀的瓦形材质,经过处理后,可击打出无可替代的清脆之声。作为多种曲艺说唱艺术的伴奏乐器,竹板制作的极品已被藏家5万元买下。鸳鸯板是近似月牙的两块铜板,一厚一薄,敲击手法得当,它就会发出玉般的声音,有时还会产生小共鸣箱般的效果。

宏宇得意地展览着他的“乐器”,他说,想把快板书推广开来,因为他喜欢,因为还有人喜欢,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曲艺的曲种,因为它的快捷、简易、上口,因为它最方便折射生活,诸多因为,让他作出诸多努力,希望在海外重拾舞台。

他做了该做的,但成效不大。多伦多的春节联欢晚会每年都在举办,而且越来越热闹,但快板书节目,却少有导演邀请参加,理由各异,他的想法也随之各异:太长——既然是书,岂是两三分钟可说得清楚;形式不新颖——传统形式岂是现代形式可取代;名气不大——国内名家“幸存”有几人,何况多伦多;没有专业演员——群众艺术,无需是否专业,自然也不能与著名歌唱家比,本来也不可比; 风险——可理解,组台演戏,不能带来收益的,自然暂缓登台。春节晚会曾有人找到他说,创作个快板吧,作品出来了,几经周折,还是没上去;他也曾毛遂自荐,却也未能如愿;他屡屡写文章,向社会呼吁;他开博客,把作品统统刊登上,自娱自乐,也等着高人慧眼识珠,至今却还在“守株待兔”。

最近他又撰文道:华人舞台上缺少了一样东西,什么呢?那就是在 ……“快板书”。难道这里的华人不喜欢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吗?多伦多华人中没有这样的创作人才?那么多社团、协会和艺术名家,为什么很少人去提倡、组织或赞助这样的节目呢?他提出了问题,答案却在社会中,也少有人回答。

他不急不怒不怨不嗔不怪,仍然竭力做着自己能做的。

快板书一息尚存

宏宇的努力还是有了些效果。他创作了单口快板《田力找工》在网上发出信息:谁来跟我说?有人来了,单口变双口;创作的数来宝《学中文》由13岁和15岁两位少年首次搬上舞台,效果明显。今年,另外两位更年轻的小演员再次将这个段子带到了舞台上:

甲:观众多数是华人,大家的母语是中文,
乙:是母语,又怎样,我就不把中文讲,
英语法语没问题,走遍天下全无敌。
甲:这位小哥留点神,可不能丢了咱的根!
华人应当会中文,龙的传人龙的魂。
乙:我从小长在加拿大,当然要说这里的话,
能上学,能生存,完全不必讲中文。
甲:我们的语言历史长,祖国的文化很辉煌,
无论海角与天涯, 中华文明传天下!
乙:小弟你还别不服,中国的文化落了伍,
谁的经济走在前,谁的语言大发展,
如今英语传天下,美国佬是“大哥大”,
甲:叫小哥,你听我说,今天的中国在变革,
经济腾飞汉语火,四海兴起了“中文热。

他也给自己创造了机会,终于成为多伦多演唱山东快书的第一人,他为此而自豪,非常地自豪。那次,他手持鸳鸯板,精神抖擞上了台,演唱的是山东快书《赖昌星“潇洒”走四方》:

“五月里那个百鸟鸣,
催醒了昏睡的小爬虫。
据说解除了宵禁令,
赖星大哥要远行。
这几年憋得真够熊,
禁闭家中关囚笼,
一行一动被监视,
几番险些被遣送。
若不是小钱使的好,
若不是加国法律有漏洞,
福星高照神显灵,
官司打成了‘马拉松’……”

山东人宏宇那口纯正的家乡音,在剧场里撞击出火花,很多人看到了在火花中闪现着的“当年”与“当下”——快板当年的鼎盛,快板对当下的反映。

他说,我的演唱水平和表演都只是个半拉子,可我愿意投石问路,看看快板类节目究竟有没有生命力。

今年1月6日,马锐导演邀请宏宇等志同道合的一批人攒了一台戏,全部是小品和快板书等说唱类节目。与春节联欢晚会相比,这台戏很少人赞助,没有人站台,买票的人不是很多,看戏的人多没有买票,票从哪儿来?当然是热心人的热心奉送。为着这台戏,宏宇一班人倾心倾力,他和大家共创作了十几个作品,排练了其中7个。他说,接受这种“命题作文”还是第一次,在短时间内写出以新移民真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难度很大,但是我们毕竟完成了。

快板书之外

宏宇学的是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做的是机械设计专业工作,在国内国营单位任工会主席,团委书记,曾赴德国学习工作,自费遍旅欧洲,三游俄国。而后赴美,由美国移民加拿大。

经历不算不丰富,思维却固守着“原生态” ,关于创作,他说,有人认为,娱乐就是娱乐,不希望在娱乐里接受什么说教。可事实是,任何一种娱乐形式,都会潜移默化地向受众传递某种信息,看芭蕾舞,你会欣赏到舞蹈的美和音乐的美,聆听了摇滚,一定被那有力的节奏而撼动。所以,孤立单纯的文娱是不存在的,脱离了形式和内容,就什么都没有了。提供给人们一些有益的东西,是我创作的原则。

他说,也许我看问题有些死板,也不善于换位思考,有人说我是网上的“党支书”,这算是批评呢,还算是表扬呢?不过,我自己对自己有客观认识。骨子里,我是个永远不太安于现状的人,喜欢鼓捣新鲜的东西,我太太就说我,整天弄些新花样。说来也挺有意思,我妻子找我这个对象是因为我拉手风琴。没想到,现在我却鼓捣起快板来了,这是她没想到的。

宏宇一家三口都是文艺活跃分子,之主宏宇已不必说,之妻曾是民歌女高音,之女在某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声乐,将是后天的一个美声女高音。

宏宇怎么给自己定位呢?他在博客上写道:“一个喜爱文学,文艺,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新移民。”

原文刊登在<新世纪>报, 02/16/0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