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耿朝晖遗孀尹欣:从遭遇不幸中站起来 /

耿朝晖遗孀尹欣:从遭遇不幸中站起来

(加拿大都市报)四年前,一位名叫耿朝晖的大陆新移民,遗弃娇妻幼女结束生命,华裔小区守望相助,给耿家送去最及时的帮助。转眼之间,耿朝晖两个女儿如今分别是7岁和4岁,他的妻子尹欣在这4年中从一个失魂落魄的“家庭主妇”转变为平静开朗的单亲妈妈。原本需要两个人承担的家庭重担,后来落在了尹欣身上,究竟这些年,她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记者/李海涛

尹欣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真的感谢神,没有神她相信自己这些年根本挺不过来,是神在各个方面对她的帮助,使得这个小家庭才有这么满足的生活。

记者对此表示疑问:当年很多对她进行援助的同胞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为什么把这一切都归功于神?尹欣表示,人的爱心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神的长期做功,人的爱心是无法长期保持的,她说在她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只要祈祷,都可以和神对话,找到答案。

尹欣有信心讓這個家變得更好。

女儿单纯如小花 视如财富金不换

从尹欣平静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她的那份虔诚和真实。

她表示,在她先生(她一直以“我先生”来称呼耿朝晖)离开前,她就已经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了。事发之后,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回想当初刚移民的时候,他俩对基督教一无所知,她觉得教会应该和中国的寺庙差不多,都是善男信女聚集的地方。耿朝晖开始的时候也常去教会,但是由于在耿朝晖离世前家里一直没有买车,每次去教会都需要别人车接车送,自尊心很强的耿朝晖就不愿意麻烦别人,所以渐渐地就不再去了。

母亲节这一天,记者前往尹欣常去的教会,原来常靠人接送的她,现在已经开始接送其它没车的教友。大女儿Grace已经7岁了,长得胖乎乎的,一口纯正的英文。开始的时候比较拘谨,但和记者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变得很活泼开朗,对于爸爸的回忆已经相当淡漠了。记者问她爸爸以前常给她读书吗,她表示没有,但还记得爸爸以前经常带她玩,但玩什么之类的细节已经不记得了。为了不勾起她更多回忆,记者就此打住,只希望爸爸的离去不会对她的成长带来更多的影响。

小女儿Ruth在爸爸离去的时候只有3个多月,现在已经是4岁了,精灵机巧活泼可爱,看了记者给她拍的几张照片之后,就毫不认生地扑到记者怀里,尽情玩耍。尹欣见此解释道,千万别介意孩子爬上爬下的,这孩子生性纯真,而且因为耿朝晖的去世,来探望的人很多,而且大家表现得都很友善,令Ruth幼小的心将和妈妈聊天的都默认为好人,因此毫不见外,像见到亲人一样,对别人也特别友好,这一点让尹欣非常宽慰。两个女儿就像两朵可爱的小花,活力四射,心情开朗,心理上也非常健康,这是尹欣最大的财富。

不过大女儿在学校参加一些活动的时候,看到别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来就特别羡慕,好在教会的朋友多,关心的人也多。大女儿Grace在教会认了干爸爸会陪她一起出席这些活动,凭空让女儿获得了更多的无私之爱。

往事难忘不堪忆 恶梦醒来是早晨

对于4年前发生的事情,记者虽不忍心再次提及,但为了让读者了解更多信息,还是不得不让尹欣再次面对过去。虽说在信仰的帮助下,她已经走出了困境,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非常清晰,眼神中还流露出一种难掩的恐惧。

她表示,说起他们两口子虽说已经不算年轻了,但是当时还只能说是涉世不深。耿朝晖在中国的时候,在一家大型外资药业集团工作了8年,一切很顺利。移民加国之后,按说生活也算可以,虽说离世前失去了在大学研究所工作的机会,后来也陆续接到三个新的面试机会,他选择了其中的一个。

讲到耿朝晖自杀的原因,尹欣觉得可能是她先生太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不愿意让别人到家里来聊天,因此缺乏和人沟通的机会。就算是教会的朋友前来探望他,他也是表现得很正常,很能掩饰自己的真实心理,让别人觉得他很正常。而实际上呢,在自杀前三天,他的精神已经完全失常了。

回想起那几天,尹欣觉得再难有勇气去面对那一切。耿朝晖是在2004年6月28日(星期一)清晨9时20分自尽的,早在之前的星期六,他已经难以入睡,精疲力竭不能说话,只能靠写字条与妻子沟通。因为出事之后尹欣惊吓过度,当天就搬离原住所,没有机会去整理和收藏那些资料。她还记得耿朝晖在纸条上写有人要杀他,而且会杀他们全家。或者先杀他本人,或者先杀孩子,让他们亲眼看到亲人被杀死。

尹欣至今也不清楚耿朝晖说要害他们的人是谁,打那之后,耿经常把菜刀放在卧室的书架上,他也曾经表示与其让别人杀死他们(指妻女),不如由他亲自动手更好。吓得她整晚也不敢入睡,生怕耿朝晖一时控制不住自己,伤及孩子和她。

耿朝晖有时看到电视上出现一些数字时会告诉她,这就是对方要加害他的追杀密令,但尹欣却丝毫感觉不到那些数字能代表什么。尹欣说,今日回想起来,才意识到丈夫精神存在问题,但是她还不愿意说得那么明确,只愿意承认他有忧郁症。

至于当时为什么不送耿朝晖去看心理医生,尹欣表示她先生是一个很敏感、很要面子的大高个男人,如果被送进精神病院,以后出来还怎么见人。再说中国人没有看心理医生的习惯,西人医生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进去也只能是鸡对鸭讲,收效不会很大,说不定对他刺激更大。

这段时间只持续了几天,就走到了终点。星期六一夜没睡的两口子,星期天还是去了教会,耿朝晖是被太太逼着去的。尹欣觉得他老这样憋在屋里,根本不是办法。没想到到了教会耿朝晖就要往外跑,声称要到马路上撞车,因为有个声音告诉他是去死的时候了。无奈只有靠教友寸步不离地守在他身边,才算熬过了周日这一天。从教会回来耿朝晖算是踏踏实实睡了一觉,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就发生了令人遗憾的一幕。

13万捐款表真情 生活现出艳阳天

尹欣表示,是神的安慰让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间。当然还有很多热心市民的帮助,比如事发的当天就有一名残疾人士送来5,000元,随后这名残疾人的姐姐又送来12张支票,每张金额是2,000 元,她就是靠着这12张支票度过了艰难的第一年。现在她还不知道对方是谁。记者提醒她在支票上就有对方的名字,她解释以前家中里里外外的事情都是老公负责,她连银行都没去过,所以对支票上有什么信息都不知道,现在想想都后悔。当时心情忙乱,对众多帮助他的人都没有来得及致谢,这次终于有机会了,借《加拿大都市报》对所有关心和帮助过他的人一并表示感谢。当时总捐款额高达13万多,对于这个濒临绝境的母女三人来说,其重要程度不用言表。

自从耿朝晖离世之后,尹欣突然要面对所有的一切。学车、上班、办理孩子的一切福利手续等。在丈夫去世的半年之后,她终于学会了开车,家里也有了第一辆车。在丈夫去世整整一年时,她们全家利用社会的捐款作首付,在离原住地不远的地方买了一栋镇屋。她也于2005年7月找到了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开始自给自足,安静生活重新回到这个曾经破碎的家庭。

那段时间教会的兄弟姐妹给了她无私的帮助,每天都有人来陪伴她,帮她处理一切事务,所以捐款的人是谁她都不太知道。她觉得信仰对于一个面临灭顶之灾的人太重要了,那是力量的源泉。经历过这些事情她才觉得,无论生和死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活下去需要很多因素和努力,而选择死亡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她表示曾经和耿朝晖的灵魂有过多次接触,耿朝晖对选择自杀表示很后悔,也对把一个家庭的重担压在她的身上表示歉意。这种后悔将永远伴随他在另一个世界,是无法抹去的,这也是另一种新的痛苦和压力。所以说死不是意味着一了百了,人还有灵魂存在,同样承受着责任。

她在接受社会援助的同时,也关心和她有相似命运的人。蒋国兵弃世之后,尹欣去探望过他的妻子卢彩蓉,并从自己并不富裕的口袋里掏出钱来帮助她。她表示,这种痛苦的恢复需要时间,她去探望卢彩蓉的时候没说什么,因为别人说什么都是表面的,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是不能理解的,说什么都只能是触及表面,不能深入其内心。就像止疼片,只能解除暂时的疼痛,痛苦没多久就又开始了。她劝过卢彩蓉也树立自己的信仰,向神祷告心中的疑惑,或许会有帮助,但不知道她最终是如何选择。

对于移民的选择尹欣表示不后悔,刚来的时候觉得多伦多像个大农村,经过这场风波之后,才感到加拿大社会福利对于困难家庭的重要性。目前她的收入就靠工资和孩子的牛奶金,她在一家华人超市做烤面包和点心,超市对她非常照顾。因为早晚需要接孩子、周末也不能上班等特殊因素,超市在排班的时候都会考虑到她的困难,每周4天的工作,收入不多,生活并不富裕但从来没有感到过缺乏,她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来自各方面的爱和关怀对她来说太多了。

人生有了新目标 明天一定会更好

教会一位姊妹对记者表示,尹欣现在人变得开朗很多,也漂亮很多。以前总是沉默寡言,外出集体活动的时候也是不多说话。现在大家一起出去玩,看到好的景色,她都会主动要求给自己拍些照片。她希望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孩子们,用心去热爱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有人给她介绍对象,她也没有答应。

为此记者向尹欣求证,她表示主要是考虑到自己条件不太好,怕给别人添麻烦。不过遇到合适的人,她也不会拒绝。毕竟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对于孩子是有好处的。现在教会里孩子认了干爸爸,为了防止误会,她特意强调干爸爸夫妇俩对孩子都很疼爱,有什么活动都主动带孩子参加。记者在教会采访的时候,也看到小女儿一直坐在干爸爸的怀里,非常安静幸福。

母亲节这一天,教会为所有母亲们准备了玫瑰花,尹欣在接受这份特殊爱的时候,也在感谢神的力量。在尹欣陈设简单的家中,除了母女们幸福的照片之外,就是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可以看出她对神的虔诚。她也劝记者去教会看看,聆听神的声音。记者表示每天都很忙,连周末都很难休息,有时间的话最大的梦想就是睡一会儿。她就相当固执地表示,这不过是借口而已。她本人就真实地和神有过很多对话,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神的帮助和指点才得以解决。虽然记者很难去理解和神对话是一种什么情形,但是可以相信信仰对于一个人心灵的寂慰是极为重要的。

在记者记述采访的时候,希望她以后会生活得更好。没想到尹欣的回答非常令人惊讶,她说不是希望,而是一定会更好,不信过几年欢迎记者再来,她完全有这个信心让这个家变得更好。

原文出自:

http://www.ccue.com/ccp_east/2008-05-15/1210900206d1027217.html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