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来自加拿大中国地震采访队的报道(二) /

来自加拿大中国地震采访队的报道(二)

加拿大中国地震采访队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热情接待

记者胡宪
由多伦多华裔传媒工作者协会赞助到四川地震灾区作实地采访的记者胡宪在成都报导:我们今天(6月13日)的第一要事就是办理特殊通行证——“中国四川抗震救灾采访证”。目前所有到灾区采访的媒体都必须得到四川省政府的批准,这个新规定刚开始实行,控制比较严格。在中国新闻社办公室主任梁金玉女士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得到,这为采访队开展后续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梁女士还为采访队精心安排了租车、翻译等具体事宜。我们非常感动。

专门来灾区坐镇指挥,昨天很晚才从灾区绵阳回来的中新社副总编夏春平先生和四川分社社长邹辉先生为采访队设午宴,热情欢迎加拿大中国地震采访队,并对我们的下一步采访计划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下午,我们的采访重点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这所医院被人们称为抗地震灾害的“主战场”。地震灾害发生后,这所医院在几天内收治了2700多名危重灾民。现在绝大部分病人都已经度过了危险期,被转送到其它省份进行康复治疗。

负责批准对ICU病人进行采访的医院负责人,听说采访队是来自加拿大,受托于深切关注地震灾民的加拿大人民和海外华人,破例地在下班前几分钟为我们开出了采访许可证。使我们超计划完成了今日的采访任务。

坚强的四川人民 记者胡宪

[本报讯] 据多伦多华裔传媒工作者协会赞助到四川地震灾区作实地采访的记者胡宪报导:走在今日的成都街道上,如果没有建筑物上那些抗震救灾的标语,如果没有偶然可见的临时防震棚,人们很难相信,就在20多天以前,这里的人们还处在极度的地震恐惧与悲哀之中。

人们从容地上下班、做生意,热情回答陌生人的各种提问,你可以看见到穿着时髦,走起路来如时装模特一样的女青年,也可以看到如快乐精灵一般在人行道上滑旱冰的小姑娘。我们的眼睛不够用了,多伦多环球电视台记者克里斯蒂娜和多伦多太阳报记者塞恩更是不时发出惊叹。

中新社办公室主任梁女士就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她说地震那天大家很恐慌,跑了出去,过了两天有一次大的余震,大家又慌了一下;后来,政府预报了一次余震,让大家在室外睡觉,可结果但没震;现在已经没有人把5、6级的余震当回事了,在后来发生的几次较大余震时,大家互相说一句“又摇了”,接着工作。她还用几个流行笑话来形容四川人的乐观幽默。例如“成都人有三怕:一怕余震,二怕预报余震,三怕预报了余震结果不震。”

司机还讲了灾区人民在瓦砾中找寻砖瓦,重新盖房的自救故事。

成都- 第二天, 六月十三日
记者: Christina Stevens 编译: 加拿大中国地震灾区采访队编辑部
是疲累而令人难过的一天,更何 况我们还未进入地震的重灾区呢!这天的第一站是到政府办事处办理通行证,以便进入地震灾区。希望早上前往红十字会时没有问题。

下一站是华西医院,这医院最初的时候一次过接下2700名地震幸存者。一时间有这么多的人涌到一所医院求助,情况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其它人都转送至四川省的其它医院,只留下300名伤者留在这里。在深切治疗部,我们碰见3岁的Xin Yi Liu,她的父母开心到不得了,原因是这一个月来,她终于开口说第一句话了。她的主诊医生说,家乡在地震中受严重破坏,加上她受了重伤,这极大的创伤令她失去语言能力。直至昨天,她终于开口叫一声"妈妈",这就带来了妈妈脸上灿烂的笑容。她的肝脏及头部因地震所受之伤害,正开始复元,如今她的情绪亦开始逐步痊愈。

像小Yi Liu这类受到创伤的孩子,令两名来自多伦多的心理医生沈建华及单松丘,放下他们在加拿大的繁忙工作,来到这里协助地震幸存者,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他们说灾后初期为了赶紧救助身体受伤的人士,精神创伤者便会被忽略。单医生表示,很多与他谈过的小童,还是活在恐惧当中。他说他的首要工作,是聆听他们的说话,让他们知道救援人员就在身边。当记者问他孩子有什么东西令他印像难忘时,他毫不犹豫说:「一个小女孩,我问她最喜欢什么图形,她说她喜欢圆形,我告诉她我也喜欢圆形的,然后我问她为什么会喜欢圆形啦,她说因为圆形圆圆的,没有边,所以不会伤害任何人。」他说他这一生都会记住这段对话。
沈建华与单松丘医生都希望在离开中国回多伦多前,可以帮助这里的医生订好一套长远方案,帮助地震幸存者治愈情绪创伤。沈建华医生说他们的首要对像是孩子,因为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世界都是孩子的,如果孩子快乐,那整个家庭也快乐。

这看来小Yi Liu是一个成功故事了。她的妈妈说当日邻居和陌生人都一起来帮助,用手抱着娃娃到下一个镇,而路都地震摧毁了。从那时开始,她与丈夫忧心忡忡的看着小女孩复元,到最后听到女儿简单的两个字「妈妈」,他们的担忧终于消除大半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