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多维: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5) /

多维:地震震出中国“核心”机密?(5)

多维社记者李金、吴庆国报导/821厂受灾相当严重,局部断电,设备受损,供应中断。位于绵阳的九院,离震中太近,该院设备也受到了一定损失,但九院并无造成大规模核污染的污染源,人员损失相对较轻

(续前)中核集团关注在川核企业

中核集团公司党组不敢掉以轻心。地震当天下午,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长利紧急从外地赶往四川,协调在川各单位救灾;公司党组则紧急召开扩大会,对抗震救灾进行评估和部署。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康日新正在参加中组部干部培训班,来不及赶回,但他发出“明确指示”。在这个会上,听取了有关部门关于成员单位受灾情况的汇报,决定:集团公司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核应急程序;要做好应急值班,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另外还要求成立慰问小组,灾区单位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沟通,完善应急制度,等等。

不过,根据该公司网站记载,当日15时30分(即地震之后一小时),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与和核应急程序就已经紧急启动,是以该公司“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启动的,还要求有关成员单位及时上报灾情,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同时积极开展自救,保证广大职工和家属的生命安全。

网站披露,中核集团公司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成员单位受灾信息,“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的表扬”。

多维社从该公司有关资料中得悉,821厂被列为“重灾单位”,该公司地处灾区附近多家“本身也属于受灾范围的单位”纷纷对之施以援手:405厂于5月 13日凌晨派出7卡车救灾物资于当日11时到达该厂,814厂支援了应急发电机,812厂组织运送食品援助该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也准备了一批救灾物资拟运送到该厂……“这些事迹,生动地体现了核工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更显“中核一家亲”。

5月15日,集团公司拨发第一笔1200万元救灾款和150万元支援款,并紧急协调运往灾区又一批救灾物资:其中有504厂支援的8卡车饮用水、牛奶、饼干等。

从这些简短报导中,我们可以推断:821厂受灾应该是相当严重的,至少是局部断电,设备受损,供应中断,职工生活受到影响。但是看来并非毁灭性损失,核设施也未受到立即重大影响。比起灾区其它人民,这些国营单位的灾民受到的重视和接受的救援物资要多得多了。

该公司其它在川单位受灾的具体情况如何,目前不得而知。实际上,在集团公司的网站上列出了其位于全国的成员单位,其中位于四川的只列出了中国核工业建中燃料元件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八个,并不包括上述821等核工厂。可见真正保密的单位,并没有列在该公司的网页上。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度失联系

一度失去联系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今年10月28日是成立半世纪的大庆之日,该院在有关文件中称,这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盛事”,自2008年3月20日至4月底,院办公室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纪念建院50周年标语、标志”有奖征集活动。

网站上的九院面貌。

“九院”创建于大跃进声中的1958年。6月开始建设定名为221厂的核武器基地时,厂址选定青海海晏县金银滩;这一年7月13日,二机部党组决定成立北京第九研究所。近五年后,221基地具备了科研、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从1963年3月起,集中在北京的科研人员奉命陆续迁往大西北,创造了中国“两弹”辉煌。

1964年2月25日,二机部党组批复,将九局、九所机构撤销,成立第九研究院。同年,中央确定在四川绵阳和广元山区建设代号为“902工程”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九院便由西北搬迁来此。

1985年1月,为扩大科技交流,九院对外名称使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1990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该院改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也是这一年,该院开始逐渐向1983年秋开始建设的绵阳市近郊新基地科学城“839工程”搬迁。

九院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的理论、实验、设计、生产的综合体。据该院网站介绍:科研基地主体座落在四川省绵阳市涪江之畔,占地四千多亩,建筑面积150多万平方米,是一座设施齐全、文明美丽的现代化科学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设有科研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

网站还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拥有12个研究所、100余个科研室和30多个生产车间及3万多台(套)各类先进设备仪器,主要从事冲击波与爆轰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与激光技术;工程与材料科学;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化学与化工;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已形成专业门类齐全、先进设备与技术保障能力相配套的科研生产基地。

网站透露:该院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00余名。中科院院士11名、工程院院士12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杰出科学家,都曾经或正在担任该院领导。该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4名。

该院现有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设有研究生部,有9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和21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物理、数学、原子能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后流动站,涉及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学科专业。

200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九院。

网站上没有介绍的是,该院有个规模较小,主要用于研究的核反应堆。

九院所在的绵阳,在这次震灾中人员与财产损失惨重,但该院至今对其损失情况讳莫如深。人们推测,由于离震中太近,该院设备应该也受到了一定损失,但九院并无造成大规模核污染的污染源;而且由于其科研与居住建筑坚固水平高出一般市民、农民的水平,人员损失应该相对较轻。路透社援引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报道,为防万一,这里的核科学家已经撤离到其它安全地带。

大型核弹基地曝光

这次地震将中国的核安全与核部署,再次置于全球视野之中。“美国科学家联盟”(FAS)研究人员克里斯坦森5月15日在FAS网站发表文章,他在分析 Google Earth的商业卫星照片后发现,中国在青海省北部有个规模庞大、配备58座射程可达俄罗斯、印度的中程核导弹发射台的基地。

克里斯坦森说,导弹部署区域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以西,以及青海省大柴旦镇以西的区域;仅前者,长275公里、沿着中国315国道,位于该公路以北的整个部署面积,就广达两千平方公里。他说,据2005年与2007年的侦测,该区导弹任务相当活跃。此外,在德令哈市中心也发现有若干与导弹任务有关的设施,包括看似解放军导弹旅部、帐棚状结构,以及若干伪装的车辆。

克里斯坦森说,东风21型导弹是使用固体燃料的中程导弹,取代使用液态燃料的东风三型与东风四型。58个导弹发射台有四种基本款式,分别是直径70米的圆型、长40米的T型、长15到45米的长方型,以及30米长的折页型;从这些发射台发射的东风21型导弹,射程可达俄罗斯南部与印度北部(包括新德里),但无法到达日本、台湾或关岛。

《詹氏情报评论》5月初刚公开一批取自商业卫星公司“Digital Globe”的卫星照片,分析中国正在海南岛三亚市兴建规模庞大的秘密核潜艇基地,基地外部包括两座950米长的码头及三座长度较短的码头,足以容纳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及多艘两栖登陆舰。

而这一切,青海的核导弹也好,海南的核潜艇也好,都与四川地震震中附近的那些核设施息息相关。

(《多维月刊》)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