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媒体为何不敢将温总理的幽默写进报道? /

媒体为何不敢将温总理的幽默写进报道?

秦建中/中国新闻网报道说,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调研经济运行情况时,当听到昆山好孩子集团在产品价格上涨百分之十五的基础上,一季度仍增长了五点六成,他高兴地说:“企业发展根本靠创新,看了你们这个工厂,我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接着他又幽默地说:“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

温总理视察江苏的新闻当晚就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里,而且各大党报党刊无一例外地、翔实地将温总理在江苏各企业调研的细节予以了报道,然而,有心人却发现,每一家新闻单位似乎是将温总理的幽默语言遗忘了,在电视里,在报纸上,人们听不到“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了”的温式语言,也看不到有关这句话的只言片语。

多少年了,国内的新闻媒体总是在这种八股文的僵化模式里运行,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花絮,到基层与民众交流时的风趣语言,从媒体里面一报道出来,就变成了严肃得让人害怕的行政公文,就是见到领导人与民众亲热的场面,除了让你听到与台上讲话时一样的话语,除此之外,领导人不拘一格的民众式语言总是让媒体剪辑得不见了踪影。

媒体为何不敢将温总理的幽默话写进新闻报道里?也许“今天我可以多吃一碗饭”这句话在媒体看来太有损总理形象了,堂堂一个大国总理难道会有愁得吃不下饭的时候?在他们看来,如果将这句话报道出来,岂不是揭了国家领导人的丑,岂不是将总理的弱点暴露给世人看?

在一些媒体记者的眼里,总理就是神圣的,是完美无缺的,面对民众讲话时应该体现的是力量是信心是完美,而不是诸如这种吃不下饭的语言。在一些媒体记者的心目中,传统的文化思想观念还很浓重,在他们的笔下总是想为国家领导人增添一些神的油彩。

可是,恰恰相反的是,当民众从中新社记者的文章中看到了温总理的这句话后,人们并没有嘲笑总理身上的人性弱点,而是从他的话语中看到了一个亲民爱民总理的忧民情怀。从雪灾到震灾,从物价飞涨到股市狂跌,温总理忙碌的身影已让民众记在了心里。如果当天央视的新闻中如果报道了这句语言,人们对温总理的爱戴之情就会更加深厚。

也许媒体从业者有自己的规矩,这个规矩已经将记者们规矩得成了机器人。然而,面对社会的不断进步,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事件,有些僵化的规矩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在四川大地震中,温总理发怒时的一句话为什么在主流媒体上见不到,因为他们知道这句话不符合新闻报道的规矩。在国外,总统的隐私可以作为新闻报道的标题,可在中国,批评地方官员的文章还得遮遮掩掩。

本来,温总理“可以多吃一碗饭了”的话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愫,可经过媒体的遮掩之后,温总理的人格魅力就大为衰减,试想,这样的新闻报道难道会起到引领舆论导向的作用?想一想,为什么一些新闻报道会一不小心就揭了社会阴暗面,为什么一些媒体发表的文章被人讥笑,你就可能明白,几十年如一日的新闻媒体的文风是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